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及其应用的研究

2018-02-22赵彩云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应用

赵彩云

【摘 要】 拓展型课程是一门开放型学科,学校教育教学不应该将学生限制在课堂上,也不能够将课堂教学作为终点,而是要对小学课程进行有效拓展,有效推进拓展型课程建设,极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小学教师要明确拓展型课程建设的要求,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拓展型课程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开辟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 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应用

新课标当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课程的开放性,合理设置课程教学目标,积极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有效建设小学拓展型课程。有效推进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并促进其在教育当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拓宽学生的发展平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学生的學习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小学教师要深化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共同为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作出贡献。

一、有效确定拓展型课程主题

小学课程具备开放性的特征,而且学习资源丰富多样,这为拓展型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也为学生的能力拓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生活是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路径,所以在进行拓展型课程建设时,要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课程可以回归生活,回归于社会实践,从而指导学生在实践参与当中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眼界。为了保证拓展型课程建设的针对性,首先需要有效确定课程主题,这样才能够明确学生拓展学习的方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确定拓展型课程主题就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特征、学习规律以及接受能力;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尽可能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拓展型课程内容相联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学校、家庭、社会等课程资源的特点,保障主体选择与资源拓展相适应。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拓展型课程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工作当中,指导学生耐心观察生活,认真投入生活体验。例如,在学习完有关世界遗产保护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并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此次拓展型课程的主题为“游历史古迹,品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保护文物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二、科学选择拓展型课程内容

小学课程中很多学科具有人文性。在教学当中涉及的丰富内容和多种教育资源都具备浓郁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囊括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与精神,展现出了人类文明以及价值观。为了进一步发掘学科的人文内涵,有效突破课堂学习当中对于学科的局限认知,让学生可以对学科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教师必须要重视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并在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有效把握的人文精神内涵。由于小学拓展型课程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那么在拓展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就必须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也就是要升华教材内容,补充教材当中涉及较少或者是没有着重表述的内容,让拓展型课程实践更具学科的人文魅力。因此,教师在确定拓展型课程内容时,要把握文化和精神两个重要概念,并以此为着力点进行内容的延伸,让学生的拓展探究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游历史古迹,品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拓展型课程为例,在明确了课程的主旨思想是文化内涵之后,就需要合理确定学生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在内容安排方面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潜力,具体可以给出这样的内容安排:(1)采用实地采访的方法,了解与名胜古迹相关的传说、故事和历史。(2)充当小小导游,为名胜古迹的游览书写导游词。

三、选取多样化课程探究方法

在确定了拓展型课程的主题以及课程内容后,接下来就需要合理选择课程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可以说,这是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应用过程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拓展。拓展型课程实践应该成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课程实施方法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丰富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拓展学习,确保学习效果。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法进行介绍:第一,表演法。整体课程的实施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不仅仅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分工,还可以提高课程组织实施的灵活性与趣味性。第二,游戏法。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改变枯燥单调的学习状态。第三,调查法。利用社会调查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拓展型课程实施的要求,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素质。

总之,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是响应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创举,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同时也紧紧围绕教学特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探究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效果,小学教师要立足实际确定拓展课程的主题、内容以及实施方法,有效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实践当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2]寇元哲.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探讨[J].甘肃教育,2005(06).

[3]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

[4]高文.情境认知中激励与评价的作用——试论情境认知的理论基础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之二[J].外国教育资料,199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