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2018-02-23赵玲
赵 玲
(西北师范大学 财务处,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等教育事业借势借力,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大幅增长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整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产业化的共享融合,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这些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成为高校财务工作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特征和现实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组织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本效益,是一种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高校财务管理活动,既是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概念内涵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是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高校,以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以风险可控为基本前提,实施精细计划、精准决策、精致控制、精确评价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以“细”为起点,把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向重点项目和教学中心倾斜,把预算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时段、每一个项目,把预算执行和考核评估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通过落细落小,不断拓展财务管理服务职能,挖掘财务活动内在价值,实现资金资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特点规律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传统管理的延伸和进步,它既有与传统管理相适应、相吻合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一是宏观性。随着高校竞争的加剧,办学投入不断加大,资金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由最初单一的以资金收付为重点的记账式微观管理,逐步转向以微观管理为基础,突出破解资金筹措、调拨和调控等宏观经济管理的轨道上来,以便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经费支撑。二是专业化。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指管理体制和设备器材,这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素,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配套的设备器材做保证,各类信息就无法顺畅流通,指示反馈得不到及时传递,财务精细化管理也就无从落实。“软件”主要指财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这是精细化管理必要条件,如果缺乏一支思想过硬、本领高强的人才队伍,即使正确的决策部署,也不能保证贯彻落实的质量。三是多元化。近几年,高校经费来源主要渠道仍依赖财政拨款,但在高校总收入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学校通过募集社会捐赠、开展交流合作、兴办产业等其他渠道筹措的资金,累加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从而有效缓解了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四是系统化。财务管理是一项由人员、设备、内控、制度等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缺少任何一个要素、一个环节,都可能中断整个财务活动。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着眼全局,从整个系统着眼,将工作任务细化每个工作单元,整合到每一项流程,形成管理的闭合回路。五是信息化。这是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手段支撑,目前银校直联、网银支付、网上报账等大量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离开了这些信息平台,整个财务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同时数据信息又是信息化实施的依托条件,精细化财务管理应以数据为依据,用数据进行控制分析,用数据检验工作结果。
(三)主要内容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务制度精细化。通过清理财务管理体系、梳理管理界面和优化管理手段,不断细化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为学校财务活动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保证。二是预算管理精细化。采用零基法编制预算,严格对表预算指标来执行,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体系,确保预算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三是财务评价精细化。健全完善与财务有关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原则标准,对财务活动实施全要素全过程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效益。四是经费管理精细化。加强日常账务处理,完善各类会计科目,精准核算会计业务,从严控制经费指标,影响和促进财务活动有序运行。
(四)现实意义
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持续转变,大多数高校已经由单纯追求数量的粗放式发展,逐渐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建立与此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事关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关全面协调整体发展。一是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特点规律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高校经费筹措渠道由原来的单一财政拨款,延伸为多种渠道并重;财务管理目标由“收支平衡”转变为“绩效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内容,既有高校财会的,又含企业财会的,而且后者所占比率还将不断扩大;加之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实施等等,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二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迫切要求。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财会人员摒弃单纯记账核算的传统理念,树立经营管理的现代理念;有助于摒弃一味停留在由事件后静态分析亡羊补牢的被动工作方法,树立事前预测、事中分析、事后总结的全过程、全方位动态控制方法;有助于摒弃以机关办事人员自居的守成心态,树立主动服务、优质保障的进取意识,以此倒逼财务队伍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三是建设节约型和谐型校园的重要举措。教职员工作为高校的主体,每一个人都是财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最大受益者。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调动大家参与财务活动的积极性,自觉培养科学理财、精细管理的意识,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控制学校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跨越阶段,政府投入按级增长,高校经费来源更加多元,支配空间也越来越大,财务管理工作在不断探索和运行中,总结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但与教育改革步伐相比、用形势发展要求衡量,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经验式阶段,无论是政策机制、运行模式,还是人才队伍、支撑手段,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甚至成为影响和制约管理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预算管理有盲区。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单位编制预算前期论证不充分,普遍“狮子大张口”等,导致财务部门无法甄别,预算基数参杂水分;有的缺乏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分析、跟踪和评价,没有获得真实的预算信息,只有参照往年基数简单加减,使得预算从一开始就不准确;有的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无故调整变更预算项目,降低了预算的计划性和严肃性。
二是资产管理有死角。在计划经济影响下,各个高校成本效益观念树得不牢,普遍重钱轻物、重用轻管,有的思想不够重视,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配置标准不统一,管理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盲目追求办学规模,急于引进教学资源,一味改善教学条件,导致资产重复购置,部分资源闲置浪费,使用效率较低;有的资产管理混乱,不按程序注销报废,出现毁损丢失和账物不符等问题,影响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三是资金筹集有风险。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为了维系正常运转、提高硬件设施,很多高校采取向银行借款、内部集资等途径筹集资本,虽然有助于解决燃眉之急,但也增加了财务风险,背负了巨额债务,为了支付高额利息,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严重赤字。当高校资产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同时又缺少与之相应的资产保障能力,势必为高校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四是成本核算有短板。国家作为高校净资产的所有者,要求高校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但不要求偿还其所提供的资产,也无需获取经济利益。教育领域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很多高校不够重视财务成本核算,尤其在统计学生培养成本方面不够完善,直接培养成本较小,而间接培养成本较大,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及分摊办法,导致在资金安排上可能发生出入。
五是监督管理有漏洞。随着高校办学筹资模式的转变,会计主体越来越多,但有的监督管理跟不上,内审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督功能弱化,职能作用发挥不好,在新校园建设、对外投资、基础建设招投标、物质采购及招生收费等方面,不按程序、标准和权限办事的现象没有完全杜绝,有的项目预算执行不严格,收支随意性较大,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理念的差距。与企业相比,高校财务活动风险相对较小,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理念、手段方法、业务技能等方面要求相对较低,有的缺乏风险防范和成本管理意识,不注意预判国家经济形势和学校发展趋势,盲目求新求全,对学校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引进都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心思和精力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记账、报账等事务性工作上,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决策的浪费。
二是内控制度的差距。依法抓建、依法理财意识不强,制度修订不及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内控存在薄弱环节;有的重立规轻执行,落实制度搞变通、打折扣,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有的内审监督职能弱化,对下级单位审计多、对同级单位审计少,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经济责任审计少,财务管理出现盲区。
三是管理模式的差距。高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由学校一名副职领导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财务工作,某种程度上行使总会计师职责,但很多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对整个高校的资金运营、效率效果以及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等信息不熟悉,导致在财务决策和管理上有时发生偏差,从而影响经济运行效益。
四是自身建设的差距。高校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财务管理的成效。特别是随着财务管理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财务人员在法制思维、专业水平、创新技能和服务能力上还有不少差距,有的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失调、非专业人员居多,普遍缺少懂财务系统维护与管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有的不注重财经法规知识学习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服务保障不力,工作效率低;有的理论素养较弱,岗位历练较少,普遍缺少集风险决策、危机处理、组织协调、信息处理和网络应用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财务工作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成效如何,对其它工作的落实具有很强的示范影响作用,必须因势利导,真正改变过去以“收支”为主要任务的财务观念,树立集预算、筹资、核算、控制、反馈、绩效评价功能于一体的“大财务”理念,切实与学校整体发展同频共振,为推动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法治意识,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随着高校财务环境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内部控制在财务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依据国家政策和财经制度,做好学校内控制度的废、立、改工作,进一步健全统一领导、集中(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评估,到经费审核、报销、结算,以及资产管理、招投、采购等方方面面,都建立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使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都有章可循、监管有序、风险可控、科学规范,最大程度地避免管理漏洞,真正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财务制度体系。
(二)强化危机意识,有效管控财务风险
高校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其改扩建、经费筹资、设备采购、基建招投标等经济活动,和各类社会组织联系密切,也潜藏着一定风险。要加强银行贷款日常管理,建立贷款台账,做好登记统计,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分析和处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要建立风险预警制度,通过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理性分析,合理测算融资成本,及时识别和化解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避免决策失误。要建立还款准备金制度,每年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银行贷款还款准备金,提高自身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三)强化预算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效益
预算管理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财务部门牵头,审计部门、资产部门及各二级学院专业人员参与,共同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评估。要增强预算的科学性,根据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围绕教学中心,突出重点项目和主要方向,做好预算申报和编制工作。要强化预算执行力度,牢固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细化预算内容,合理测算收支,严格预算实施,向目标管理要效益。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抽查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全要素全过程控制,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强化多元意识,破解经费筹资难题
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不断拓展筹资渠道,想方设法增收节支,努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保障。要抢抓历史机遇,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要畅通校企合作渠道,在物业服务、食堂运营、生活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企业的合作和支持,追求双赢效果。要踊跃开发院系经济,联合企业做项目,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在获取一定报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盘活资金。要大力提倡勤俭办学,合理安排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五)强化建管意识,避免资产闲置浪费
针对资产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购置前期论证,科学提报需求,合理购置调配,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已有资产的利用率。要加大日常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补充完善资产信息,动态更新相关数据,做到账账、账证和账实相符。要做好盘点工作,对盘盈资产和长期挂账的资产,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合理确定入账价值,及时做好登记入账;对盘亏资产要分清责任,需要赔偿的予以追偿,并填制资产盘亏表,经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冲减资产;对正常毁损或无法使用的资产,及时填制报废清理明细表,经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冲减资产。
(六)强化审计意识,确保财务安全托底
审计工作是控制财务漏洞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注重发挥审计监控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专项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对学校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引起重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到人,挂账销号,确保学校一切经济业务依法依规,防止暗箱操作和舞弊行为,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
(七)强化科技意识,发挥信息手段作用
实施财务信息化,是改进财务手段、扩大服务宣传、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要注重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栏栅”等现代网络技术实施财务管理,通过网络向学生、教职员工和职能部门等财务主体公开财务信息,增强透明度,采用网上排队、预约报帐、网上票据预先审核和无现金报帐等方式,缓解和解决报帐排队时间长、报帐难等问题,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服务保障水平。
(八)强化服务意识,打造过硬人才队伍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队伍爱岗敬业、担当尽责、廉洁自律的良好操守,做到在其位谋其职。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参观见学、在职培训、研讨交流、继续教育等途径,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汲取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树牢服务意识,妥善把握好执行制度的原则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讲求工作方法,细心热情服务,自觉树立和维护财务部门的良好形象。
[1]褚珊.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探析[J].会计之友,2012,(12).
[2]樊荣.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J].经济视野,2013,(2).
[3]张彦辉.试论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J].管理学家,2013,(7).
[4]廖开锐,张界新.基于精细化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高校财务,2011,(12).
[5]李琳.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4).
[6]王殿祥.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改善路径浅析[J].商业会计,2014,(09).
[7]陈攀.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逻辑与思路[J].新西部,2012,(12).
[8]李丽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9]张兆许.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财会通讯,2014,(14).
[10]魏春红.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及实现路径[J].会计之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