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低效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8-02-23山东省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徐桂姗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情法庭品德

山东省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徐桂姗

人的思想就像是指纹一样具有唯一性。品德与社会,是一个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建设的学科,一方面其教育成果很难有一个明晰的判定标准,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路径也很难控制。因而,如果在教学中出现一些思路不清、策略失当的问题,就必然会使教学呈现低效。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材理解和使用不准确

新课改后的教材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材不再以灌输为形式,而是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生成性。二是教材内容更加开放,教材更强调学习过程,主张从教材向实践延伸。三是给教师留下了充足的自主空间,教师可以按自己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可以拓展、实践、创新。有些教师用新教材施老教法,其教学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教师的态度仍然是高高在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都是在被动情态下进行,而互动活动则更像是对学生的一种“施舍”。

(三)教学内容缺少实践价值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感性多于理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以说教为主,脱离实际生活。学生对教材中的思想没有感性的体验、缺少生活的依据。

(四)教学形式不符合学生学情

小学生往往通过直观的体验观察、情境式的游戏或活动来树立思想意识。如果教师采用比较刻板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度会非常低。

二、提升教学效率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以提升教学效率,走出低效怪圈。

(一)把握教材大胆创新

以教材为出发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大胆突破教材,从自身教学特色找角度、从学生实际特征找方法、从社会实际问题找内容。比如“生活中的消费”这一章,有些新的消费形式也需要教师及时补充进来(如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调查财务来源和消费场所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调查对象。

(二)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以亲自体验、交流互动、讨论感悟等学习条件,让学生在过程中自我构建。如“我做小小普法员”和“模拟法庭”这两个小节,教师可以将时间交给学生来模拟体验,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领即可。让学生一部分模拟“普法员”、一部分模拟“法庭判案”、另一些学生则由他们自己来“创建一个生活矛盾”(当作被宣传对象或法庭的被告、原告)。这种形式,要比播放法庭录像来教学要有效得多。

(三)多活动、多调查、多实践

教师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和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生成认知社会,培养品格。比如“健康生活”,教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调查,整理出他们认为不健康的现象,并从家人处获取初步的健康知识。在学生多次充分的实践调查活动之后,教师再依据调查结果进行指导性的梳理。

(四)教学形式适应学生学情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比如低学段学生习惯于游戏和童话,到了高学段,竞赛和体验就比较适合。比如“丰富的校外生活”是二年级课程,尽可能地使教学过程童趣化。如教师设计一个童话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童话或动画片中的角色,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们感兴趣、愿意学。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依据当前新课程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和变化,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大胆突破和创新,立足于学生学情和发展需求,强调思想理念的生成性,才能摆脱低效的问题。

[1]陈树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12).

[2]聂虹.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存问题与解决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7(40).

猜你喜欢

学情法庭品德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品德
“模拟法庭” 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