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故事》的传播策略
2018-02-23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南宁 530000)
《急诊室的故事》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节目全方位记录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室内的真实场景,开播以来取得了较高的口碑与收视率。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其第一季节目每期的平均收视率为0.35,在同时段的节目中每期平均排名为18名,第二季改版后,平均收视率上升至0.55,排名上升至第3名。收获高口碑与高收视率,是因该节目采取了科学正确的健康传播策略,本文以《急诊室的故事》两季节目内容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传播内容与渠道的策略。
一、传播内容的策略
一档受欢迎的健康类节目,应有优质的内容,在《中国公共卫生:方法卷》一书中提到,健康类传播内容应遵循科学性、受众中心性、时效性等原则,《急诊室的故事》的健康传播内容就基本遵循了以上原则,采取了良好的内容传播策略。
(一) 权威专业的医生是健康类内容传播的把关者
健康类传播节目中的传播者担当着把关者的角色,决定着所传播的内容是否科学权威。吴文汐、王卿(2016)指出,无论健康类节目的形态如何变化,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可靠性都是最基本的准则,是健康类节目公信力的核心来源。该节目为观众普及健康知识、讲述患者病情的,都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权威专业的医生,例如第一季第五集中,一位怀孕的19岁女孩突发脑出血,这是一种既危急又复杂的病例,医院各学科专家为其会诊:从医30年的副院长、妇产科主任陶医师为观众详细讲解了患者的病情,从医28年的神经外科主任田医师处理女孩脑出血的问题,跨学科专家会诊并科普怀孕常识,让观众看到了健康类节目传播者——医生的专业素质。可见,专业医生会对健康类传播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传播内容的科学性。
(二) 把握观众需求,使用通俗语言
《中国公共卫生:方法卷》一书中提到,通过传播活动改变受传者的知识、态度或行为,是传播活动的目的,如果传播的信息不能被受传者理解与接受,就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所以在确定传播信息时要以受传者的心理偏好、信息需求、社会特征等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健康类传播活动要避免太多的学术性,尽量使用受传者的语言,《急诊室的故事》中使用的语言就避免了过度专业化,通俗易懂。
1.巧设悬念,增强节目观感
节目遵循受众中心原则,以受传者的心理偏好为重要参考。首先,节目内容考虑到了观众的心理偏好,善于挖掘公众共通的情感故事,例如在第二季同时段节目中排名第一的第二期节目《当你老了》,讲述了两个故事,一是有关亲情的,一位孝顺的儿子寸步不离陪伴自己93岁患病的母亲,二是有关爱情的,一位七旬老人陪伴自己的老伴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这些故事包含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易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符合受众的心理偏好。其次,节目设置了多处悬念,如第二季收视率最高的第二十二期《急中之急》节目中,一位22岁女孩在家中突然晕倒被送进急诊室,疑似中毒却总是难以确诊,此处便设置了悬念,吸引受众继续观看。这样的悬念设置在节目的第一季中也常出现,如第一季第三集里,一位突发气喘的82岁老奶奶被送进急诊室,陪同她来的是一位穿着骷髅夹克和喇叭裤的神秘酷男,急诊室的人们都在猜测这位男子的身份,就此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受众继续观看的欲望,最后才从老人的口中得知这位一直贴身照顾的男人是老人的女婿。同集中还介绍了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骨科急诊医生,一位对待病患热情似火,另一位性格冷静,对待病患经常会说“不”,节目抛出疑问,这两位医生谁会更受病患欢迎呢?这是一处疑问式的悬念设置。受传者偏好于有起伏、有悬念的情节,在节目中巧设悬念,在增加观众观看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和观众产生互动,增强节目观感。
2.贴近受传者,避免使用太过专业语言
健康类节目面向知识水平不一的受众,太专业的语言会让部分受众无法理解,该节目的“急诊医生说”板块,注重贴近受传者语言,由权威专业的急诊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健康知识,照顾到了大部分受众,因此取得较好的健康传播效果。
3.照顾受传者情绪
《急诊室的故事》第二季的改版,更多照顾了受传者的情绪,并从首季的每期65分钟时长缩短到30分钟。受众在观看涉及“疾病”“痛苦”“生离死别”等悲伤内容时,常会陷入难过低落的情绪,第一季每期一个小时的节目时长使受众长时间处于这种悲伤氛围中,可能会对节目产生抵触等不良情绪。除了时长缩减,节目第二季还有意识地在沉重的故事中插入一些病情不太危急的病患故事,缓解了受众长时间的紧张情绪。
(三) 抓住健康科普的最佳时机,取得最优的传播效果
《中国公共卫生:方法卷》中提到,传播活动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了传播时机,人们的信息需求与心理偏好就会产生变化,即使是同样的传播内容和策略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取得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该节目选择最佳时机进行健康科普,当我们看到心梗病患被送到急诊室抢救的画面后,医生会真诚地说“希望大家学习一点急救知识,因为很多突发事件就在你身边发生,留给你的时间只有三分钟,为了您最亲近的人,一定要学点急救知识。”此时观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而紧随其后的“急诊医生说”板块详细科普了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CBA”心肺复苏法,解说了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观众会有意识地去学习,真正发挥了健康科普的作用。先让受众看到鲜活的案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由专业医生向观众传播健康知识,如此真正抓到了健康科普的最佳时机,取得了优化的传播效果。
二、传播渠道的策略
节目有了优质的传播内容,还需找到合适的渠道传播,才能充分发挥传播的效果,该节目采取了一些正确的渠道策略。
(一)做非黄金时段的精品节目
电视节目的主要播出渠道是传统的电视渠道,该节目有策略地选择了合适的节目播出时间,两季节目在东方卫视的播放时间都尽量避开了娱乐综艺节目扎堆的黄金时段。由于当今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在忙碌工作了一天后,需要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来缓解压力,期望电视节目提供娱乐的功能,基于以上考虑,该节目避免在黄金时段与娱乐综艺节目竞争,却在非黄金时段做成了一档精品节目。同类型的健康节目在电视渠道播放时,也应借鉴此点,避开黄金时段,选择非黄金时段播出,容易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吸引更多关注。
(二)多网络视频平台投放,增强受众黏性
腾讯视频、爱奇艺以及PPTV等视频平台上都有《急诊室的故事》,以腾讯视频平台为例,该平台上《急诊室的故事》第一季,平均每期有近300万次的播放量,而第二季平均每期有400多万次的播放量,在这些网络视频平台,受众可以发弹幕和评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加了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了受众黏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的开机率逐年降低,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逐年攀升,腾讯视频官方宣布,截至2018年2月28日,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用户已达6259万,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达1.37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传播类节目应多选择网络视频平台投放节目,多利用网络视频渠道传播,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结语
《急诊室的故事》是一档成功的健康类传播节目,主要发挥了社会化和解释与规定这两大媒介功能,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此外,它的健康传播策略给同类型节目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如节目的前期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在传播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电视渠道外,也只是在网络视频平台上投放了节目,没有更多地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