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谱写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新篇章

2018-02-22张克俭

军工文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工业

张克俭

春潮澎湃四十载,鼓舞神州竞创新。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回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党创造并形成了关于科技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历史的重托。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总结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0年砥砺前行,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成就辉煌

创新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40年来,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下,国防科技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步建成独立自主、专业齐全、配套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为推进国防军队现代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器装备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装备体系向高新技术为主转变,极大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以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第三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向更高水平迈进,新型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为“能打仗、打胜仗”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极大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国防科技工业基本形成三代武器装备自主供给能力、四代武器装备研发能力和下一代武器装备探索发展能力。

重大科技工程实施取得新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有力提升国家竞争力。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牵头或参与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时代标志。嫦娥三号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自动巡视勘察。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高分三号、四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新一代大中型运载火箭首飞圆满成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初样研制顺利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亚太地区米级、国内亚米级精度服务覆盖。大型运输机实现自主发展零的突破。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全面掌握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新一代自主铀浓缩专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F3国产核燃料组件实现进口替代。

国防科技基础创新实现新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为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40年来,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先进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按照“打基础、建体系、上水平”的思路,构建军工关键基础产品机理验证研发平台。在量子信息、太赫兹、微机电、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掌握一批新技术、新机理和新方法。数字化三维设计、虚拟样机、仿真验证等先进设计技术广泛应用,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柔性加工等先进制造模式向纵深拓展,试验验证技术向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完善标准、计量、质量、环试等技术基础专业体系,国防科技创新支撑保障能力更加稳固。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完善。40年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主体力量、资源布局、政策制度更加多元完备、开放共享,初步形成以总体设计、总装总成、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为龙头、以关键系统和设备专业化研制为支撑、以社会化协作配套为依托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统筹型号任务与创新需求,统筹武器平台与专业化协作,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成一批关乎全局、国际领先的科研试验设施,为国防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基础保障。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形成涵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的创新基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奖励、评价激励、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计划为抓手,培养造就了老中青三代合理搭配,领军层、高端层、骨干层有序结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梯队。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效促进技术双向支撑转化。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及精细化工和非传统安全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大批军工特色高技术产品。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优质社会资源和优势社会力量承担军工科研任务,目前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单位中,民口单位(含民营企业)占比近70%,承担任务层级已从低端配套向关键分系统及整机研制提升。连续发布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一大批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仪器共享信息向社会公开。军工集团公司民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稳定在70%左右,其中一半是军工高技术产业,并实现大批量出口。

成就来之不易,回顾40年的探索实践,国防科技创新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沿着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40年来,我们始终把强军兴军作为国防科技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科学技术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紧紧围绕不同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不同阶段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不同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加强国防科技发展思路、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布局谋划,不断强化国防科技创新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为提升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提供有力支撑。40年来,我们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国防科技工作的战略基点。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相协调,注重预先研究与积累跨越相衔接、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相统筹,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瓶颈短板问题,推动国防科技发展由跟踪研仿向自主研发转变,有效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40年来,我们始终把军民融合作为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从“军转民用、以民养军”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再到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国防科技创新始終坚持“大科技、大工业”发展理念,既发挥军工集团、军队科研院所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也发挥中科院、高等院校、民口和民营企业的潜力优势,逐步推动军民双方的技术、人才、资金、设备设施、政策制度各类创新要素高效利用,有力提升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40年来,我们始终把育人立魂作为国防科技创新的战略依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制度设计和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传承,注重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结合,大力弘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人民军工精神,不断拓展民族文化丰富内涵,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环境。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一批三四十岁年轻人成为“两总”系统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工业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