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 “读”出精彩

2018-02-23怀宁县独秀小学蒋庆龄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口袋昆虫赏析

怀宁县独秀小学 蒋庆龄

“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领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性。读得越深、悟得越透,因此,语文课堂要“读”出精彩。

一、“读”出疑问,培养兴趣

“兴趣是良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并引导学生“读”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课堂伊始,笔者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让“装满昆虫的口袋”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在读题时脑中可能会想到“谁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为什么口袋装满了昆虫?”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而在学完课文之后,由“雕像的最为显眼的地方——两个衣袋做得全部高高鼓起,好像塞满了沉甸甸的昆虫”,再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学生恍然大悟,很自然又读到了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在这一头一尾的“读”中质疑,既让学生了解了课题的深刻含义,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读”出重点,学会赏析

读课文是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感性认识的过程,朗读的遍数越多,感性认识越深,越能“读”出重点,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立意、写作的艺术,获得知识和技能等。正如元好问所言“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只有朗读,才能充分让学生做到眼看、口诵、耳听、心悟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学生通过读课文,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一词一语皆精彩,一枝一叶总关情。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就更能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涵,提高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法布尔对甲虫的喜爱,笔者让学生抓重点句子:“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一珍珠般的‘宝贝’”,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如“小心翼翼”“拾”“欣赏”等,让学生听读、跟读、自由读、齐读,笔者还采用情境朗诵导入,让学生听声音、看画面,整体感受这些重点词语,品读文章,赏析词句的美妙。

三、“读”出情感,提升体验

“读”出情感,就能更好地进入文本的意境,体验到文章的美妙之处。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着爱与恨、真善美与假恶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这片天地里,他们会产生对作品本身独特的感悟和体会。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笔者采用了反复咏读的方法,让孩子们有感情地“读”:“父亲坚持了38小时的艰难挖掘……”“由于儿子对父亲的信任,14个孩子获救了……”通过朴素的语言,学生们真正地走进了文本,体验了情感。

总之,“读”是语文课的主旋律,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以声传情地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创造出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同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能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只有重视语文课堂上的“读”,才能真正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

猜你喜欢

口袋昆虫赏析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借昆虫上课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会喝酒的大口袋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