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优化教学创新策略探析
2018-02-2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东实验小学谢春云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东实验小学 谢春云
当前,许多小学的音乐课堂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们需要积极创新教法来缓解这些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准备。
一、设置情境,激发热情
比如《多年以前》这首歌描写的是多年以前森林里的春天,有一群小鸟欢歌笑语,令人留恋,而美好的逝去让作者发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叹。在组织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时,首先,我展示了一幅森林里和谐优美的画面,画中森林繁茂,鸟儿自由自在。接着,我又展示了几张图片,图片中工厂浓烟熏天、垃圾堆积如山、森林枯萎,这样荒芜的画面让学生们不由发出了惊叹。我让学生们说一说看这些画面的感受,大家都发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发出了“还鸟儿一个家”的呼吁。由此,大家成功地融入了我所创造的情境之中。于是我向大家说:“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儿和森林的故事的歌曲好不好?”大家一致点头,十分愿意学习新的一课。带着热情,大家更加用心地听课、学习。由此可见,情境的设置、热情的激发为课堂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元素,充实课堂
歌曲只是音乐的一种表达形式,音乐课堂上只有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十分枯燥,音乐的课堂需要充实起来才能彰显出魅力与活力。教师可以将新的音乐元素注入课堂中。
比如每学期教会同学们一种乐器,比如竖笛、口琴、排箫等。我曾经让同学们每人买一把竖笛带到音乐的课堂上来,然后每堂课教大家一些竖笛的知识和演奏方法。初学的时候,为了让大家熟悉竖笛的指法和音符,我把学生们分成小组,以合奏和分奏的形式进行训练。一段时间过后,待学生们熟悉了竖笛的演奏方法后,就可以找一些简单的乐谱让大家试着单独演奏了。
在这个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学也不应落伍,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充实课堂,比如给学生们放映音乐剧、播放交响曲等。音乐课不再是乏味的“唱歌课”,更激发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效果令人满意。
三、渗透情感,增进感知
音乐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形式,缺少学生自主的感知和理解。而感知能力,不仅包括听觉、视觉等外部刺激,还包括人的一些心理过程。据此可以通过情感的渗透辅助学生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时,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茉莉花的图片,图片中茉莉花的优雅形态深深打动了学生们,大家都感到了茉莉花的美;然后我在教室中喷了茉莉花香氛,让大家感受茉莉花的香甜的气味。在视觉和嗅觉的双重刺激之下,我给学生们播放了《茉莉花》,让大家感受原汁原味的歌曲,同时对他们进行听觉的感染。其后,我带着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曲,由于之前的铺垫引发了大家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在学这首歌时同学们都十分认真。最后,我给学生们进行了范唱,我以中等速度、甜美的歌声完成了演唱,大家都被我演唱时表现的温婉舒缓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被我在教学中渗透的情感所感染。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融入,情感的渗入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这首歌曲和其中的情感,同时对音乐的感知更进一步。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地创新教学策略,首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热情做起,巧妙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其次可以向课堂注入创新的元素,以此充实课堂的内容;最后教师应向教学中渗透情感,以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1]吴宪奇.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29).
[2]岳伟红.小学音乐教学之中的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