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的藏语研究:意义、内容与展望
2018-02-23陈荣泽
◆陈荣泽
西藏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为西藏的高校,主要为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当然,民大不仅是为西藏培养人才的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为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建校50余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民大在西藏宗教、历史、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学等藏学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民大在藏语①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这与我校的整个藏学研究极不协调,因此应重视民大的藏语研究。
一、藏语研究的意义
(一)科研方面的意义:弥补民大藏学研究的不足,提升民大科学研究的实力
语言是一个民族(或族群)的重要特征,是民族成员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民族文化的基础要素、鲜明标志和重要载体。“要研究一个民族,首先你就得懂得它的语言,否则你就无法接近它和了解它。”[1]可见,语言在民族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藏族的学科即“藏学”,是一门涵盖藏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社会、语言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那么,藏语研究自然就是藏学中不可或缺的领域。[2]格勒认为,藏语文是藏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也就是说,藏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是要懂藏语文,如国内著名的藏学家于道泉、王尧、陈庆英等先生都精通藏语文。藏语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者的藏学水平。由此可见,藏语文在藏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与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紧密联系。因此,藏语研究与藏学中的其他研究领域密切关联,相互印证,相互促进。所以,藏语研究在藏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席位,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藏语研究的藏学是不完整的、不健全的。鉴于藏语在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民大藏语研究相对落后的现状,应加强民大的藏语研究,以弥补民大藏学研究的不足、提升民大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
(二)学科建设方面的意义:打造特色专业,加快学科发展
民大属于西藏高校,那么就应该有民族的特色和西藏的特色。就语言文学专业而言,与民族、与西藏相结合是最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最有可能有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绩。这一点,我校原民族研究所所长张天锁教授认为,“我院完全有条件、有人才、有能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把藏学研究开展起来,并且取得成绩。”并指出,“藏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宽广的综合性学科,语文、历史、政治、计财、医学、体育等系科在藏学研究方面都有用武之地,它们可以从各自系科的专业特点出发,结合西藏实际,进行藏学某个侧面的研究,例如,语文系可以开展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3]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事实无不证明张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整体而言,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学院的文学与民族、与西藏结合较多,如古代文学中的唐蕃关系诗歌研究、司马迁民族思想研究,现当代文学中的西藏现当代文学研究等,而语言方面则很少。因此,要打造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的特色专业也应将语言与民族、与西藏结合,从而形成文学院真正意义上的特色专业,加快文学院语言学科的发展。
(三)教学方面的意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文学院本科阶段的语言课程分为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类。专业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专业选修课程有汉字文化、语言调查与研究、文献学等。这些课程多为汉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没有一门带民字号、藏字号的专业课程。因此,囿于专业内容所限,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很难(但并非没有可能)与民族、与西藏相结合的。但是,在这些课程中,语言学概论、语言调查与研究是完全能够与民族语言结合的。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方面的基础课程,以人类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人类各种语言共有的性质、结构、功能、发展,揭示其普遍规律。而语言调查与研究重点讲授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调查方法。在讲授“语言学概论”时,我们将藏语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每个章节中,在讲授“语言调查与研究”时,对区外学生讲汉语方言的调查,对区内的学生讲藏语方言的调查。语言是维系族群成员之间情感的重要纽带。如此一来,藏语知识的融入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增强藏族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将藏语融入相关课程的前提是我们专业教师必须要懂藏语,并且对藏语还要有一定的研究。
二、藏语研究的内容
我校藏语研究主要分布在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民族研究院,因此各学院应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来开展相关研究。今后一段时间我校藏语研究的重点可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藏语结合研究
这个方向主要是针对文学院的藏语研究而言的。汉藏语结合研究是比较切合文学院实际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汉藏语结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如汉藏同源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如汉藏语接触研究)、对比语言学研究(如汉藏语对比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如汉藏双语教学研究)。其中,应在语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语言应用研究,尤其应对汉藏双语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西藏的双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有力地推动西藏的双语教育教学。
(二)藏语应用研究
藏语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这主要是针对信息工程学院的藏语研究而言的。当然,在实验语音学方面,文学院也可以进行,而且文学院正在建设投资百万的“汉藏语语言实验室”,这将为汉藏语实验语音学研究搭建一个优良的科研平台。藏语实验语音学研究可以包括藏语元音、辅音、声调、音节、韵律、语音感知等方面。而藏语计算语言学研究可以包括藏语语音识别与合成、藏语语料库建设以及藏文信息处理等。
(三)藏语本体研究
这个方向主要针对民族研究院和文学院而言的,既可以包括传统的藏语研究,又可以包括现代语言理论下的藏语研究,研究藏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以及藏文正字学等。其中,现代藏语研究有着巨大的空间。藏语分布在西藏的大部分地区,方言众多,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与理论调查研究西藏的藏语方言是大有可为的,在充分的藏语方言调查基础上进行藏语方言比较研究,其前景广阔。另外,藏语方言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学)结合,进行藏语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
(四)藏语应用研究
这个方向涉及社会语言学,主要是针对文学院而言的。与本体研究相比而言,该方向的研究相对简单一些,是进行藏语研究的一个比较容易上手的切入点。从研究现状看,藏语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的,有许多领域值得去研究,如藏语的年龄变异研究,藏语与阶层、行业、职业等方面的研究,藏语与文化的研究,藏语的规划研究等。
三、藏语研究的途径
第一,积极推进学科队伍建设。从整体上看,我校藏语研究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科研人员较少,力量单薄;(2)研究方向分散,缺乏合力;(3)研究特色不突出,影响力较低。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应该认真应对,积极转型,努力提高藏语研究的整体实力。然而要做好藏语研究,前提是要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那么,如何才能形成一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呢?首先,强练“内功”,提高已有科研队伍的实力。这里的“内功”是指我们自身应该具备的藏语方面的语言能力和科研攻关的能力。其中,尤其要提高研究人员的藏语水平。其次,学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懂藏语、研究藏语的高层人才。从现有科研队伍的构成看,学校现在急缺精通藏语并能研究藏语的高端人才。再次,巩固已有成果,拓展研究领域,突出研究特色。加强藏语研究也应本着“错位发展”的思路进行,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而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当前,要有研究特色,就要打破专业壁垒,进行跨学科研究,如汉藏语结合研究、藏语计算语言学研究等。最后,应建立科研团队,形成研究合力。现在我校的藏语研究都过于分散,多是单打独斗,彼此间缺乏交叉和联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藏语研究特色的形成。为此,我们应建立科研团队,劲儿往一处使,选定合适的特色课题进行联合攻关,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当然,各自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建立科研团队并非易事。
第二,充分利用西藏的藏语及其他民族语言资源。在国内,现代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而西藏自治区则是藏语卫藏方言和康方言的主要分布区域,有着极为丰富的藏语方言资源。另外,在西藏,门巴族、珞巴族、僜人等都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属于汉藏语藏缅语族,与藏语有着密切的接触关系。这些语言其实也应成为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民大有来自西藏各个县的藏族,藏族学生人数约占在校总人数的40%,约有4000人,他们都会说自己的母语。另外,民大也有不少门巴族、珞巴等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也都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可以说,民大是内地最大的一个藏语使用社区,集中了藏语卫藏方言和康方言。以民大的藏、门巴、珞巴等民族学生为调查对象,这为我们在内地调查西藏的藏语及其他民族语言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即便是到西藏调查,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最好的向导,他们的帮助有利于语言调查的顺利开展。这样的便利条件不是其他任何高校都具备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
第三,加强各级合作。首先进行校内合作。应充分整合校内资源,联合校内相关单位,如文学院语言学专业可与民族研究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进行合作,加强汉语与民族语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扩大藏语研究的阵营。其次进行校外合作。我们看到,信息工程学院就与西北民族大学进行了一些相关合作,这对我校的藏语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其作用不可低估,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在藏语实验语音学、藏语计算语言学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便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文学院的藏语研究应与其他民族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然而,不论是校内合作,还是校外合作,现在都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如果真能协同合作,那么我们的藏语研究一定能够蒸蒸日上。
第四,加快藏语研究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科学研究薪火相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快培养藏语研究人才,不断充实、扩大藏语研究的队伍。但是,民大目前在藏语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十分滞后,现仅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下设有一个“汉藏双语及方言”方向,但是并没有研究生选择藏语研究方向。其根本原因是所招收的研究生对藏语一无所知,无法进行研究。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增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积极鼓励本校的藏族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藏族研究生研究藏语,当然也可以让感兴趣的研究生选择藏语研究方向,在其课程设置中增加藏语方面的基础课程。另外,文学院可与新闻传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在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再增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硕士点,下设“汉藏语语言传播研究”、“汉藏语实验语音学”、“汉藏语计算语言学”、“汉藏语语言资源保护研究”等方向。其中,“汉藏语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与民族学一级硕士学科下的“西藏民族文化保护研究”结合起来,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方向为“西藏民族语言文化资源保护研究”。此外,我们还可以与民族研究院合作,在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增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二级硕士点,下设“西藏语言研究”方向,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调查研究西藏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僜人等民族的语言。
第五,积极融入科研平台,适时成立“汉藏语言研究中心”。当前,藏语研究十分边缘化,学校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藏学研究所等重要的研究平台都与藏语研究无关。其原因,一方面是因自身实力薄弱造成的,另外一方面也与我们的认识有关。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显然,语言研究不能、也不应该被排除在民族社会文化研究之外。我们应该积极融入学校的研究平台,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此外,我们还应该在整合研究队伍、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聘请校外专家,组建自己的科研平台,成立“汉藏语言研究中心”,提高我校汉藏语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其影响力。
四、展望
作为民大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我们深感有责任、有义务来在此发出一些呼声,提出我们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当然,以上的许多想法还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但我们总是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只要我们积极谋划,拿出实际行动来,事情总会成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持民大的藏语研究,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民大的藏语研究中来,勠力同心,民大藏语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注释:
①本文的藏语包括藏语和藏文,在没有特别强调藏文的时候都统称为藏语。
[1]格勒,张江华编.李有义与藏学研究——李有义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266-267.
[2]格勒.格勒人类学、藏学论文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618.
[3]张天锁.我院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