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献青春15年 我的中子散射事业

2018-02-22李眉娟

军工文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单晶中子部件

李眉娟

时光荏苒,我已经来院15年,见证了中子散射事業从低谷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2003年,从北京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后,怀着对我国核事业的崇高梦想,我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16室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我跟着勾成老师开始了中子散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系统学习。那时候中子散射实验室除了几位老师,年轻人总共不到十人。室里的经费也很有限,可以说是中子散射室的低谷期。

我们当时主要围绕101应堆旁的一台粉末衍射仪开展实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开关堆门还得靠大家手动用绳子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很高,年轻人抢着值夜班灌液氮。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做实验,毫不保留将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和经验教授给我们。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子散射实验室的领导总是为年轻人考虑,想办法为年轻人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2008年派我去德国中子残余应力及织构谱仪上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在多台先进的中子谱仪实验条件下,各种材料的研究工作游刃有余。我心里暗暗地想:“我们的实验室一定也可以在CARR堆上建造这么多的谱仪,解决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的基础前沿问题。”

很荣幸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CARR堆旁第一台谱仪一高分辨粉末衍射仪的设计和建造,这台谱仪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自行设计的粉末衍射仪,我们几个年轻人跟着张百生老师一起讨论谱仪的设计方案,一起调试谱仪关键部件,我和焦学胜同志用泡沫搭建单色器屏蔽体模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一台中子谱仪的建设一般需要几百万到上千万经费,尤其是当时中子散射不像现在这么受国家重视,谱仪的建设遇到非常大的资金困难,中子散射实验室总负责人陈东风老师大胆提出合作建设谱仪的思路。

2008年,我们从德国于利希中子散射实验室引进了一台三轴谱仪和两台四圆单晶衍射仪的部分部件,由我负责将其中的一台四圆单晶衍射仪改造成中子织构衍射仪。由于单晶与织构测量原理及实验方法完全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测量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在谱仪整体设计时既要考虑将德国引进的部件改造后加以利用,同时要设计和研制谱仪其他部件,这比完全建造一台新谱仪更具有挑战性。由于实验室经费非常紧缺,我和同组的刘晓龙、田庚方及实验室机械支撑的吴立齐同志一起,在完成所有部件的计算、物理设计和机械设计后,自己动手加工、组装和调试。白天在实验室加班加点安装调试,晚上回家还在思考问题所在。这些部件的国产化,大大节省了成本。

我们建成的这台中子织构衍射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谱仪最重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前三。在2012年CARR开堆运行时,成功测得CARR堆第一个中子衍射图谱。目前,我们已经与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开展了多种合金材料的织构研究工作,为改进材料工艺、提高性能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实验室后期又与多家研究单位合作建成了多台谱仪。

目前,CARR中子散射实验室百花齐放,相信,我们的中子散射事业将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单晶中子部件
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研制成功
一种陀飞轮表的双秒轮结构
现代汉字的两种分析法与国家文字规范(四)
有机卤化铅钙钛矿单晶材料的生长和应用研究现状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将Widget小部件放到
基于Mezei算法的FeCoSi中子多层膜极化镜优化设计
PVT法制备4英寸碳化硅单晶研究
第一个不稳定的丰中子双幻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