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素质体系融合

2012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首次提出大数据时代的概念及解析,他们认为,数据已经成为所有行业及领域的重要支撑体系,人们通过对数据的使用及挖掘,会让越来越多的行业融合其中,并不断提升其生存及发展能力。冯平在《大数据下中国学前教育行业体系化发展》中指出,大数据是互联网+的拓展与延伸,互联网+代表着领域横向的发展,而大数据则是行业纵向的融合与拓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两者虽然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但本质上都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幼儿教育市场需求的与日俱增,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并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创造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学前人才培养融合大数据的重要意义

在学前人才培养中,大数据不仅仅是背景,更是模式、工具、载体、方法的创新与延伸,只有真正将其与学前人才培养相融合,才能够找到其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1.有利于优化学前教育人才结构。实践证明,大数据的融合与使用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定量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融合,人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市场供需关系中存在的差距及不足,从而有意识地进行倾斜性培养。另外,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找到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如哪些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最大?缺口比例是多少?现有的社会培训能力如何?等等。由此,依托大数据更好地优化学前教育人才结构,促进供需关系均衡化发展。

2.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水平。以往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评价大多都是基于各种考核与测试,但传统的评测标准存在极大的滞后性,无论是笔试还是实践操作,成绩都是由人的主观判断做出的,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专业建设的差异性。但数据化考核机制形成后,一支舞蹈会被细化分解成多个采分点,达到考核要求就加分,否则就减分;笔试中标准答案部分可以交给答题卡系统直接打分,部分发挥题可以由考官进行判断。由此,通过人机结合模式,增加数据分析比例,提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融合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升学前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3.有利于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是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学前教育也必须要始终围绕创新去实践。但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实施相对较早,大量的实践探索都已经完成,包括教学方法、内容、模式、评价、反馈等,基本都已经固化。而大数据的出现为学前教育培训体系带来“横向联合,纵向探索”的机会,由此,使所有教育资源被共享,使不同区域的学前教育主体发现自身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升他们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推动整个学前教育培养体系的创新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轰轰烈烈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但由于学前教育体系的教学对象相对稳定,很多教师都缺乏专业成长的动力,导致教育培养本身缺乏驱动力。具体表现如下:

1.数据思维相对滞后。从学前教育培养体系来看,还存在数据思维滞后的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育体系指导思想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培养实践不足。数据显示:76.5%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及继续培养机构仍然没有很好地融合大数据优势,体现在市场需求分析、人才素质评判、教育内容选择及教育主体定位等方面,导致人才培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无法达成优先发展的预期。

2.信息处理能力较弱。学前教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对于外界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忽视对大数据的吸收和使用。事实上,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也是可以被数据化的,如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性格差异、成长需求、具体表现等等,这些带有主观评价成分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量化,但从实践来看,能够准确分析的不足15%。

3.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李子成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前教育培养实地调查后的理论反思(下)》中提出,当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备,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体系等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但在融合性、创新性、数据化上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前教育教师本身就缺乏大数据意识。由此可见,学前教师培养体系本身也应当增强大数据的教育实践能力。

4.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从学前教育培养内容来看,理论与实践比例约为3∶2,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整体比例能够达到4∶1,说明教学实践内容设计不够合理。同时,在实践内容设置上也是比较随意的,存在想当然现象,没有很好地依托大数据进行就业形势、市场需求、素质差异分析,因而很难找到实践与需求的结合点。

三、大数据背景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学前教育人才的数据思维。加大大数据应用特征及优势宣传,让学前教育相关机构能够认识到培养大数据意识,具备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重要意义,不断拓展他们的大数据思维,让大数据成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核,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性、融合性水平。对于学前教育人才而言,要帮助他们掌握大数据的使用方法,使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会使用数据分析手段,并通过长时间地跟踪与记录,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2.构建数据融合体系,增强人才的信息选择使用能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学前教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通过远程网络课堂、交流论坛、数据中心等,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并从海量的信息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而后利用网络课堂进行发问,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求得发展。

3.推动校“园”结合发展,拓展人才培养的渠道。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实践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必须积极拓展教育触手,以各大幼儿园、托儿所、艺术中心等为教育主阵地,采取校“园”结合方式,加大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速度与力度,不断拓展人才教育培养渠道。实践证明,依托大数据优势,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可以与所有领域交叉融合,在创造力、创新性、数据化上谋求发展。

4.增加专业实践比例,确保人才体系创新发展的效果。由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实践性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要增加教学中专业实践内容的比例,从而加速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进程,快速提升其综合素质。实践是综合实践,不仅要体现理论转化能力,还要体现其在具体工作问题的处理上,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见招拆招,游刃有余”,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综上所述,本文从学前人才培养融合大数据的意义入手,结合存在的数据思维滞后、信息能力较弱、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从宣传教育、数据融合、校“园”结合、专业实践等视角研究制订相应的策略,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探索。作为学前教育的一员,要积极融合大数据思维,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创造、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素质体系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融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