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在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例
2018-02-23海南大学史旭峰
□ 海南大学 史旭峰
海南大学法学院是全国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法科院系,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卓越法律人才应具备的素养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一类是涉外型法律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具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法律人才。
二、第二课堂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法学第二课堂是指法科院系对标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第一课堂教授的法律基础知识为支撑,脱离传统教室,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及法律实务运用平台,对法科大学生各类法律素养及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过程。“第一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第二课堂”的训练则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类法律实务能力、训练必备的法律素养,并通过实践检验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形成对“第一课堂”的重要辅助和有力支撑。对于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而言,第二课堂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多年实践证明,充分开展校内外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协调能力、调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诸多帮助。
三、打造六个第二课堂培养平台,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1.打造模拟法庭训练平台,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海南大学法学院打造的模拟法庭训练平台分为日常性模拟法庭训练与模拟法庭竞赛两个类别。其中日常性模拟法庭训练一般每学期举办2-3次,主要是带有一定表演性质的模拟法庭训练活动,法学院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至少都能够有一次参与模拟法庭训练的机会。从2012年开始,海大法学院学生逐渐在全国乃至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取得多项荣誉。模拟法庭不仅全方位提升了海大法科学子的专业水平,而且成为学生真正走向全国舞台乃至国际舞台的突破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帮助学生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打造法律援助实践平台,提高法科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法律援助是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教育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学者王刚山指出:“高校法律援助组织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在三个方面高度契合,一是法律职业知识和法律职业技能的融通,二是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律职业伦理的锤炼,三是法治理念和人文素养的更深层次追求。”
(1)开设法律诊所,法律助益当事人。海南大学法律诊所课程中安排了16个课外学时,包括在诊所和法院值班、旁听真实庭审、法律咨询、代书、调查取证以及代理案件等。学院以法律诊所课程为平台积极开展公益服务。法律诊所在海大平正律师事务设有值班室,值班学生为来访人员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询,代为书写诉状。如果当事人符合法律诊所规定的收案条件,学生还可接受委托,实践律师业务。法律诊所对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极大帮助,既巩固了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又锻炼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2)法律进校园。组织学生法律志愿服务宣讲团,与学校所在地中小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中小学普法基地,定期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通过法律课堂,让大学生亲自走上讲台,为中小学生普及基本法律常识。近五年来,本科生、研究生志愿者参与人数近1000人次,开展法律课堂近200场,受益中小学生5000多人次。同时,坚持在海南大学内部开展法律进校园、法律进宿舍等活动,解决学生身边的法律问题。
(3)法律进社区。与学校所在地周边居民社区签署合作协议,在每月的固定时间和重要节假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开展“国家宪法日”“国际反家暴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普法专题活动,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近五年,本科生、研究生志愿者300多人参加“法律进社区”,供法律援助158次,受益群体多达25000余人。
(4)送法下乡。“博硕士法律公益服务团”致力于服务农村法治建设,多次深入海南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法律公益服务活动,服务对象1000人以上。
(5)开通法律咨询热线。学院面向校内外群众开通了法律咨询热线,以学生法律志愿服务协会为主管部门,以学生答疑解惑为主要形式,帮助校内外师生群众解决了大量法律问题。
3.打造校外专业实习实践平台,提升法科大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海南大学法学院长期以来打造了“校外专业实习平台”,包含专业实习和专业见习。与海南本地的法院、检察院、仲裁委等司法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了50余个“高层次、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建立了健全的毕业实习全过程管理制度,出台了10个管理规定,包括带队老师安排、校外导师选聘、实习环节考核与评价等机制。专业实习包括旁听审理案件、参与办理案件、参与案件讨论、撰写法律文书等11项实习训练项目。扎实的校外专业实习环节对帮助学生锻炼法律实务能力,提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帮助。
4.打造学术创新训练平台,提升法科大学生的法学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海南大学法学院支持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设立学生学术科研组织机构建设,成立院团委学术科研部,成立法学研究生创新中心,统一指导和组织学院学生的学术科研创新活动。支持青年法学社创办《天涯法学》学术专刊,收录校内外法学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法律评论类文章,每年出版一期。支持研究生会创办《海大研究生法学》学术专刊,收录校内外法学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法律评论文章,每年出版一期。此外,还积极支持本科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打造各类法律专业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提升法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以锻炼卓越法律人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开展学习类活动。组织开展街头演讲、主题演讲、口头辩论、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类演讲辩论类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青年法学社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邀请省内外法官、检察官、律师与同学们一起开展半月谈法和东坡湖论法活动,提高法科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法律外语协会开展法律英语演讲比赛,提升学生的法律外语水平。各类活动做到了学生的全覆盖。
(2)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文艺体育才能,展示卓越法律人风采为目标,开展文娱类活动按照让每个学生都走上舞台、展示自我的理念,学院开展了元旦联欢会、十大歌手等文艺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展示文艺才华的舞台。举办篮球赛、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体育类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强健学生的体魄,为帮助学生成长为卓越法律人才提供身体保证。
(3)以服务卓越法律人职业规划为目标,开展就业指导类活动。法律职业发展协会针对学生进行“三考”(考研、司考、公务员考试)辅导。针对考研毕业生,制定了《海南大学法学院学生考研扶持暂行办法》,定时和不定期举办考研指导、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为了给进行司法考试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学院与专业学校联合举办“司法考试培训班”;针对考公务员的毕业生,举办行政能力测试、面试应考指导讲座,开展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针对毕业即就业的学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
6.打造文化育人平台,提升法科大学生的法律人精神与职业素养。海南大学法学院遵循“三种精神”,塑造学院学风,一是“明法·修德·尚义·笃行”的院训精神,二是“勤奋·进取·创新·笃实”的学风精神,三是“团结协作·永远争先”的拼搏精神。在明确思路的基础上建章立制,搭建《法科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平台》《法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法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法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平台》,为法学院优良学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为新时期法学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克服当前法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卓越法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工作者是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主要组织者,应充分结合本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和特色,努力从微观层面进行具体化的制度设计和创新,打造一系列第二课堂育人平台,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