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吡酯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体重的影响

2018-02-22孙乃建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

孙乃建

[摘要]目的 探讨托吡酯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住院以及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情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半年,观察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7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剂量为(3.78±1.52)mg/d,与对照组的(3.55±1.36)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BM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6个月的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者,使用托吡酯与利培酮联合治疗,能在取得满意效果的同时,控制体重,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糖尿病发生率,改善体脂率,避免复发风险。只要剂量合理得当,就能取得满意成效,安全性强,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利培酮;托吡酯;精神分裂症;疗效;体重影响

[中图分类号] R97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a)-0081-0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类疾病。其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强调及时有效。倘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临床诊治,将会对其认知功能造成严重损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药品,其具有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等特点,进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药物会引起糖脂代谢异常、血清催乳素升高以及体重上升等不良反应,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生活质量就此大打折扣[2-4]。利培酮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制剂,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当前对于该药物影响患者体重方面的报道尚不多。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住院以及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托吡酯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体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住院以及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自行退出者;依次性差者;严重营养不良反应者;病情加重更换治疗方案以及对托吡酯过敏者。依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40岁,平均(29.00±10.00)岁;已婚9例,未婚21例;总病程4~26个月,平均(8.10±6.10)个月;身高155~180 cm,平均(167.00±5.00)cm;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18.80~23.17 kg/m2,平均(20.99±1.01)kg/m2。观察组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8~34岁,平均(28.00±10.00)岁;已婚11例,未婚17例;总病程2~24个月,平均(7.20±5.90)个月;身高158~173 cm,平均(166.00±5.00)cm;BMI 20.00~23.41 kg/m2,平均(20.66±1.01)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药物剂量)、治疗前后BMI情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手脚麻木、体重下降/增加、心动过速、EPS)发生情况。于治疗前、治疗1、2、3、6个月末测定患者的血常规、脑电图、肝功能、心电图、血脂、腰围、血糖、身高、体重等,同时计算BMI。PANSS评分主要用于判断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分数情况,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症状越好。治疗效果依照患者PANSS减分情况[8],治愈:PANSS减分率≥75.00%;显效:PANSS减分率为50.00%~<75.00%;有效:PANSS减分率为25.00%~<50.0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剂量的比较

治疗半年,观察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7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观察组患者的药物剂量为(3.78±1.52)mg/d,与对照组的(3.55±1.36)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BM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6个月的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中,头晕头痛1例,手脚麻木1例,体重下降与EPS 1例。对照组中,体重增加1例,头晕1例,心动过速与EPS 1例。患者经过减少药物使用量和针对性处理之后,相关症状消失。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体重调节方式主要是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侧下丘脑协调之下,经由各类补充机制加以实现,体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能量摄取、储存以及消耗之间协调平衡,食欲水平为影响能量摄入的关键因素,一些肽类以及激素,如神经肽Y、增食欲素[9]。氨基酸、胺类物质等和食物摄入量增加存在关联性。就定义而言,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将体重增加定义为比原来体重增高7%以上。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者,至少有半数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现象,其余不良反应还包括直立性低血压、EPS、过度镇静、体温调节紊乱、泌乳素上升、代谢紊乱、抗胆碱反应以及肝脏受损等[10]。

利培酮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其有效果显著、实用性强以及经济性的优点,现已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11]。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利培酮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体重上升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糖尿病的风险。而对于关注自身外形的女性来讲,肥胖体型会增加其烦恼,进而降低了服药依从性,增加疾病复发率。控制饮食、合理运动能够增加能量消耗,但其效果不甚明显,有的患者甚至还试图使用减肥药来减轻自身体重。但通常情况下,效果往往得不到肯定。更换其他对于体重增加副作用较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会进一步增加疾病复发率,继而不被医生、患者和家属接受。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服用也方便的辅助性治疗药品为当前医生考虑的理想化选择[12]。

托吡酯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有效药品之一[13],但其并不被医生们所熟悉。托吡酯属于抗癫痫药物的一种,最初在治疗癫痫疾病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发现,患者存在食欲缺乏现象,继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药品。其被用于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食欲亢进以及肥胖。很多医生不熟悉该药物是由于对此类药物熟悉程度以及对该药物合理用法用量不了解。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为降低副作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包括头晕头痛、手脚麻木、体重下降以及EPS;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头晕、心动过速以及EPS。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一般在使用药物后的早期,通常为中度以下,患者可以耐受,经过减少药物使用量和针对性处理之后,相关症状消失。

抗精神病类药物对于代谢指标的影响,有文献表明,当前临床对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体重上升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推测该现象的发生可能和其阻断H1受体以及DV受体存在一定关联性,同时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活动量下降等有关。帕利哌酮对糖脂代谢影响不大,其对体重的影响也比利培酮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药物浓度波动较小导致神经内分泌改变较轻有关,同时也不排除该药物引起糖脂代谢异常过程比利培酮长的现象存在。在观察期间,并未发现影响糖脂代谢现象。帕利哌酮和利培酮都能够有效阻断中枢下丘脑垂体结节漏斗通路递质,进而引起催乳素分泌量增多[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BM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6个月的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者使用托吡酯联合利培酮治疗效果可以被肯定,且能遏制患者体重上升,经合理调整用量后,不会造成体重下降过快。本研究结果还提示,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6个月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在意自身体脂率、急于控制食欲减轻体重的精神病类患者来讲,托吡酯联合利培酮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患者注意合理应用药物,接受个性化治疗,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托吡酯安全性较高,同时也较容易被接受。既往临床经验表明,加强能量消耗、减少食物摄入为降低体重增加率的正确途径。但对于第二代抗精神病類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上述药物均涉及干扰肽类以及激素类代谢效应,单独使用效果并不确切,联合托吡酯后似乎能够起到协调效果,继而增加整体效果[15]。

联合使用托吡酯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主要与该药物可以经过调节钠通道以及钙通道的方式,提升GABA偶联离子通道流量,继而增加能量支出、减轻体重以及脂肪含量存在关联性。托吡酯可能会经过谷氨酸,进而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减轻体重。和利培酮相似,托吡酯也能够对脑神经递质代谢造成干扰,继而产生不同效果。和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也能够起到控制食欲、减少体脂率的效果,在此不作相关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者,使用托吡酯与利培酮,能在取得满意效果同时,控制体重,降低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糖尿病发生率,改善体脂率,避免复发风险。只要剂量合理得当,就能取得满意成效,安全性强,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庆奇,谭云飞,李彦博,等.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88-89.

[2]郭力,张瑞国,乔昱婷,等.注射用帕潘立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4):688-691.

[3]范小冬,谢星星,张杰,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2):197-201.

[4]黄成兵,张兵,周娟.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 32(22):3613-3616.

[5]王来海,张瑞岭,张红星,等.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8):725-728.

[6]葛玲.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1):1214-1215.

[7]赵娜,程海燕,张娟,等.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学龄前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3):285-288.

[8]张娟.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儿童精神疾病对儿童肥胖及代谢失调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6,18(11):653-655.

[9]史玲.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糖脂代谢的影响[D].保定:河北大学,2016.

[10]张彬,闻传毅,李霞,等.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3):308-309.

[11]杨晓亮.基于Meta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2]王文骁.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1):79-82.

[13]胡远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对其体重、糖脂代谢产生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6, 29(5):226-227.

[14]彭晓峰.分析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癥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6,6(32):15-16.

[15]马志远,赵昃.分析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7):7463-7464.

(收稿日期:2018-06-25 本文编辑:任秀兰)

猜你喜欢

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