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

2018-02-23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郝贵芹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圆柱体数学知识创设

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 郝贵芹

在新时期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进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通过创设数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思维有效结合。进行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展开数学联想,拓展数学思维,深层次地研究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增强感官认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所以情境教学必须具备实效性与科学性,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结合生活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规律,展开情境创设,可促使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学习。将所学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整合优化,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在传统教学中,通常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难以进行思维拓展,只能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知。所以,教师应当促进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通过经验来进行数学推理,进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教师可以进行超市促销活动模拟,提出促销折扣等问题,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提高了对生活的感知,也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助于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

小学阶段,学生天性爱玩,还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开展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提出疑问,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近阶段的生活情况,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有效地结合数学内容进行问题设置,通过设置悬念,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先与学生玩数字类游戏:让学生随意说出数字,老师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除法,使学生能够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游戏创设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身心愉悦,还能够与教师进行密切交流,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也加强了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实践活动

通过创设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思考问题,拓展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开展动手操作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自操作,例如:学习到圆柱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圆柱体形状的物体,如杯子、易拉罐等,学生将这些物体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圆柱体的特征以及规律,进而推测与圆柱体有关的数学概念。通过观察比对,认识圆柱体的特征,能够增强学生对圆柱体这一概念的认知。

(四)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应当进行新旧知识整合,通过温习旧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余数除法”这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熊出没》视频:光头强一共有14个苹果,要分给熊大和熊二,如果平均分配,熊大和熊二可以各获得几个?如果是15个苹果,熊大熊二每人7个,还剩下几个?加强新旧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思考问题,有效地了解余数的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方式,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只有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直观的数学情境问题,才能够让学生积极消化并吸收,有效地掌握数学真知。

参考文献

[1]梅海菲.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4(11).

[2]堵银玲.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9).

[3]唐宁静.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

猜你喜欢

圆柱体数学知识创设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巧用假设来解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