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
2018-02-22周云凌
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助推“课程思政”改革的两个方面,包括教师形象提升、凸显“窗口功能”和教师高尚品德、助推“课程思政”改革。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使课堂的主渠道成为育人的主平台,培养出具有健全职业人格的职业人。
关键词:教学;课程思政;改革
会计专业具有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属于社会科学类,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更能体现其社会导向与社会价值,更能体现将专业课程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实现其引导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思想建设与道德追求培养教育,既要保证教育主体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教育客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在2014年起步于上海,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2018年9月30日吉林省吉高校宣〔2018〕16号文对全省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部署。
一、“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
“课程思政”改革,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使各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8年3月26日吉高校宣〔2018〕2号文“关于印发《全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出台,启动全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塑、祖国的来来,更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中最有梦想、最年轻有为的一个群体,他们关联千家万户,是社会最为关注的群体。
从国际背景看,西方敌对势力更是以隐蔽的形式、多样的渠道加大了思想渗透的力度,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推向世界,从而使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受到新的调整与改变;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逐渐走进世界的舞台中央,各方利益的角逐、价值观念的冲突,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加之不良和腐败社会现象的网络传播等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及其道德追求造成冲击与影响,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千方百计地占领网络宣传阵地,腐蚀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价值信念;从学生自身看,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现实叛逆与远大理想、自身利益与价值取舍等等矛盾,表现为:考试作弊、荣誉先己、简历注水、文章抄袭、现实混同虚拟等种种问题,都对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追求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些都增加了当代大学生正确思考和道德选择的难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提示着学生理想信念追求、道德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社会主义高校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高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远大理想和工匠精神的大学生为目标,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
通过“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使得课堂教育的主平台和主阵地,能够实现理想信念与课程引领对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中;专业理论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学校教育与社会公德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助推“课程思政”改革
(一)教师形象提升,凸显“窗口功能”
“窗口”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服务的共识,一个单位“窗口”服务功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社会评价乃至社会声誉,在社会环境下的学校,同样有“窗口”服务功能,社会的评价度很重要地体现在学校的“窗口”服务功能上。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工作,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关系到学风乃至校风。从人的认知规律看,感性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每次课堂教学都会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大量的感性认识累加,就会使学生形成对学校评价的理性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达到感性认识的认同,从而达到理性认识的较好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育人的主平台,每一名教师不论从事什么专业的教学工作,都负有育人职责,无论哪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教师每一次上课出现在学生视野中,都应当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形成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学生群体认可的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比如教师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或矛盾、教师如何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联的事情、教师课堂上发表的言论等等,教师都要成为树立正气的模范,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外,更要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做好言传身教。
(二)教师高尚品德,助推“课程思政”改革
只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博学的理论、精湛的技能,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佩服的领路人。“课程思政”改革首先是教师先行,教师是决定因素,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第一,教学目标融入“思政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奉献、对职业的坚守精神,把内省所得的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社会关系之中,把内心的心理功能释放出来,以专业的眼光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使其具有健全职业人格。如在教学方案制定、课程大纲的标准上,都要体现思政的要求。
第二,教学方法体现“感悟和体验”。如有主题的社会实践、案例教学专业理论拓展融入思政问题、学生研讨预先设计引导、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以其达到内心的自省,从而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第三,教学内容引领加入“思政内容”。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与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会计准则、管理要求相一致的,应通过专业拓展引深思政内容,深入浅出讲明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如何成为一个健全职业人格的职业人。
第四,实践教学过程培养“道德和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身教、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岗位合作,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技艺”。
第五,技能大赛“载入思政”行为。课程“思政改革”要融入技能大赛环节,达到强化知识、提升專业素质、锻炼团队合作、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
第六,考核方案量化“思政”部分。学校的教学,成绩评定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课程“思政改革”部分,必须占成绩考核中一定的比例,从而使得“思政”不再是虚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在教学内容与过程实施上、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深化思想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学生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积极引导学生专心致志、刻苦学习,造就新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全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Z]吉高校宣〔2018〕2号.
[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6〕31号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10)
[4]周云凌.论高职院校健全职业人格培养的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6〕
[5]郭为禄.以综合改革的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框架下的上海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