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与策略

2018-02-23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四小学卢言翠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法内容游戏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四小学 卢言翠

众所周知,数学科目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数学科目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思维比较抽象,内容有些枯燥。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儿童时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抽象枯燥的内容较难接受。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法因其特殊的教授方式,将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本文将详细阐述其在小学课堂中应用的原则与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全面覆盖所有学生,保证所有人能参与其中

在小学课堂引入游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确保其都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所以,设计游戏时,一定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避免个别学生被遗漏,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游戏内容要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吸引力

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最终的目的是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快速吸收和加深理解。所以,设计游戏时,一定要注重其趣味性,保证游戏生动形象。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将他们熟悉的内容加入到游戏中。如果设计的游戏本身操作性差,内容枯燥无味,也就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展开,更达不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游戏内容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切不可越俎代庖

游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课堂知识,而不能只是单纯的玩乐、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设计游戏时一定要以知识点为主,以游戏为辅。在设计游戏时充分考虑游戏的深度和可行性,兼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以此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切不可越俎代庖。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合理编写教案

教师在上课之前编写游戏教案,是为了给课堂做好准备工作,对课堂游戏进行周密的布置和安排,以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佳效果。在编写游戏教案时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让游戏与课堂上的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并对重点与难点进行着重设计,以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并时刻牢记游戏只是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在编写游戏方案时,要设计好游戏的名称、所需要的辅助道具、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时间、学生角色的分配和分组,以及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然后对游戏的过程进行简单的预演,以保证游戏的可行性。在分配游戏角色时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自愿的角色分配和分组。

(二)根据教学需要,丰富游戏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总是在改变,游戏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既能保证游戏的多样化,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也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设计游戏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开展课堂小竞赛,让学生在你争我赶中学习新知识,在竞赛中也可以引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看哪一组能够最快得出结论。还可以采用情境游戏方法,将原本抽象的加减乘除法则附上童话色彩,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故事,来降低理解难度、方便学生记忆。最后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理解数学概念的原理,更加全面通透地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

(三)教师适时介入,保证游戏的可控性

在游戏进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而应时刻发挥引导作用,在恰当的时间介入游戏,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和可控性。当发现游戏中有学生违规时,应该及时给以制止;当发现游戏规则出现漏洞时,应及时加以修正;当发现游戏偏离预设时,应及时给以引导;当发现场面混乱时,应及时维护现场秩序;当发现游戏超出预设时间时,应该及时给以催促。总之,教师要参与到游戏的全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控制,并在游戏结束时,对游戏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此时强调其中的数学知识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只要数学教师能根据以上的原则和策略,对课堂游戏进行精心细致的安排和控制,在教学中一定会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游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让这一方法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朱翔羽.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34).

[2]欧容成.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6(09).

[3]单燕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教学法内容游戏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主要内容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