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字理,漫溯古诗教学深水区
2018-02-22仲以山
仲以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约50余篇,同时还要求小学生能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这对小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记忆要求,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抄写、背诵、默写生字生词和经典诗文,这使得不少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妨将古诗词背诵和常用汉字的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分析古诗词中汉字的字理,由于有古诗词语境的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同时,研究字理也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能令学生逐步进入古诗词深处,体会其蕴含。
一、追溯字源,深化理解
古诗词言简意赅,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追溯字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汉字的构字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尝试判断所学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在分析汉字字形,了解汉字本义的基础上,将汉字放在古诗词这个特殊的语境中加以理解,这样能令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望洞庭》是一首唯美的诗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将重点放在比喻上,让学生分析“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唯美意境。其实,若将注意力着重放在文章的某些字上,让学生根据字理进行探究,也是不错的选择,能促使学生注意到平常忽视的地方。如“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光”属于会意字,在金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现出了人头发被火点燃的状态,而在这首诗中的意思则是引申义,可以理解成“光芒”。学生可以发现,正是由于湖面能反射月光,形成独特的“湖光山色”,所以才出现了作者笔下的“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场景。“镜面”也能反射光亮,而“白银盘”是银白色的,和月光照耀下的湖水颜色相似。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便能发现,原来作者诗歌中所选择的每一个字都彼此呼应。由此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技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学者杜爱欢在研究古诗词教学时提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追溯汉字的字源,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古今汉字字形、字义的比较中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演变规律。学生在分析汉字字形、字义的同时,也会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古今对比,准确疏言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而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研究字理的方式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对古诗词中的某些词语做出更准确的解释,自主标写疏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标注法学习古诗词,标注上自己的理解,看谁的注疏更为准确。
例如在学习《观书有感》时,有学生提出困惑:这首诗的首句提到“半亩方塘”,很显然是方的,为何后面又说“问渠那得清如许”?“渠”就是水渠,一般都是长的,怎会有方的水渠呢?学生的这个困惑源于对古今异义字的不解。在探究“渠”的意思后,学生发现,“渠”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意思一般是“水渠”,但是在文言文里可以是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代“方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探究了“渠”的其他意思,发现在古汉语中还常用“渠”表示“大”,如“渠帅”就是“大帅”之意,这也是现代汉语中不用的意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进行注疏,将“渠”的正确意思标注在课文中。同时学生还尝试标注“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等其他字,尝试区分古今异义。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了语言中不断的发展变化。
“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若学生能通过古今对比的方法正确对古诗词疏言,那么学生便能对古诗词有更准确的理解,学生会发现,古诗词中的某些汉字和现代语义有所区别,进而对古诗词的语义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合语境,判断多义
在探究汉字字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少汉字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该汉字在古诗词中的准确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诗词语境判断该汉字是什么语义,这样能避免学生产生认知混淆,提升古诗词理解能力。
例如《石灰吟》中有这样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学生对其中的“浑”字产生了困惑。因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浑”一般是形容词,可以理解成混浊,也可以引申到人的身上,形容人的脑子不太清楚,不明事理。但是这样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很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探究“浑”的语义,探究其还有哪些意思,学生很快发现,“浑”还可以表示“全、满”,又或者表示“天然的”。教师让学生尝试结合诗歌的上下文意思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学生发现,这里讲述的是石灰不惧怕千锤万凿,哪怕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所以应该是“全”的意思,如果理解成“混浊、糊涂、天然的”等其他意思,则很明显解释不通。这样学生便通过上下文分析了解了“渾”在这里的意思。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如“浑金璞玉”等其他词句,让学生分析“浑”的意思,更好地掌握“浑”的多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展开拓展阅读,将一些有多义词的诗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样能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理解古诗词的语义,从而对汉字的一词多义也有更深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地将字理融合进古诗词教学中,则学生便能更清楚地搞清楚每一个词的意思,对古诗词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