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

2018-02-22

军工文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微子原子能核聚变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他曾遗憾错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机会,但他从未停下探索真理的脚步。

1934年,王淦昌从柏林大学学成归来,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之后15年,他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兴趣注视着国际上的科研动向,其中《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一文发表后,国外科学家按他的建议,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950年,王淦昌被调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今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前身)任研究员。在这里,他与吴有训、钱三强、赵忠尧、彭桓武、何泽慧等共同着手筹划建设这所从事原子核研究的机构。

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王淦昌开始了他多年梦想的宇宙线的研究工作。1953~1956年,他带领团队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反复试验,最终我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站在云南落雪山建立,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6年,王淦昌前往苏联杜布纳,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加速器进行核物理实验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从4万张照片中发现了第一张反西格玛负超子事例的图像照片,对证实反粒子存在的普遍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1961年,王淦昌接到通知,由他负责原子弹实验研究工作,并要求绝对保密,长期隐姓埋名。对此,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就这样,名扬中外的著名实验核物理专家从科技界悄然“失踪”了17年。1963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进入了总攻阶段。年近花甲的王淦昌是青海基地最年长的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仍与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毫不特殊。

1978年,王淦昌回到阔别17年的原子能所。当时的原子能所经历了十年动乱后,科研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王淦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担任原子能所所长的。为了发展国家的原子能事业,这位古稀老人仍然不分昼夜地辛勤操劳。

王淦昌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倡导下,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开始起步,并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是王淦昌晚年的钟情之作,他为此付出了最后的心血。

猜你喜欢

中微子原子能核聚变
杜鲁门的胜利:1945年华盛顿会议与联合国管制原子能的缘起
我国首项核聚变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核聚变
原子能及其和平利用
“人造太阳”或破解“核电困局”
惰性中微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太阳中微子之谜
中微子是个“什么鬼”?
探测中微子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