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动机制研究

2018-02-22缐媛红

新一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职院校

缐媛红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参与社会行动的重要的方式。为了使志愿服务有一个长效的机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对构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行动机制

一、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概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志愿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和社会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为高职院校学生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学术界关于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探索以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和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动机制的研究相对不足。笔者试图从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动的现状来分析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从而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机制的搭建提供有参考意义的发展建议。

江门市因毗邻港澳,受港澳的文化影响较深,香港成熟的志愿服务理念也对江门本地有一定的影响,为江门开展志愿服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2015年3月起,为弘扬雷锋精神,推广志愿文化,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校园”学雷锋的系列活动。学雷锋的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

据学院统计数据,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将近有1000多人次进行献血活动,平均每年有8000人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年服务时数超过20000个小时。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现状分析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样本来源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3份。年级分布为:大一学生192人,大二学生41人,大三学生10人。问卷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的自然特征,如性别、年级等;(2)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途径、时间、领域等;(3)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满意度及激励方式等。本研究试图从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从而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动机制提供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元化

有86%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秉承着“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信念,其次有74.07%的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与他人经验,广交朋友,72.84%的受访者表示个人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个人能力得到提升,有充实快乐的心理满足感。而对于“学校综合测评要求、有志愿服务证明、服务证书”的因素考虑相对靠后。这说明该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相对比较单纯,不存在极端的功利主义。有70%的学生表示自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之后,改变了原本的价值观,其他部分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改变了他们原有的人生价值观。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兴趣高,但与其特长不匹配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89.3%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志愿活动。有59.67%受访者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途径了解志愿活动,26.34%的学生觉得志愿服务活动占用自己时间和精力,自己要在学习和奉献两者中做出取舍。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既要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兼顾业余时间的志愿活动,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处理多重事情能力比较弱,无法做出一个合理的决定。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社会,如何做好宣传工作也是考验志愿活动主办方的。从笔者调查数据来看,目前只有27.98%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学校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而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服务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占比达到66.67%,参与大型社会活动占到38.68%。这与我们调查学生更愿意参加哪类志愿服务活动的结果是相背离的。

学生在主观意愿上,更希望参加能提高自己技能的活动,比如支教、翻译或者电子通讯设备的维护等活动,这些都能体现自己专业性。但在现实中所从事的往往是去看望孤寡老人或照顾孤残儿童,志愿活动往往流于过程,而无法使个人价值得到提升以及自我得到满足。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71.6%的学生表示,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总体是很有意义的,但同时也有17.28%的学生表示这些活动比预料之中的差一些,有些活动需要改进。这说明目前不管是江门市社会组织或者是学校自身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学生实际需求还有一些出入,目前组织的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

(三)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71.6%受访者注重活动主办方对于他们的培训,55.56%的受访者看重对于志愿者的管理,社会人士对于活动认可度和关注度占比也达到了54.32%。其次,希望主办方对于志愿者的权利有所保障,还能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在校学生还表示未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希望是多次并持续性的,而不是仅仅做了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之后就草草了事。这说明他们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更看重志愿服务活动的是形式而不仅仅是内容。

(四)吸引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形式

什么样的激励形式能更加吸引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呢?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51.03%受访者看重主办方能否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证明即“义工时”,51.03%志愿者在意评优与否、能否在综合测评中加分、志愿服务活动主办方能否提供纪念品,18.52%看重活动是否有一些福利和补贴。这说明当今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看重精神上的奖励,物质奖励暂时还没有占据首位。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动机制的建议

(一)以专业带动志愿服务,提供特色志愿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组建志愿服务队时,应将自己的专业融入其中,体现高职院校的專业性。比如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比较新颖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同社会工作者一起,为病患联结医疗资源,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合作,建立患者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以语文教育专业为例,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在提供基础的志愿服务时,还可协助社区开展传统文化复兴的活动,如经典文本的阅读,传统古诗词的朗诵,这些活动为社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能够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学生在提供基础日常的志愿服务后,可以尝试互联网+的形式,精准的对接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这些志愿服务都是在传统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假设这些专业的学生能进入相关领域去做特定的内容服务,对政府来说既能减轻政府财政支出,还能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做好铺垫。

(二)以项目带动志愿服务,驱动任务实现

由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自身的公益性质,因此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志愿者倾注情感与精力的事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从事志愿服务时,不能局限于“捡垃圾、慰问老人、辅导功课”等志愿服务,而应该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以及专门化的服务项目。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应该朝着智慧服务、信息服务等方向发展。比如为农村社区、农村志愿组织提供有创意的项目,让基层的志愿力量参与其中,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针对农村项目,指引农民设计一个项目,引导他们跟进一个项目,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孵化这些项目在当地培养一批志愿骨干,使得当地民众有自己成立志愿组织的能力。如此学生既能够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三)以制度完善志愿服务,实现综合评价

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提供集体的荣誉感,同时还能获得相应的荣誉和社会的认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注册义工账号,网上登录义工时已经成为主流,这种做法和人工记录相比,具有及时和透明的特点。但志愿服务是一项整体的活动,它所涉及到内容并不仅仅是义工时,目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所实行的制度并不能满足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服务对象对服务活动满意度的评价,志愿活动过程中记录和总结,服务团队所取得的成绩等。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在意志愿活动有补贴的占到少数,但是从学生个人利益出发,为其购买保险是最基本的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也有基本的应对措施,不至于发生学校和家长双方对峙的情况。因此,为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是必须的,并不违背志愿活动的精神。

(四)以需求推动志愿服务,关注服务本身

志愿服务理念和志愿文化的传播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不应仅仅局限于专题讲座的形式,此外,还可尝试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编成具有侨乡特色的手册,方便做对外宣传和志愿者的自学。学校还应提高对志愿者培训方面的投入,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途中,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对自己所从事的服务产生偏差,和服务对象发生争执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会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因此,高校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的部门,应定期召集学生和专业教师碰面,就志愿服务活动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及时反馈问题,引导和解决他们的内心诉求。如此才能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增强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感,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钱玉婷.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体系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152-153.

[2]周井娟.在校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理论,2013,(33):226-228.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高职院校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