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
2018-02-22左小龙乔秀芹
左小龙 乔秀芹
(1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北京 101301 2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 101300)
1 实验内容分析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依据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深度思考[1],进而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必修1“细胞的代谢”单元中的重要实验。通过此实验可让学生认识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颜色,了解叶片呈现绿色这一表象背后的实质,进而为光合作用过程和应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体会层析原理及层析法在物质分离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且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人教版教材中的此实验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液,以石油醚∶丙酮∶苯=20∶2∶1 的混合有机溶剂作为层析液,再用滤纸条作为分离介质,完成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此实验能让学生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颜色,但层析液中含有致癌物质苯[2],影响师生的健康;划滤液细线时易出现细线过宽且色素含量少的情况;层析后色素带不整齐、不明显清晰[3];学生完成此实验后,对层析液的组成和层析原理可能存在认识误区,例如认为层析液只能是教材中的固定配比、层析后色素条带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等。
鉴于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延伸,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层析技术及其原理,弄清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功能。改进方案,遵循简单化原则,在保证实验效果理想的前提下,降低对实验仪器的要求,同时简化操作步骤,以便更广泛地开展学生实验。
2 实验教学准备
2.1 实验材料与用具
1)材料:新鲜菠菜叶。
2)试剂:提取液(无水乙醇∶石油醚=2∶3)、层析液(石油醚∶丙酮=5∶4)、蒸馏水、二氧化硅、碳酸钙。
3)用具:研钵、称量纸、剪刀、药匙、天平、玻璃漏斗、滤纸、试管、移液管、吸耳球、试管架、硅胶G 层析板(青岛海洋化工厂)、毛细吸管、烧杯、培养皿盖、离心机、1.5 mL 离心管、1 000 μL 移液器、比色皿(0.5 cm 厚)、刀片、三棱镜。
硅胶层析板的处理: 直接购买的硅胶G 层析板(青岛海洋化工厂)规格为20 cm×10 cm,使用前需先置于烘箱中,60℃下烘干1 h,然后用玻璃刀从背面进行切割,切割成2 cm(宽)×10 cm(长)规格,此项操作需一定的技巧,由教师在课前完成。
2.2 实验报告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思维,本实验先不给出实验原理,也未将可能出现的现象告诉学生,而是设计成探究性问题放在讨论分析中。现象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的;原理不是教师讲解的,而是学生自主查阅和研究获得的[4]。
课前发放实验报告单,学生熟悉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单设计如表1。
表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单
3 实验教学组织
3.1 色素提取 取5 g 新鲜菠菜叶,剪碎,置于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提取液10 mL,迅速、充分地进行研磨[5]。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加入与滤液等体积的蒸馏水,此时试管中液体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即色素溶于石油醚在上层,无水乙醇进入水层在下层。用移液管吸取上层深绿色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由于经过了一次萃取,加上石油醚易挥发,所以改进后的色素提取方法可极大提高滤液中色素的浓度,从色素提取液的颜色上可直观反映。
3.2 色素分离 尝试用薄层层析法取代原实验中的纸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是一种较新的分离物质的方法,具有快速、微量、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笔者在实验中用硅胶G 层析板代替滤纸。硅胶G 层析板吸附能力强,能承载更为大量的色素,且质地均匀,分离的色素条带更加清晰、整齐。
分离色素的过程如下:
1)层析液的配制:薄层层析的层析液由5 份石油醚和4 份丙酮混合而成。将9 mL 层析液加至250 mL 烧杯中,盖好培养皿盖静置10 min,使气态相达到饱和。
2)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适量滤液,在硅胶板的一端距边缘1 cm 处,从左至右不间断地快速画线。由于此时滤液中的石油醚挥发较快,因此能迅速干燥,短暂间隔后,再重复3~4 次,确保硅胶板上吸附有足量的色素。
3)层析:将划好滤液细线的硅胶板有滤液细线的一侧朝下放入烧杯,盖好培养皿进行色素的分离,透过烧杯,学生可清晰观察到层析过程。
由于硅胶板比较硬,所以滤液细线不会没入层析液中;一个烧杯中可放数个硅胶板,且彼此互不干扰。层析的速度也很快,硅胶板从上至下依次能观察到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还能观察到呈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橙黄色的姜黄素,色素带直且齐。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叶绿体中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对此实验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3.3 单一色素的再提取 用刀片将硅胶板上的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4 条色素条带(含硅胶粉末)分别刮下来,按4 人小组分类集中,再将含有4 种不同色素的硅胶粉末分别置于1.5 mL 离心管内,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用毛细吸管进行搅拌混匀,以2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3 min,然后用1 000 μL 移液器吸取上层滤液,获得4 种单一色素的提取液(图1),分别置于0.5 cm 厚的比色皿中。
图1 单一色素的再提取
3.4 不同色素吸收光谱的测定 在实验台上让直射白光通过三棱镜,可在后方白板上看到七色光谱。将盛有4 种不同色素的的提取液分别置于三棱镜和白板之间,则可观测到不同色素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不同。结果显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在红光区叶绿素a 相比叶绿素b 有更大的吸收能力。
图2 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
3.5 荧光现象观察 将色素提取液置于试管之中,用灯光照射,可清晰观察到叶绿素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即荧光现象(图2)。
4 实验教学传递的重要概念
本实验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对色素功能的探索进行了延伸,将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功能这2 部分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亲历了实验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1)教材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明白了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其中,提取方法的改进突显出叶绿体色素的脂溶性特点:用石油醚和无水乙醇提取,再进一步用水分层,前、后2 次操作能充分体现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层析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层析原理的理解: 用薄层层析法替代纸层析,这一介质的替换,让学生对层析法这一物质分离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而替代后出现的与纸层析不同的实验结果更是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更易理解条带顺序与层析液的组成和配比有关,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有关。
2)拓展实验中吸收光谱的测定有助于学生对叶绿体色素功能的理解; 荧光现象的观察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为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绿色叶片在自然状态下为何观察不到荧光? 叶绿体内的色素吸收的光能去哪了?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实验室,进一步寻找答案,这样既激发其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也让实验与理论在内容和逻辑上联系得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