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四“抓” 教好《明天要远足》

2018-02-22曾桂花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组词生字语感

曾桂花

《明天要远足》来自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这篇课文用儿童的口吻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教学本课时,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分为四大板块完成。板块一,唤醒童心,揭题释题;板块二,整体感知,集中识字;板块三,品读诗句,随文识字;板块四,仿创诗歌,练习扩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做好以下四“抓”。

一、抓难读字,多种方式指导识记

《明天要远足》的课后有11个要求认读的二类生字。其中,在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有好几个,比如“睡”“亮”经常出现在家庭生活中的口语里,“老”“师”“同”经常出现在校园生活中的口语中,“海”是生活或电视中常见的自 然 景观,“那”“吗”“什”“ 真”频频出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与此同时,“同”“才”是本课的一类生字。显然,这12个生字都“名花有主”。对于这样的二类生字,我们就撒手不管吗?不是的。

1.依据教材定重点,趣味识记。

看课后生字条,在“睡”和“亮”的上方印有红色字“目”和“ ”。显然,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在生字条中首次与学生会面,应该指导认识。

如,教学“睡”,可以充分利用课文93页底下的插图,引导观察:从哪里看出小姑娘睡不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再结合课文93页左上方的插图,请生继续观察交流:夜深了,星星和月亮都已经?(闭着眼睛睡着了)教师随即板书“睡”,指出原来睡觉时和眼睛有关,所以“睡”字带有目字旁。接下来,教师再用自己的眼睛表演看、眨、瞪、瞄准等动作,让学生猜字并板书,验证与眼睛有关的字一般都带有目字旁,以此渗透根据形旁猜字义的方法。

2.依据学情定难点,分类突破。

在整体感知生字时,可以分小节指名朗读,发现学生朗读中读错的字及时指导纠正。之后,抽出难读和易错的字或词的卡片,请全班读,强化读音。再者,学生的普通话容易受生活的影响,拿我们当地来说,有不少人在说话时,会不知不觉地“偷工减料”,比方,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把鼻音n读成边音l,小朋友或多或少会“近墨者黑”,这就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借助课件出示:读翘舌音的字——“不着”“老”“的”“么”,声母读鼻音的字——“里”等,指导学生系统识记,强化记忆。

二、抓难写字,紧扣难点指导书写

《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有4个生字要求会写,可根据字形采取适宜的教法。

“明”的书写难点是穿插避让,“月”字的撇优雅地穿过“日”字的下面,不撞不碰。可以采用“故事引导法”这么对学生说:“明天要去远足了,临行前的这天夜晚,汉字“日”娃娃激动得睡不着,跑去和汉字“月”娃娃一起睡觉啦!两个汉字躺在一张田字格小床上可真有点挤,怎么办呢?你知道它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对穿插避让的感悟。

“同”的书写难点有两个:第一,同字框写不正;第二,里面三横的布局不匀称。怎么突破?可采用“生评师做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边范写同字框边念口诀:“一笔竖,二笔横折钩,竖直横平框正正。”写好后停下笔,请学生检查老师有没有按要求书写。第二步,书写“同”里面的部分。继续念口诀:“先写横,再写口。口字上沿顶中线。”继续让学生检查。儿歌悄然渗透了字的笔画和书写难点,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学”的书写难点表现在容易与“字”混淆及字中的三个部件安排不协调。教学时,先指导学生了解“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学字头,下面是“子”。然后溯源字理,出示金文“”,了解古人造字时,用学字头()表示手把手地教算术,用“冖”()表示房子,用“子”()字表示小朋友,“学”字的本义就是在屋子里学习算术。再引导学生观察“学”字的每一个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感受学字头上面的三点要写得紧凑,“冖”这座房子要建得宽些,“子”字要写得挺拔、帅气。这样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指导,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抓第一次,反复朗读提升语感

《明天要远足》这篇儿童诗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把真实的儿童情感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充满童趣,适合朗读,适合在读中培养语感。

1.级级攀爬,指导读好“唉——”。

全文三节诗的开始都用了同一个感叹词“唉——”,把儿童内心的兴奋、期待、急切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唉——”由感叹词和破折号组成,独立成行,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第一次出现,谁都会觉得陌生。学生通过自读一般难以传达句中蕴含的情感,这既是朗读指导的重点也是难点,可采用“分步指导法”。

第一步,先请学生回忆自己平时是怎么叹气的,感受“唉”是个叹词,读准字音。第二步,告诉他们“唉——”字后面的这条“长尾巴”叫破折号,表示叹气的声音是长长的,让学生读出语气。第三步,联系课文,结合插图,交流小姑娘是在什么时候叹气的,感受语气的轻微和潜藏的情感,读准语调。第四步,把“唉——”放回三个小片段,读出感觉。第五步,比赛,读出味道。这样,从字到句,从词到片段,结合想象体悟,学生越读越精彩。

2.由扶到放,指导读好“?”。

这篇课文三节诗的最后一句均用“吗?”或“呢?”作句尾,是问句。问句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知识点。这三个句子,问什么?简单易懂,学生一读就懂。课文是怎么表达出好奇的心情的?这是朗读指导的重点。教学时,可以采用“带读法”,教师先拿出第一节诗中的问句,反复带读,让学生在直接的听觉与视觉中领略问句的语调、语气及表情,感受人物的心情,提升语感。当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后,再让他们自读第二节和第三节,就水到渠成了。

心理学告诉我们,“第一印象”总会给人深刻的印象。对于第一次出现的、学生陌生的,进行直接指导,能减少负面干扰,省时高效。

四、抓特色处,联系生活落实语用

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显然,学以致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价值。

1.组词,积累中运用语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较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就必须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提升。字词如砖瓦,要建起一幢“语言摩天大厦”,必须囤积足够的字词。指导给生字组词时,我们通常是你说、他说、我也说,说完就罢。如此,虽然给字组了词,但学生在这转瞬即逝的交流中理解了多少?

如今,大街小巷挂满店名牌名,校园里东墙西壁贴满名言警句。教学组词时,何不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学”字教学为例,我聊天式地与学生交流:“作为一名小学生,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样?能说个带有‘学’的词语吗?不急,如果一时想不出,你可以回忆一下挂在学校各个角落的宣传标语。”学生的灵感顿时来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脱口而出。我继续追问:“看到大家都在努力学习,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学海无涯,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有什么精神?”(“学,然后知不足。”“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课件随着学生回答出示标语,加深学生的视觉感知。此时,学生不仅积累了一个字或几个词,还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

2.仿写,迁移中发散思维。

学写作和学走路一样,一般从模仿开始。《明天要远足》这首诗歌采用了反复咏叹法。第一、二节前三行的结构一样,内容相近。后两行皆是问句,构句方式也相似。抓住儿歌中相同的句式,让学生仿创,既能落实“语用”,又能发散学生思维。仿创时,可用循序渐进法。课件出示:“那地方的___,真的像___说的,那么___吗?”先请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说说画面的内容,再发挥想象说说画外的内容;先交流听老师说的(除了海有多种颜色、云是洁白柔软外,还会告诉小朋友什么),再交流听其他人说的;先练习以上的小片段,再放眼整首诗歌。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学《明天要远足》时,教师既要依据学段特征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组词,丰富积累;又要紧扣诗歌的文体特征,指导朗读,提升语感;还要关注文本表达方式的典型特征,指导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快乐学习”中落实语用,得到“干货”。

猜你喜欢

组词生字语感
读儿歌识生字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怎样正确组词
我会组词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乌云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