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18-02-22许玲
许 玲
(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教学缺乏应有的效益。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新课标中的角色定位,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信、开心、美不胜收的小学课堂教学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但如果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紧张,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会不接受,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很大的抵触感。而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后,对这个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接纳感,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接受教师的要求。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日后终生从事该学科的研究;学生也往往会因为讨厌某位教师而讨厌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放弃在该学科上的任何努力。那么,怎样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人格上应尊重学生,对学生违反纪律、犯错误或不完成作业,如果教师动辄训斥,讽刺甚至体罚学生,毫不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教师将学生人格置于何地呢?又怎能达成师生心理相容呢?其次要关怀、帮助学生。在当今社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该尽力帮助在思想和言行上有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思想的困扰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度过学习上的难关。
二、多途径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上数学课,才能在整节课上保持旺盛的精力,让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课堂每分钟都变成有效学习时间。对于小学生,激发兴趣尤其重要。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保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比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拿出一块面包,向学生强调,这是一块面包,并说:“有2个学生没吃早餐,我要平均分给他们吃,怎么分?”学生抢着说从中间切开,分成2份。我又说:“每份是这个面包的多少?”学生说是一半。我接着又问:“如果分成3个同学怎么办,每份是多少?”学生一时愣住了,说不出答案。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分数的认识”。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三、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师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拿着教材,从头讲到尾,教师累得够呛,学生学得也不轻松,常被大量的重复性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求知欲望高涨。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教与学之间充满了生机,教的形象,学的主动。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的想象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利。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课后分层作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后续保障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具有理解、巩固、发展、深化、诊断、补救的功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既锻炼了每个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而布置课后作业也要讲究方法的。过多地留一些重复性作业会让学生厌烦,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厌学,并且不同的学生,因为基础条件,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原因,学生本身就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考虑到因材布置、分层设计作业,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笔者常在课堂教学后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一是基础型;二是提高型;三是拓展型),让学生自己选择类型来做。这样的设计使不同类型的学生乐做、能做,往往还是多选、多做。分层作业既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又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后续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