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8-02-23

关键词:主体作用教法学法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欢喜岭一校 辽宁盘锦 124114)

现在随着电脑互联网络,电脑光盘,APP等互动媒体的出现,孩子们接收收集保存和传递信息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这一代人已经不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他们比较挑剔,喜欢革新,习惯于互动合作,分享知识。他们在信息跑道上常常会领先于家长和教师。他们有更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明了方向。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能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你问。有不同意见的才敢争一争、议一议,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改进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情之所钟,金石为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的在时间上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靠引导才逐渐形成。诱导为入门者从乏味达到兴趣昂然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法上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必定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然而,教法的选择,要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因需而异。比如,讲读课文,不少老师习惯于采用顺序的教法,也就是在分段后逐节、逐段地按照课文顺序进行分析讲解。这种做法并非不可以。但如果每篇课文都这样做就显得呆板单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我们根据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教《飞夺泸定桥》一课,在划分段落、理清课文脉络后,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飞”和“夺”这两段。然后在指导学生学习其它段落。这种“变序”的方法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有导读法、自写法、读写结合法等等。教法的多变,必然会打破课堂教学中一潭死水的局面。形成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气氛。

总之,就是要变单调的“讲解知识” “为多方设置”问题情境;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交流”,使学生有“苦学”到“乐学”。并牢牢的站在自己的主导地位。

三、注重学法,培养能力

教学的唯一目的是促使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为此人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发挥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这一方面,首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意识。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一团烈火把它整个身子包住了。下面是包住一词的片段教学

师:“包住”在本课中的意思是什么?

生:就是烈火把邱少云的身体围住或罩住了。

师:大家想想“包住”和“围住”、“罩住”的意思一样吗?

生:甲:意思差不多

生:乙:意思不一样。

师:根据课文内容,看谁说的有道理?(讨论后)

生:乙同学说的有道理“包住”和“围住”“罩住”所表示的范围不一样。

从这一教学片片段能看出教师的学法指导的意识强。点播及时,引导得当,在讨论中既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又交给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学词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争相发言,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其次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交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让学生按程序学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草船借箭》等课文可以采用从中心入手。学课本方法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1,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并理解记忆;2,读课文看看课文,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读、划划、圈圈、点点,再进行充分的讨论,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求,主体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四、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学会善于发问,懂得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要通过讨论让学生参与解疑。使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倾听、互相评价,积极地投入到训练。对于学生讨论、争论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加以引导。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学生看到课题就问,鱼钩为什么被称为金色的呢?另外有一个学生在读过《草船借箭》后提出质疑,从全文看应是诸葛亮骗取曹军的箭,为什么课文题目上说是“借箭”呢?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如不经过潜心阅读和思考是想不出来的。由此可见,不善于质疑的学生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的。知识面往往是狭窄的,而那些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较强。正因如此,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里,爱提出问题的学生都受到老师的称赞,即使是问题错了也被认为是肯动脑子,而不提出问题的学生则被认为是不动脑子的惰者。这就说明我们要把小学生培养成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立质疑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质疑问题的主体。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最大下限度地发展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淋尽致。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更加强化了其主导作用,教师只有导得适时、适度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既不完全被学生所牵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教法学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解析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充分发挥党员在创建先锋示范城中的主体作用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