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语言训练方式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8-02-23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初级中学陈廷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随文汉字语言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初级中学 陈廷红

通过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发现该课标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一句已被删除。这不仅是不要重复“系统讲知识”的老路,恰恰是总结后的升华,是要求一线老师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更深入的问题:既不要走“分析课文结构,死讲字词句篇”的老路,也不要陷入“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这或教那,教多或教少,甚至教或不教。”的“凌空蹈虚”的险境。语文知识教学要渗透到语言训练中,始终围绕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而展开知识学习,提升能力。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为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需探究语言训练方式,主要集中在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方面。

一、活学活用汉字知识的语言训练

古人云:自古辞章,导源小学。就是说,阅读写作能力的高低、文章诗词的好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掌握汉字的情况决定的。所以,重视汉字教学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前提,是国学之本。

广大教师对汉字教学已经有了一些教学训练,比如课堂上通过领读认读生字词,布置作业抄写生词,课堂听写默写,集类辨析等方法来增加学生积累汉字的数量,培养正确书写的能力。但我们认识到:积累不等于掌握,会写不等于会用,单个汉字的意义是凝固的,而在语言中,每一个汉字都有语境中的语义,不可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有义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抓住随文契机,及时进行语言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掌握多音字,不妨根据一字多音的不同义项,创编趣语,帮助学生掌握。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单独”的“单”字义项有8个,读音有3个。以往老师板书用大括号区分三项读音,组成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识记。如果老师能结合这个字的读音和语义,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创编,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更简单:如“单(shàn)老师说,单(chán)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 ā n)车。‘马’是个单(d ā n)音节词,‘单(d ā n)车’是双音节词。”通过趣味造句,涵盖两个名词,辨清三个读音,语言训练,举重若轻。

同形字辨析也必须结合语言的训练。如“渡”和“度”两个形近字是同学们错别字中的常客。老师讲解辨析,除了分析字义源流、构件表义等特点来区分外,结合具体语言辨析,能够使学生记忆更加长久。如,把韦应物诗《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渡”和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度”结合来辨析,从而明白“渡”这里已经引申为名词“渡口”,与“水”有关;而“度”则引申为“越过、过”,如“欢度国庆佳节”。

用法特殊、字形较繁的字也需要通过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如教授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时,疏通字词环节,即可采用语言训练的方法,突破识字难点。如“麦田浅鬣寸许”“髻鬟之始掠也”含有字形较为复杂的“鬣”和“髻鬟”字。 学生初一看,字形复杂,顿时望而生畏。恰在这有疑之时,老师及时解惑,呈现“髫、髯、鬓、髦”等以前学过的形近字,带领学生回忆并复述含有此字的课内名句。学生通过老师点拨和讲解,唤醒记忆,掌握了“髟(bi ā o)”的书写,大致就记住了整个字形书写。但教汉字知识不能止于此,老师必须引导随文理解“鬣”等字的本义,进而讲解动词活用的特殊用法,在灵动鲜活的语言实例中积淀语言能力。

汉字教学要落实音形义,其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赏字、炼字,在写作中用平常的字表达出非凡的神采。如《红楼梦》贾家小姐的丫鬟用“琴棋书画”四字列名,本来很俗。但曹雪芹在这四字上加上四个动词,名为: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添一虚字,则觉新雅”。又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坦言自己“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一个“混”字,其谦虚、自审的形象不言自明。如果我们的汉字教学能够有效地教会学生,像曹雪芹、胡适等名家大师这样处处锤炼词句,平中见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更上一层楼了。

语文教学中也应把握“学得随文,习得随趣”,学得与习得并行。“学得随文”,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教材也是如此编排的:每课都有重点字词解释或抄写要求。字词随文而学,考点随文而设,大家平时说的字词也是随文推进。这是常规的字词学习和落实。学得随文并不仅仅是指这种形式,也可以将汉字学习融入文本解读理解之中去深化,实现识字与其他能力的整合。

如何整合?概括起来是“单篇选点,一字立骨”。“单篇选点”指从所学课文中尽可能挖掘一个字,“一字立骨”指对这个字的揣摩推敲与全文的理解联系起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习得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与学得并行。引导学生通过习得学语言,其效果更广泛、更深远。有效的习得应该多以兴趣为驱动,活动激趣,探究养趣,点滴成趣。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活动中的真实体验是最好的兴趣触发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开展系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收视活动,写字比赛,专题阅读……

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此,对学生汉字形音义等知识的评价和考查,也一定是放在语言训练之中,从来不会脱离语言环境而考查学生机械记忆。如某语文考试题有一个小题:请在下边的括号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A.心旷神( ),B.( )笑大方。这是对汉字辨形释义的考查,但又是语言的训练,需要随文理解,揣摩推敲,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解答。

二、内化沉淀阅读知识的语言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法国著名思想家和散文家蒙田说过一句话:“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这就启发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单纯认知言语知识内容,而是掌握语言知识的运用。如教授《满井游记》时,把汉字教学和语言教学融会贯通。学生初读疏通字词时,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以汉字教学贯穿,进行字词集类学习,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案:

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并认清字形。

请学生认读生词,检查掌握情况。

师:这是一篇美文,也是比较难的文章,因为生字很多。但是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我相信一定有人能一口气读出这些生字。

学生齐读生字巩固。

咬文嚼字:集类笔画多的字

师:上面哪几个字最难认,最难写?

学生指出难认生字:鬣、靧、罍、蹇。

师:(出示)那我们就来啃这几个硬骨头。请大家齐读一下。我们首先看“鬣”。

鬣——组字部件:髟,bi ā o,与毛发等义有关。“鬣”的本义:兽类颈上的毛。浅鬣寸许:像兽颈长毛的麦苗。组字:髫、髯、髻、鬟、鬓、髦

师:其实识字也是有规律的。大家看上面那个部件,它的意思你估计会与什么有关?

师:(追问组字、本义、文中意后总结)可见识字要注意,字不离句。

靧——组字部件:面,意义与脸有关。靧面:洗脸。组字:(笑)靥(yè)

师:一看就知道与什么有关?

罍——组字部件:缶,fǒu,与瓦器有关。“罍”的本义:酒杯。罍而歌者:端着酒杯。名词作动词。

师:(组字部件解后)那个司马光砸缸的“缸”就是一种瓦器。(点出特殊文言用法)

蹇——组字部件:足,与脚有关。“蹇”的本义,跛,特指跛驴。红装而蹇者:骑驴,名词作动词。

师:还有“蹇”也是动词活用。

咬文嚼字:集类同偏旁字

师: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同偏旁的字,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来。(学生快速类举)

女——娟、妍、媚

师:这里用“女”字旁组成的字,意思都与美好有关。所以常用来取女生的名字,男生就不要羡慕啦。寄托了家长美好的期望。老师用文中一个字来表示这个意思——倩。

冫——冻、冰、冷

师:“冫”组字与什么有关?老师也用文中一个字来注解:寒。

氵——润、波、浪、清、澈、洗、泉、汗、浃、游

“氵”的组字大致与什么有关?

生:水。

通过老师和学生既有广度又见深度的对话,师生不仅读出了母语背景下的语文知识,而且读出了文化外衣下的汉字精髓。所以,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立足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不是要求其孤立地掌握线性化、抽象化,的以知识点方式呈现的知识。

一堂课45分钟,我们教者要在这45分钟内讲求效率,要让学生有所得。这堂课有知识的支撑,语言的训练,辅以老师的教学智慧,推进效率会大大增加,语文味会更浓。

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切忌死记知识内容,并不是说,教学中不能出现语文知识。如词性和词的基本分类、词的感情色彩、短语、句子成分、基本句型、关联词语、常用修辞手法等,都应该随文学习。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可能通过简单讲解加反复记忆或重复练习来全部解决,必须根据不同的知识性质,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通过师生有效互动,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言语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目前没有明晰知识系统的现实下,老师在选择知识点随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课后习题的设置。课后习题往往具有助学功能,是解读文章的钥匙,特别是提到语言知识时,即表明这个知识点是需要老师带领学生重点突破的。学生缺乏这个知识,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就可能很不到位;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把它用在当下的课文阅读中,理解和感受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安塞腰鼓》课后设计如下:

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语言修辞知识,并能运用。老师在课堂预设中,就必须设计给学生讲一讲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再让学生对应课文例句,进行适当语言训练,以帮助学生了解排比、反复在语言中的运用效果,积累深入理解文章的方法。

承接上述例子,我们不妨把《课程标准》列举的8种“常见修辞格”在教材课后习题中的呈现进行一下梳理。如七上第11课《春》涉及“比喻”的知识;第12课《济南的冬天》涉及“拟人”的知识;七下第17课《安塞腰鼓》涉及“排比和反复”知识;八上第25课《杜甫诗三首》涉及“对偶”知识;八下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涉及“夸张”的知识;第11课《敬畏自然》涉及“反问”的知识;九上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涉及“设问”的知识。这些都是在课后习题中呈现的,而且都在题干中提到了“了解定义”“勾画例句”“赏析比较”“品味效果”等训练要求。并有题目进一步要求 “创编仿写”。其他语文知识在课后习题中也有呈现,比如七上第4课《紫藤萝瀑布》提到“象征”的写作手法,且在八下第7课《雷电颂》又有涉及,并要求指出“雷、电、风、海”的象征含义。关注课后习题的知识性陈述,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力点梳理细化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指向明确,“一课一得”。我们要善于把语言训练与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甄别汉字、品味词语、欣赏句子、辨析思路、体验情感、评价人物、表达个性”等方面的能力。

三、提升写作能力的语言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人教版教材也十分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全六册书除去“综合性学习·写作”规定的每单元一篇大作文训练外,在随文的课后习题中,一共布置了52篇300字左右的练笔训练。形式多样,有仿写、续写、改编故事、换人称改写、人物景物片段描写、书信、评论、说明性介绍、虚构故事、写作散文诗、公开信、比较赏析、缩写、编话剧小品、仿写唱词等。

所以,教师要像重视阅读教学一样重视写作教学。指导学生写作,要重视写作的过程和实践。在环节上要教会学生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在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上,要向中国古代传统的读写知识吸收营养,做到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如对比、照应、铺垫、伏笔、象征、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虚实相生、讽刺夸张、宾主相衬等表现手法皆可借鉴;在语言技巧上更需要传承谐音、对仗、比兴、用典、双关、押韵等文言精髓,让写作语言更富典雅精致的美感。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善于从固有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创新,积极尝试局部训练和整体训练相结合的作文教学方法。如《背影》的课后习题第一题,要求找出文章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并细细品味。这是本课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作文教学的绝佳素材。“四次背影”“三次流泪”,反复照应,情感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背影”形象愈加感人。

除了进行整篇文章的局部写作训练外,还可进行仿句训练,为作文水平提高奠基。如在学习中涉及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老师顺势给出一个仿句:“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风度是骄阳下替人遮阴的大树。”要求学生以“魅力”为主题仿写。学生作品示例:“魅力是天空一朵洁白的云朵,是树枝上刚刚萌发的嫩芽;是雨中微斜的小荷,是雪中遮面的梅花。”这样的作品偏单薄,为写景而写景。老师点拨:“魅力是天边云朵洁白无瑕,是枝上嫩芽忍冬抽发;是冬寒中傲霜斗雪的寒梅,是浅塘里出淤泥不染的荷花。”改写之后,句式整齐,用典押韵,不仅符合虚实相生的写法,而且托物言志,格调更上一层楼。

总之,本文力求探寻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方式来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论是汉字知识、阅读知识、还是写作知识都离不开语言训练,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学生才可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随文汉字语言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语言是刀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