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池塘意境诗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诗歌语言凝练,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内容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富有情趣,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但目前幼儿园诗歌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注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忽视幼儿对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意境美的体验;注重机械的传授和训练,忽视让幼儿多通道参与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引导;教学中的自主表达手段单一,创编、仿编中忽视幼儿的审美表现。这些弊端忽视了对诗歌特有的审美趣味的赏析体味,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让教师觉得诗歌教学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诗歌的文体特点,并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加以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优美意境的巧妙创设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的水乳交融,二者虚实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极具感染力。意境虽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教师巧妙创设确实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意会”,久而久之,幼儿的审美体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1.静态场景的精心创设。很多儿童诗歌都会以自然景象作为描写对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把幼儿带到大自然中,感受生动、自然的美好意境。比如,诗歌《下雪天》:雪下了一夜,世界全变样。停着的小车,像鼓鼓的面包。圆圆的屋顶,像涂满奶油的蛋糕。一根根树枝,像胖乎乎的薯条。家家户户冲出了,男孩、女孩、小狗、小猫。下雪天,像过节一样热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个雪后的天气,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观察雪景,诗歌中的形象就可尽收眼底,这时候的诗歌欣赏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优美的意境,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再如,教学诗歌《春天》《落叶》《我的小山坡》等,教师应尽可能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置身于诗般美丽的景色中,让他们在自然美景的熏陶中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而对于那些不方便进行自然场景教学的诗歌,教师则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巧妙的创设。如诗歌《绿色的梦》:在一个晚上,大家都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小兔子梦到了绿绿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荷叶下有小鱼游来游去;瓢虫梦到了绿绿的叶子,叶子上是圆滚滚的露珠……孩子梦到了绿色的天空,他在绿色的天空里飞翔。根据诗歌里描绘的场景,教师可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绿色的世界,让幼儿感受到优美、温馨的氛围,这样的意境同样有助于他们对诗歌进行理解和欣赏。

2.多媒体的动态渲染。恰到好处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很好地再现诗歌中的形象,尤其是动态形象,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如诗歌《春天走来了》是这样描写的:春天悄悄走来了,它在哪里我知道:它在柳枝荡秋千,它在风筝尾上摇,它在小鸟嘴里啼,它在桃花瓣上笑。它用温柔的小手,帮我脱掉厚棉袄。诗歌中形象的动词,通过多媒体动画,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有助于幼儿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和意境美的欣赏。

另一方面,适宜的音乐还能渲染意境氛围,激发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如诗歌《落叶跳舞》,描绘了秋天的落叶时而静止时而被风吹到空中的生动画面,教学时,笔者选择了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乐曲中时而舒缓、时而清澈,时而又激动澎湃的旋律,跟诗歌中的意境非常吻合,在音乐伴奏中欣赏诗歌,幼儿的审美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3.声情并茂的教师讲述。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助于他们对诗歌意境美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在认真鉴赏诗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用真挚、自然的感情进行朗诵,会带给幼儿很深的感染力,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喜爱。

二、丰富充实的感知体验

幼儿诗歌语言凝练,构思巧妙,用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童真童趣。只有当幼儿对自然万物有足够丰富、充实的感知体验时,他们才更容易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歌内容,并进一步领会诗歌主旨。如诗歌《春天》中有这样一句描写: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诗中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涟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池塘的可爱与快活。但这个比拟手法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讲很难领会,对此,教师可引导幼儿去观察小池塘,看看下雨时小池塘的涟漪,或者和他们想办法制造出一些涟漪,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关于小池塘的感性经验,还会激发他们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更有助于他们对作品进行理解。

又如,诗歌《大自然的话》: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歌中描绘的就是大自然的奇妙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教师要在平时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这样幼儿才会对诗歌内容产生共鸣,对诗歌的学习和仿编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适宜恰当的教学提问

诗歌大胆运用想象、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且充满审美趣味,值得百般回味。因此,在幼儿诗歌赏析中,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体会这些文学手法的运用,就成为教师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适宜、恰当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反复回味,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在作品奇特想象处提问。如诗歌《小鱼的梦》里这样描写:鱼儿鱼儿玩了一天,池塘妈妈怀里睡;天上星星落下来,给她盖条珍珠被。教师提问:“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和池塘里的小鱼捉迷藏呢?”这个问题能很好地促发幼儿思考,使之明白星星亮闪闪的倒影映在池塘里,就好像给小鱼盖了一条珍珠被子。这是多么大胆而奇妙的想象,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更好地领悟这生动、奇特、优美的诗歌意境。

2.在作品情感升华处提问。如诗歌《夜里什么人不睡觉》中有如下描写: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车在大地上奔驰……车上的旅客睡得又香又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火车上,夜里不睡觉的,还有他们……老师提问:为什么旅客睡在火车上会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启发幼儿思考,原来是因为火车司机开车平稳、工作人员照顾细心周到,从而很好地领悟了作品中表达的对夜晚工作者尊重和爱戴的情感。

3.紧扣目标的开放性提问。儿童诗歌内容一般重复较多,读来朗朗上口,但是在教学中要避免简单重复的提问,以免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如诗歌《春天》中有三段,分别是: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在第一段对诗歌理解中,教师提问: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第二、第三段的理解如果重复提问,会让幼儿觉得乏味、枯燥。因此,不妨在第二段学习时提问:你喜欢谁的笑容?说说理由。第三段可以这样提问:你觉得春天还会有哪些好听的歌声呢?开放且有变化的提问既紧扣欣赏目标,又能很好地拓展幼儿思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多元自主的表达表现

在诗歌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进行多元自主的表达,以此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1.语言创造表达。首先,教师可以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诗歌中的句子,配上音乐读一读,在反复吟咏中感受韵律美和意境美。其次,教师可引导幼儿模仿诗歌中的优美意境说一说。小班可引导幼儿用替换个别词语的方式仿编,比如诗歌《红苹果》:树上许多苹果,一个个摘下来。幼儿仿编:地里许多大萝卜,一个一个拔出来。中班可以尝试仿编句子或小的段落,比如说《夏天的歌》:夏天的歌,在可爱的太阳帽里,在漂亮的小花伞里……幼儿仿编:夏天的歌,在清清的游泳池里,在甜甜的冰激凌里……大班可以按照诗歌结构仿编较完整的段落,比如说《春天》: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红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花……幼儿可以仿编:春天是一本会跳舞的书,花儿点点头、杨柳弯弯腰、蜜蜂蝴蝶围着花儿转圆圈……最后,仿编过程中不能忽视审美表达。在仿编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意境的基础上作仿编,并注重审美引导,避免出现破坏诗歌意境的简单的仿编。比如,上述《夏天的歌》,有的学生仿编:夏天的歌,在嗡嗡嗡的蚊子声里,在轰隆隆的空调声里……虽然结构吻合,但是大大破坏了诗歌的优美意境,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幼儿的诗歌充满趣味,带有积极向上的情感。

2.美术方式表达。在欣赏诗歌后,引导幼儿用喜欢的绘画方式做自主表达,有助于幼儿对诗歌审美趣味的进一步感受。如诗歌《小鱼的梦》,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适合表现“梦”主题的材料,比如深蓝色的颜料、彩纸或者纱幔等,引导幼儿用画画、撕贴或者立体建构的方式,进行创作表达。还可以引导幼儿按照诗歌意境做成图画书,幼儿既能根据原文进行图画书创作,也能仿编内容创作图画书,他们在美术创作中能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

3.肢体动作表达。当幼儿诗歌中出现较多的动作意象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比如,教学诗歌《落叶跳舞》时,教师就可以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伴随着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旋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诗歌中的“欢快”“自在”“热烈”等语言所表达的情绪,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总之,在组织和实施幼儿诗歌欣赏活动时,教师要细细品味诗歌诗意语言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深层次地把握诗中蕴涵的核心教育价值,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及感知体验,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法,帮助幼儿充分地理解、体验和感受作品的内涵与意境。

猜你喜欢

池塘意境诗歌
诗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热闹的池塘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
池塘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