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学生自信 提高教学效率

2018-02-23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中学李国金张林兰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笔者老师学生

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镇中学 李国金 张林兰

在农村教书多年,笔者发现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自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运用赏识加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要尽量找到学困生的亮点给予表扬。比如,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答对问题时,要大声表扬:“你回答得真好,你很聪明,想得很全面。”并且让全班同学给予赏识性评价。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学生落座,内心激荡起成就感和荣耀感。如果答错了,要说:“你说得不准确,但是敢于回答,很勇敢,我觉得你再考虑一下,一定会很好的。”接下来找另外的学生回答,答对了,要说:“经过这两个(或几个)同学共同努力,终于得到了正确答案,让我们继续团结协作共创更加优异的成绩。”这样,学困生会感觉:胜利有我的一半。其他同学也不会过低评价他。学习的热情自然保持高涨,信心满满。

二、帮助学生分析自己遗传素质的潜力和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还来自祖辈的辉煌和荣誉。有人提到他们显赫的祖辈,就昂起头,神气起来。认为自己有着优秀的基因,自己也能很优秀。

笔者在每个学期开学一周或两周后,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到那些学习落后又进取心不强的学生,引领学生“解读”自己的姓名。这个做法常常能收到奇效。如,今年班上有一个叫刘世昌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在后面,学习态度不正,课上课下玩闹,不关心学习。家长劝说多次无果。老师们也没有好办法。笔者把他叫来,让他想出几个历史上的刘氏名人,他列举了刘邦、刘伯温、刘备、刘伯承等。笔者对他说:“你们老刘家能人辈出呀!”见他脸上洋溢出自豪感,笔者再问:“你叫世昌,你能说说世昌的意思吗?”他想了想说:“世代昌盛。”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和向往,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整个人精神起来,好像他家真的世代昌盛了。笔者看出他的内心充满了自信和力量,立刻表扬:“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回到教室努力学习,老师希望早日看到你的优异成绩。”期中考试他果然前进到了全班第11名,家长、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惊讶和赞扬,他本人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通过解读姓名,让学生为祖上优秀的基因感到自豪,领悟家长对自己的希望,从而充满信心和力量,向着自己的理想大步前进。

三、指导学生建立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增强自信

自信也来自成功。经过尝试获得成功,产生自我能力认可感,也就有了自信。笔者的做法是教育学生不要设立名次上的目标,因为超越别人很难,容易产生挫败感。让学生和自己比,和昨天的自己比,和上周的自己比,和上次考试的自己比,比成绩更要比学习方法和态度。超越自己,学生是容易做到的,容易获得成就感,一点一点地进步,积少成多就会有大的进步。这样既获得了成绩,又收获自信。

四、有爱心,多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习惯、学习方式、方法和心理思想是经过长期生活形成的,不自信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改善他(她)们的习惯、态度需要老师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多与学生沟通,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才会事半功倍。笔者课下和学生聊天,从不聊学习,尤其和暂时落后的学生,总是聊家庭、爱好、兴趣,聊学生们将来愿意从事的职业等。学生们谈到父母工作劳累或清闲,或收入多少时必然会想到报答父母或以父母为荣,进而对自己的将来做出初步的设想,为了实现目标必然会努力奋斗,此时给予鼓励:“祝你成功!”学生们必然充满信心和动力。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的爱我,是真正的知音,学生才会消除对老师的敬畏,才会说真话,才会“掏心窝子”,老师才会真正理解学生,才会真正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五、增强自信心,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防止一蹴而就

有些学生经过培训和引导,树立了自信心。但是,没有看到成绩上的大进步时,又会灰心。这是学生愿意进步、愿意成才的表现,只不过是急躁了一些。所以,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好打赢“持久战”的准备,不可期望“速胜”。根据具体情况,拿出具体措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引领学生回顾成就,展望未来:“你看你这么短时间就进步这么多,再坚持下去一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贵在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成功来自失败的总结,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原因,找到方法,成功一定属于你,失败乃成功之母。” 一般学生会报以微笑,重整旗鼓上“战场”,继续“冲锋陷阵”。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自信是人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愿我们都能出于对学生的由衷热爱,让每个孩子都信心满满。昂首挺胸,向着理想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2]奥贝尔.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

猜你喜欢

笔者老师学生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聪明的学生等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