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思考

2018-02-23李瑞雪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教育

李瑞雪

(四川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

一、研究缘由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增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分布严重不均、两极分化严重、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区域分化、利益结构失衡等问题层出不穷。《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6年末,我国流动人口为2.45亿,约占全部人口的18%。人口频繁流动导致城市的居住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依赖度急剧下降。此外,社会结构的快速分化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配置,观念认同等方面产生诸多不同的认知。如何在现代个体主义价值观念不断萌生、传统社会依赖纽带日趋弱化的背景下,重新塑造新型社会团体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个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往往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社区作为基础秩序以及公共产品配置的基本单元,是国家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纽带。社区治理则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在基层的微观实践,是国家实现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后,社区治理开始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辅助地位转向基础性地位,成为我国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传统的社会管理上升到社会治理,同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一是治理主体由单一主体政府变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二是治理方式由政府管理变至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商治理的新模式。社会治理聚焦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强调“鼓励和支持各方面的参与”,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在协商社会(社区)治理中,社区教育不仅利于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同时是培养社会(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可能性

无论是以历史的视角还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两者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教育(社区教育)作为国家治理的手段,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西方国家更是自柏拉图开始就把教育与治理联系起来。发展至今的社区教育已然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可见社区教育在促进社会治理的同时,也成为国家治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社区教育得以推进社区治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即两者都以发展社区为己任,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一)教育(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历史依据

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总能在历史中找到它的根源,教育与国家治理的联系也不例外。在西方,自柏拉图开始,教育就被认为是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首要途径,实现理想国的重要途径,他甚至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唯一手段,此后,亚里士多德继承其思想,认为教育应是国家的事业,把教育和政治直接联系起来,要求奴隶主国家直接管理和掌握教育。洛克和卢梭所提出“绅士”道德教育观也旨在把社会人教育成为国家服务的绅士,其教育目的也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后期,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如凯兴斯坦纳所言,国家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就公民。在我国,自孔子以来,就有“建国军民,教育为先”的思想,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培养的“士”必须是要具有远大的政治目标而又能“躬行”的君子,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谓之“德治”或“礼治,所以在其教育思想中,以道德教育为主,“礼”和“仁”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后,孟子“善性论”出发,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教育通过扩充人的“善性”进而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如他所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虽然在特定时期,某些思想过于偏激,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过去还是现在,教育仍然是国家治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社区教育是社会(区)治理的一个板块

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治理的板块,一方面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来讲,社区教育也是社区治理一种手段。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沿用了西方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即把社会治理的对象作为一个自明的问题悬置起来思考社会治理问题,对社会治理治什么这一问题也没有明确提出并予以讨论。我们认为一般的社会治理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个方面,近年来,在社会治理的对象上,有学者从马克思的“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规定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这一理论出发,提出社会治理的对象即是各种各样的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教育本身就是人类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区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更是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教育的需要,社区教育既能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帮助下岗居民实现再就业,开发地区人力资源,同时也能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需求。其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社区教育是实现后三者的重要途径,其一是社区教育以社区为范围,提供给社区居民满足社交需求的平台,其二是社区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性,教育无疑最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帮助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由此可见,社区教育不仅是社会治理内容的一个重要板块,同时也是社区治理的一种实现途径。

(三)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目的相同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区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全体成员(包括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及老年人)展开的广泛的、丰富的、多样的社会教育、其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品质,形成守望相助、疾病相扶、自主参与的社区共同体,实现社区的可持续的发展。

社区治理则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通过自身组织来制定和实施决策,管理其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其最终目标是人民利益至上,推动和培育社区成员当家做主,让社区居民在基层党要与政府机构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的建设、管理,建立长治久安的秩序,推动社区和谐平稳发展。

正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发展人,社区教育的本质理应如此。人本社区教育所坚持的以人为目标、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依靠、以人为依归的社区教育价值观正是基于大教育观之下对社区教育本质的概括。另一方面,社会治理通过协调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其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则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社区教育和社会(社区)治理最终都归于促进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三、社区教育怎样促进社区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可见,社区教育要推进社区治理,不仅要以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更应当注重社区作为区一级政府的领导和保障作用,以实现两者的有效互动。具体层面,社区教育就应当从自身的本质功能出发,以居民为媒介,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培育学习组织或团体、搭建居民协商治理平台,同时促进社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政府的职能转变,以提供给社区治理后续之源,提高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一)社区教育的本质功能角度

1.促进居民价值观的转变

价值观是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性)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价值观虽然比较稳定,但很多研究表明,它是可以改变和加以培养的,M Rokeach在价值、态度和行为的长期实验性改变中通过对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认为通过简单的实验处理,可以使某些价值的重要性发生改变。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是社区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个人价值观念一旦形成,便成为个人衡量和评价事物的标准,成为唤起或调整自己的态度、行为和意向的依据。可见价值观在指导人的行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人的自我规范和约束能有效的实现社区治理。德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一大板块,伴随着人受教育的全过程,虽然价值观的培养方法有多种,但由于我国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受教育者本身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有着更加稳定的价值观念,所以如何帮助居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当前社区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为政以德”是儒家的基本治国理念,“修身”以及“内圣”之学,被儒家作为“齐家”“治国”以及“外王”之道的根本。可见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居民道德素养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学校作为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其德育的时效性却一直遭受着人们的质疑,社区教育在人与社会的的互动生成中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有效的解决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忽略社会因素和学生自我道德价值选择的问题。诺尔曾强调,社会(社区)教育具有“责任”的意义,这种“责任”应该分为两方面:一为个人责任,亦即“自我的责任”;一为社会责任,亦即“帮助的责任”。自我的责任就是责任的主观化,社会的责任在于建立“道德的结构”。“所有的人在共同生活中,所要把握的就是实际道德。”社区教育由于自身具有的“教育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兼顾理论与实际,而基于现实基础的道德教育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通过对社会教育德育功能研究,建立起组织结构优化、主体责任明晰、运行机制有效、评估监督到位的社会(社区)教育德育运行体系,对于提高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增强人的道德观念,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积极进行社会道德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联结居民情感纽带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愿望与期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个部分。人与人有机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必须有一定的联结纽带,而社会关系就是这样的纽带。人自诞生以来就群居的方式生活在地球上,从家族演变到单位、社区,无论以怎样的形式,人始终聚集在一起,凝聚团队的力量来面对其它种族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解决生存环境给人类繁衍所带来的困难。但自城市文明兴盛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隔阂日益增加,社区的出现就使得人恢复以往的群居形式,同时也提供给居民交流、交往的平台,使得居民在社区中增进感情、增强社区归属感、社区荣誉感。要达到以情聚人的目的,社区教育应做到三点,一是理解和尊重居民,注重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切实了解他们的心声和处境,营造出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让教育充满人情味。二是强化社区教育的服务理念,社区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必须加强服务意识,社区作为区一级政府应当在社区教育的方方面面渗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到解其所惑,救其所危,排其所难。三是从社区居民的切实需求出发,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

4.形成共同的社区文化特质

“社区教育以传播和传授知识、文化、促进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居民法治、健康、审美、休闲等理解和认知能力,树立民主精神、获得民主管理知识。社区教育既然以社区和社区人的发展为本位,它就应为社区形成共同的文化特质,为社区成员获得心理归属感服务。因此,社区教育就以居民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切入点,通过课程、团队、活动等形式为兴趣爱好相近的民众找到学习伙伴,使原本松散的个体成为组织化的群体,使人们相互建立起共同的情感。区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组织形式都打破了学校教育固定班级制的形式,不同课程、不同学习团体给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促使人们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社区教育的内容与公德教育、普法教育、新市民教育相结合,使居民建立起公民意识以及树立起相关的法律意识。这样的教育更有利于居民知法懂法、知法用法,引导居民在社会制度规范里,善用合法手段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积极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履行自己的义务。

5.提升居民能力

通过社区教育培养社区居民的能力,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居民(如新市民、转岗下岗人员、妇女、残障人士等)生存、生活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能力。如今,社区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职业技术培训作为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社区人力资源的一种再造性开发。以民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方向,积极面向社区转岗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残障人员开展成人技能培训的社区教育不仅承担了发展地域经济的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教育。要实现多元治理模式,使个人和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工作中就必须依靠教育来培养人的治理能力,这种治理能力就包括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社区教育可以以社区为平台,将日常事务的处理纳入教学的范畴,同时结合国家治理的相关理论,让居民在实践中与理论相结合,增强个人的社区治理能力。在实际的社区管理中,社区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听取居民意见,为社区治理营造和谐氛围。

(二)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具体途径

1.培育各种社区自治组织

社会治理非常重视非盈利社会组织和民间志愿者队伍发挥的积极作用,所以,创立社会自治组织和激发其活力就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居民自治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区居民真正转化为社区治理的主体,是治理主体意识的觉醒,社区教育以居民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切入点,通过课程、团队、活动等形式为兴趣爱好相近的民众找到学习伙伴,使原本松散的个体成为组织化的群体,使人们相互建立起共同的情感。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协商治理方式,强调人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立主导性,这就要求人具有独立自治意识、主体意识以及对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社区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组织形式都打破了学校教育固定班级制的形式,不同课程、不同学习团体给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使人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形成各式内涵不同、目标不同的学习须知和团体,这就为社区自治组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搭建社区治理平台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政府人员、社区居民协同处理社区事务、处理社区问题的平台,以社区为单元的社会治理方式是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社区”虽然是一个常用概念,却也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学界至今已有百余种相关界定。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当前主流的社区概念。社区教育以社区为载体对社区居民进行理念传递、常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除了社区以外,没有其他的平台能够这样充分展现出教育在成人身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由于社区的组成单位是家庭,一个家庭中就包含至少两代或者三代人,这样就确保了社区中成人的数量以及成人所具备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成人所具备的经济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社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平台,主要是因为社区中成人存在,才使得社区教育促进社会治理有实现的可能。

3.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整合指将社区相关的社会资源相互协调成为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社区掌握、支配和动员的资源的过程和状态。广义上的社区资源泛指所有与社区有关的社会资源,是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的统称,也称为社区社会资源。狭义上的社区资源指社区可以掌握、支配和动员的各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物质资源,二是人力资源。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社区内外的场地、图书、体育器材等各类公共资源、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教学资源、办学经验、实践成果、以及居民所拥有的各类资源,都是社区资源整合的范畴。通过整合社区内外、线上线下、有形无形的资源,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助于完善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能切实的改善人居环境救助弱势群体,把不安定的因素化解于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从而达到社区治理的目的。

4.促进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形成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区作为一级政府部门所具备的职能,发挥政府的组织功能和管理机制,发动政府人员组织居民成立治理小组,建立社区治理与学习共同体。社区一方面利用社区教育促使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明确自身的政府职能使得社区治理有了创新治理方式的可能。在社会治理从政府单一制转变为多元主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转变自己的职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了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政府作为不可替代的治理主体,应当不断完善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如国防安全、社会保障职能,从而强化国家制度的基础力量。社区教育在促进社会职能的社区教育一方面给基层党政干部提供实际学习的机会,让其在社区治理的实践工作中吸取经验,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作为培养基层干部的基地,通过社区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学习社区治理知识,传达最新治理理念。例如成都市龙泉驿区社区教育学院曾先后8轮对新市民社区“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进行培训,将治理知识纳入社区教育之中。除了促进政府职能的直接转变,社区教育从促进建立社会自治组织、培养合格公民发展社会(区)治理的多元治理主体,在促使其它主体发挥治理价值的同时,间接促进政府职能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的转换。社会组织由社会管理的对象转变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它填补了政府和市场的空缺,如社会服务和咨询等,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自治组织的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而社区是社会自治组织形成的根据地,社区教育则是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的重要途经。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从公民的定义来看,一个国家的公民不仅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公民本位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逻辑起点。公民本位要求社会(区)治理以公民为根本和核心,将公民需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公民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是无可替代的,而通过德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则是社区教育培养人的根本出发点和实际落脚点。

5.促进各部门的合作

无论是培育学习组织和自治团体、整合社区资源,还是搭建社区议事平台,在这些过程中,都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我国的社区教育从2000年进入实验深化阶段之后,普遍建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社区运作”的体制模式。处于整合共治阶段的社区教育,更加注重党委领导下政府多个部门的参与合作。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尚未建立由党政在区(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社区教育工作牵头的专门领导机构,这类情况通常是社区教育发展时间比较晚的区(县);另一种是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以及部分省级实验区,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实验区、示范区均已建立了由区政府领导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但由于尚在摸索阶段,各地管理体制的具体形态、归属部门、组织称谓都不尽相同。社区教育的发展势必推动着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多部门的共同合作和协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提供给社区治理管理体制上的一个保障。

[1]李国立,窦玉沛.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陈乃林.人本社区教育:命题的提出与实践意义[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

[3]张昱,曾浩.社会治理治什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2017.

[6]M Rokeach.long-range exerimental modification of values.attitued and behavior[J].American psychologis,1971.

[7]杨威.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8]詹栋梁.社会教育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3.

[9]李邵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4.

[10]秦钠.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关联[J].名家专栏,2015,(S2).

[11]宋亦芳.加强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功能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12).

[12]庞庆举.社会治理视野中的社区教育力及其提升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7).

[13]李伟梁.社区资源整合略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14]陈成文,赵杏梓.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

[15]羊许益.论公民本位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及其三个维度[J].云南大学学报,2016,(5).

[16]李佳萍.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17]叶忠海.社区教育学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