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一演故事中的人物
——《红马的故事》教学
2018-02-22蓝芳
蓝 芳
【教学内容】
统编版二上第三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积累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2.熟悉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故事表演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
【教学流程】
板块一:完整听故事,了解梗概
1.听故事。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仔细听,看看你能记住哪些内容。
2.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介绍人物的重点语句。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能正确地讲。学生通过听记进入故事,感知了故事的关键人物及主要情节,为后面表演故事做好了铺垫。】
板块二:分段讲故事,读懂内容
1.变换语序,读懂“画得奇妙”。
(1)听老师讲故事的1~4自然段,仔细听一听美术老师都画了什么。
(教师讲故事,学生回答。)
(2)(出示原文语句)想想妙在哪里。我们一起看看美术老师画的牛和百合到底有多奇妙!
他画得真奇妙啊!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欲放,一朵掉了一片花瓣在桌面上。
(3)变换语序,读懂“画得真奇妙”。(启发:还可以把“画得奇妙”放在哪里?自己试着变一变。)
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他画得真奇妙啊!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欲放,一朵掉了一片花瓣在桌面上——他画得真奇妙啊!
2.想象画面,读懂画技高超。
(1)出示词组,想象画面。(重点交流见过的小丑,帮助学生理解“滑稽”。)
滑稽的小丑 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
(2)出示句式,练习说话。如果这些漫画里的人物都动起来,那该多有趣啊!我们想象着画面试着讲一讲吧。
老师还画漫画:____,_____,______。
(3)学生讲故事,教师顺势出示:他画得真奇妙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美术老师画技高超。
3.角色朗读,读懂人物对话。
(1)自由朗读故事中第一次对话,分别用“○”和“△”标出老师和同学们说的话。
△“老师画!老师画!”
○“自己画!”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不会画。老师,我们不会画。”
○“怎么不会?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2)同桌合作练习朗读。师指导关注“兴奋极了”“吵着”“嚷着”等词语以及“!”“?”等标点符号。
(3)师生合作,演一演人物对话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们对美术老师的敬佩与喜爱。
(4)出示第二次人物对话,放手让学生自由练习。
○“画好啦?这是什么马?”
△“这是红马。”
○“马为什么是红色的?”
△“因为赛跑很热嘛!”
○“哈哈哈!”
○“很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读懂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更有效地积累语言。本文不仅运用到了绘画知识,而且大篇幅地出现人物对话,可见要想让低年级的学生读懂、读好,需要借助不同的手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每一步都运用了不同的策略,课堂的变化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觉,让他们学得饶有兴趣。】
板块三:合作演故事,积累语言
(1)同学之间自由组合练习表演故事,教师相机指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并背好自己那一角色的台词。)
(2)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评价。(通过指导表演者说话的声音、语气、动作等,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并在运用中实现对语言的积累。)
【设计意图:《红马的故事》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境。故事内容虽然贴近学生的生活,但语言比较生涩难懂。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分别采用“变换语序”“想象画面”“分角色”等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读好人物对话。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演一演”这一学生喜欢的方式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轻松愉悦的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也锻炼了低段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