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管理者需要从『精明』转变为『高明』

2018-02-22丁荣贵

项目管理评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誉度高明管理者

2017年,阿里巴巴想落户上海,但是上海各个部门都不同意。上海市前市长徐匡迪院士对此有个评价:“上海的各个业务部门都很精明,但由于太精明了,不高明,最后这个商机到了浙江。”我们不去解读当时的决策背景,也不去分析上海当时各个业务部门的心态,但徐匡迪院士话中的“由于太精明了,不高明”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王熙凤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应该算是极其精明的,以至于有些管理专家专门以她为案例说明管理者应该如何去做,也有人称她为“贾府能干的CEO”。可是,曹雪芹本人对王熙凤的评价则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我们身边经常可见精明的管理者,遗憾的是,越是精明的管理者越难摆脱王熙凤式的命运。

与精明的管理者相比,高明的管理者在思考方式上更有系统的发展观、更有长远的洞察力。精明者容易陶醉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这些利益会让他们沾沾自喜而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容易使他们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项目是临时的,但是,项目成果带来的价值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是长久的;项目是局部的,但是,项目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项目涉及的相关方是广泛的。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算计,没有人愿意和过于自私的人合作。过于精明的项目管理者,容易使临时性的项目变成一锤子买卖,容易使长久性的业务市场变成不稳定的游击区,容易使现在的朋友变成将来知根知底的对手。

与精明的管理者相比,高明的管理者在做事方式上更依赖于阳谋和价值贡献、更守信誉和规则。在国内市场上,以精明来钻政策空子、以阴谋来算计合作伙伴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国际市场上,“非洲人很笨”“德国人很死板”“特朗普就是个商人”这样自以为是的评价也屡见不鲜。阴谋总要败露,信誉一旦打破就很难再得到信任。“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这些精明人抓的项目、管的企业、治理的地方大多昙花一现,他们自己的结局也更容易像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说的那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些道理很简单,但是要让管理者从精明变到高明却十分不易。精明而不高明的现象不仅是因为我们易于追逐眼前利益的人性局限性造成的,更由于项目概念本身隐含的“临时性”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含有清晰的“范围管理”等带来的机制性局限造成的。要解决人性弱点很难,要解决机制问题相对容易,而人的行为易受机制影响,因为机制中蕴含了人性中看重的利害关系。

高明的项目治理机制,应该是曾国藩式的“结硬寨,打呆仗”。所谓“结硬寨”,就是要大道无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打呆仗”,就是要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上入手,共赢共享,重信用、守规矩,以培育企业的美誉度。有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就具备了相关方不可或缺的价值;有了美誉度,相关方就有了与我们合作的意愿。客观的价值和主观的意愿是项目成功和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重剑无锋,大工不巧。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更多高明而不仅是精明的项目管理者。

猜你喜欢

美誉度高明管理者
明明家族历险记
——辨析聪明、精明、高明、英明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 cloth by synergetic effect of plasma and acid treatment
《实数》典型易错题
爸爸的“高明”之处
浅议电商品牌营销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基于社交媒体的高校美誉度研究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