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话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8-02-22张丹妮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1期

张丹妮

摘 要:童话这一美好的语言材料给予儿童认识美、发现美的眼睛。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童话的选材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亲近母语”中的童话选材作为研究对象,汲取总结课外童话读物的闪光点,为语文教材童话选编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教材;童话选材;亲近母语

一、适当增添童话总量

与“亲近母语”中107篇童话选材数量相比,苏教版的32篇童话数量的确过少。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书店甚至在网上阅读她们感兴趣的相关童话。但农村地区的学生接触童话的最主要途径便是语文教材了,教师更应该丰富教材中的童话数量来满足这些学生的阅读欲望。

另外,在丰富苏教版教材中的童话数量时,要弥补高年级童话缺失的不足。童话并不是仅仅给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不是低龄儿童的专属读物,高年级的学生也适合。因此,苏教版教材要适当地选取适合高年级阅读的童话放入教材。例如,“亲近母语”中《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都可以供给高年级学生阅读。

二、选取古今中外童话

古今中外优秀的童话作品能够流传至今,都存在其独特的成分,而苏教版教材中童话选材的时代分布较为狭窄。“亲近母语”选取了这一时代诞生的优秀的童话,将它们推荐给学生阅读。但苏教版在这一时代的选材相对来说过少,限制了学生接触这一时代优秀童话的选择。

纵观国内外的童话故事,普遍存在想象力不够、情节单一、训诫意味太浓的缺点,不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虽然中国许多传统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豐富性与想象力要远远高于国外的作品,但却没有人能把其很好地转化为可以给学生阅读的童话。因此,苏教版教材应该在选取国内优秀童话的基础上,广泛地引进国外优秀的童话作品,让学生汲取这些童话作品的精华,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适量增添童话篇幅

苏教版童话选材要跳出篇幅的限制,许多优秀的童话不应该因为篇幅过长而被教材编写者一票否决。我们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不要用成人的思想来框住学生的阅读宽度和高度。教材编者在编选童话时,应该以童话本身的内容为标准。再长的童话,学生慢慢读细细品味,总有读完的时候,只要它内容够丰富、充满幻想,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篇幅长也是值得的。相反,如果仅仅考虑到篇幅的限制而随意删减童话,改变它本来的意义,没有了丰富的想象和曲折的情节,即时篇幅再短,学生也没有兴趣再重新阅读这一篇索然无味的童话,岂不是得不偿失。

四、合理分配人物形象

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的,而超人体童话才是童话中幻想最强的类型,其天马行空的幻想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乐意阅读,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比拟人体童话实用得多。“亲近母语”合理选取各种人物形象的童话,考虑到不同的人物形象为童话所带来的不同的魔力,这样多样性的童话才能真正为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起到作用。

五、大量增加幻想童话

苏教版教材中的童话选材,更多地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意义而存在。一篇童话放在不同的学生面前,却硬是让他们在阅读之后受到相同的教育启发,学生读完以后,教师绞尽脑汁地引导他们得出这个启发,学生毫无想法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说出了这样的教育启示,却没能真正读懂童话带给他们的意义。

苏教版教材中应该大量增加与之相反的幻想性更为丰富的童话。许多优秀的童话不是生硬地让学生能够从童话中明白一些什么道理,而就是想让学生可以从这些充满趣味的童话中感受幻想,体会乐趣,珍惜童年的丰富多彩。正是这样富有幻想的童话,才能真正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

六、平衡不同主题比例

教育者必须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才能让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不忘自己的国家。但是,组成国家的家庭、学校、社会、同伴等,这些陪伴在每个学生身边的因素,是否对成长的意义也很大?因此,教材编写者要多方面考虑学生认识世界中的多个层面,怎样去看待这个世界,怎样去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这些对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现实意义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