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对教学的启示以及在教学的应用
2018-02-22王大智
王大智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二语习得理论里的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斯韦恩等(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Long(1981)提出的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等理论假说等对目前国内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及相关应用。
关键词:输入假说理论;情感过滤假说;输出假说;教学
一、介绍
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国内的学者对而语系的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借由国外的研究理论以及国内庞大的教师学生基数,近年来国内的SLA理论发展迅速。在国内的教学环节中, 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也给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和新的实践方向。
二、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
Krashen(1985)提出的著名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里的五大假说中就包括了输入假说理论。 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Krashen认为促成语言 习得成功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faculty)。(《二语系的重点研究问题》 文秋芳 2010 P53)。该理论认为大量的略高于语言学习者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遵循语言习得自然规律的,是语言习得的大前提。克拉申指出,最佳的语码输入量是“i+1”,其中“i”代表了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current competence)。“i+1”代表了略高于现有水平或叫做下一水平(next level)。这就要求在国内现有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及家校配合,尽量为学习者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具体的操作方法,这里提出一些建议和总结:
1.输入和意识学习者进行的没有互动的听力和阅读(Rod Ellis 2013 P205)。
2.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朗读、对话等输出练习。
3.在选择语言材料或者教材的时候,要根据现在学生的水平,选择稍稍高于现有水平难度的教材。
三、斯韦恩等(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
大部分的语言学习研究者都同意语言输出(output)对于提高语言的流利度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想要自信的、自如的学习新的语言,那么他们必须练习去使用新的语言。(Michelle & Myles 2004)。只有靠大量的输出练习(output practice)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结果。Swain(1995,P128)提出了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三大功能:
1.既注意/触发功能(the‘noticeing/triggering function),既增强自我意识感的角色(consciousness-raising role)
2.假设检验功能(the 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
3.元语言反思功能(the metalinguistic function),指的是语言的反射功能(‘reflectiverole)
四、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在谈及情感焦虑这一问题时,就要谈及到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说”最初由Dulay&Burt;在1977年提出,他们提出情感过滤是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组织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旨在解释情感因素如何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
Krashen在1981年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的三个方面:
1.动机(Motivation)学习目的明确,动力大进步快;反之进步慢。
2.自信(Self-confidence)自我感觉良好,进步快;反之进步慢。
3.焦虑(Anxiety)焦慮感强,情感屏障大,输入少;反之输入多。
情感过滤假说的理论基础是情感过滤器(the Affective Filter)理论,根据该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克拉申把情感因素看作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可以起到促进或阻碍语言输入的作用。如果“情感过滤”降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便能顺利进入语言习得机制,加速语言习得的进程,只有降低情感过滤,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才能积极地学。
再回顾输出假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学习者情感焦虑的问题。这就要求语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语言输入阶段,掌握好“i+1”的难度,尤其是“+1”的难度。让学员在输入阶段能够做到地焦虑,产生最少量的情感过滤。
2.在输出练习的时候,尽量由老师的鼓励和带领下,引导学习者进行尽量多的高效的练习。
3.在教学中尽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避免学生把输出练习当作负担,而是当作一种“想要去做的事情”。
五、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
“互动假说”(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是1981年Long提出的。Long认为有三种途径可以使语言输入变得可理解:
(1)简化输入:即当语言输入高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时,可以对输入信息进行简化,以降低其复杂度和冗余度;
(2)利用语言和超语言语境:即用语言和超语言(如:谈话者的表情、姿态、手势等)解释、分析输入信息;
(3)修正、調整互动结构: 即变单向的师→生互动形式转变为双向的师→生及生→生互动形式,以及进行诸如重复、释义、改变语速等语言上的调整。(Long,M.1983a)
2005年Gass也通过实验证明输入和互动二者相结合的模式会取得比各自独立更好地成绩。该研究结果证实了输入和互动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在互动过程中,意义协商(negotiation for meaning),尤其是通过协商出发的本族语者产生的互动调整能促进语言习得。
由于该理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输入、输出和互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必须要保证足够的有效的语言输入。
六、总结
随着二语习得的研究在国内的不断深入,国内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但是由于我国的单一语言环境,英语教学资源(尤其是小城市、农村以及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匮乏,师资力量不充足等条件的制约,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并不能进行很好的实践。部分理论也并不能在国内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满足和实现。
参考文献:
1.Native Speaker/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Long,M.1983a
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ephen D Krashen
3.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Second Edition,Rosamond Mitchell & Florence Myles
4.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Susan M.Gass & Lassy Selinker,2008
5.《论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学习》白民军,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