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集粹
2018-02-22
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诞生
1992年年初,邓小平去南方并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3月26日,由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撰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深圳特区报》一版头条位置刊出。30日新华社正式向全世界播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全文。从次日开始,全国几乎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报纸都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
这年春天,在黑龙江省穆棱县,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蒋开儒拿着报纸,被《东方风来满眼春》饱含激情的叙述震撼了:深圳,那个他在1979年去香港探亲时路过的边境小乡村,真的一眨眼就成为现代化的新都市了吗?他决定去看看。1992年5月,蒋开儒移居深圳,真切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于是,一首混合着春天的馨香,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共鸣与憧憬的歌词就如清泉一样流淌出来……
1994年3月,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举行。在深圳分赛区,蒋开儒作词、王佑贵作曲的参赛歌曲《春天的故事》落选了。他们有点儿沮丧,却又不甘心,希望能找到一个高手让作品“起死回生”。王佑贵想到了时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广东省青联常委、歌词作家叶旭全。
叶旭全立即着手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二度创作。其中,将原歌词第一段“1980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划出特区一片”,改为“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时间往前推一年,把背景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紧扣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背景;将原歌词“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就这样,整首歌曲的立意从深圳一下提升至全中国的高度,从“特区一事”提升至“改革开放的大业”,内涵加深,境界得以升华。
叶旭全把二度创作后的歌曲直接交到了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评委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评委认为,这是一首政治题材歌曲,唱的是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人,用“画了一个圈”和“一位老人”这样通俗的语句来写,不够严肃,不能选用。但另有两位评委坚持认为,群众歌曲正是需要这种通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需要清新贴切充满深情的比喻,这首歌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在两位评委的坚持和说服下,其他评委也转变了看法,最后这首歌曲在1994年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中独占鳌头,被评为金奖。
(摘自《中国档案报》余玮/文)
不跟别人比吃穿,要比学习比进步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回忆,他们姊妹几个,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小的穿了再小的穿,一直到衣服穿不了。“毛主席接见我的时候,我上天安门城楼穿的是一件姐姐穿小了的衣服,而且袖子上都是补丁摞补丁。”
有一次,姐姐对父亲说,“同学们都笑我,你爸爸还是县委书记呢,你看你穿的这个样子。”父亲的回答焦守云至今仍记忆犹新,父亲说不能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父亲平时对我们要求很严,我们用的笔记本要换新的话,他都得检查。非得正面、反面都写满了,才能换新的。铅笔用到手捏不住了,父亲再做一个铁皮的小圆筒,套在铅笔上继续用。”
(摘自《科教新报》)
河北梆子《白毛女》的一个情节
近年,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排演的现代戏《白毛女》大获成功,其中一个情节的创新,令人称道。
《白毛女》是发生在平山县的故事,从1945年上演歌剧,70多年来许多剧种都有移植演出,其中“杨白劳外出躲债”情节,观众耳熟能详。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近年排演的《白毛女》由智全海编剧。他为编好剧本,下乡调研。调研中,一些老观众对杨白劳躲债提出质疑,他们说平山人质朴善良,到了年底哪怕有一分钱也要还债,不会躲债不还。所以智全海在编创这个情节时,—反过去的“躲债”,而是让杨白劳主动去还债。但黄世仁为霸占喜儿,竟对欠债利滚利,杨白劳无力偿还,被逼而死。该剧2012年排演成功,2013年春节前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广受好评。
(摘自王德彰著《谈戏说史》)
负债逼出的名著《高老头》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情节曲折复杂,故事引人入胜。然而,这部长达80万字的巨作,竟是被逼写出来的。据说,当时巴尔扎克负债累累,急需用稿酬来还债,于是他每天写作长达20个小时。为了提神,就喝很浓的咖啡。终于在1834年他写出了《高老头》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