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探析

2018-02-22蒋卫平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雕饰窗棂侗寨

蒋卫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高椅侗寨坐落在湘西南会同城东北48公里处,位于沅水上游地区雪峰山南麓的巫水河畔,背靠青山,面朝巫水,俯看恰似一把巨大的太师椅而得名。所有的建筑坐北朝南,依次排列成梅花形状,五通庙为花蒂,大塘为花蕾,五个村寨则为五瓣花瓣,宛如一朵梅花开放在椅面上。高椅侗寨古建筑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之一,令人惊叹的是每栋建筑的窗棂艺术雕饰之美、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技艺之高、装饰题材之丰富,已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耕文明时期寨民的审美意识及哲学思想,是研究稻作文化、巫傩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传统伦理美学的标本。

一、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的遗存

在《后汉书·梁冀传》和《道德经》中均有“窗牖皆有绮青琐”、“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记载。窗户是侗寨古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通风、采光、隔音等实效功能。高椅侗寨古建筑塑造的每一扇窗棂,都蕴含着虚实的空间关系,与宅内之气相互协调,从而达到迂回柔和、曲折有度的风水效果。现遗存从明洪武十三年至清光绪七年的104栋建筑,居民大多为侗族杨姓,是南宋浩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代。在相对较为稳定的居住空间地域环境中,每栋建筑的窗棂雕饰结构清晰,造型纤细优美,无一处雷同,或在追溯着一段历史,或在诉说一个故事,或在描绘一片风景,被巧匠们附加了审美和教化功能,像一本本积淀深厚文化沉默的书,寄托着古人的价值观与人生憧憬。

据《杨氏族谱》记载:明正统年间把老屋街的东侧南宋末年道教古刹扩建成五通庙,当各地前来朝拜的信徒与日俱增、络绎不绝的时候,高椅人发现原先扩建的五通庙已经不能满足信徒祭祀的需求。杨盛之一向热心宗教事业,为此他慷慨解囊,在清乾隆年间带头集资将其再次扩建成为一座建筑规模宏大、远近闻名的五通庙,专供虔诚信徒祭拜之用。但不幸的是,1980年的一个深夜,五通庙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当地民间收藏大家杨国大介绍,五通庙的装饰极为普遍,最为讲究的当属窗棂雕饰,或写实、或写意、或写真,生动神韵、奇伟瑰丽、魅力无比,独具匠心。杨国大高椅博物馆里保存了一扇虽历经上百年的五通庙窗棂,至今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该窗棂长0.92米,宽0.55米,为直线与弧形棂条构成的花格,棂条上还加以雕刻缀饰,中间格心手握兵器的铁拐李表情丰富,刀法遒劲,人物传神,以土红色漆衬底,表面施以金粉,画面栩栩如生。格心四周并辅以山川河流、亭台楼榭、飞禽走兽以及树木花卉图案相呼应配合,营造出一种神秘的道教氛围。

据《绅衿录》记载:高椅共有五所学馆,一类是文学馆——清白堂、醉月楼、伍家学堂、王家学堂,培育文士;二类是武学馆敦本堂,培育武士。现仅遗存完好的只有清嘉庆年间由杨跃楚开设的文学馆清白堂。清白堂立体镂空窗棂雕饰制作工艺精巧细致,雕刻式样优美,集中了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的主要样式。棂条间相互榫接,拼连变化,构成了一扇扇造型优美寓意深刻的窗棂图案,清白堂的窗棂格调优雅,局部与整体相得益彰,局部与局部呼应穿插,自然均衡富有韵律感,彰显了高椅窗棂高超的技艺。清白堂窗棂装饰细节中所隐喻的“步步高升”之寓意,更是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儒家文化氛围。

唐家老屋现已被湖南省博物馆整体收藏并长期展出,唐家老屋为唐家人遮风避雨二百余年,一层面积为101.45m2,二层面积为99.52m2。堂屋正门双柱间有雕饰民俗吉祥图案的花罩,下方左右两侧雕饰一对喜鹊,寓意双喜迎门吉祥如意。花罩上部斗枋有三个扇形装饰,左右两根斗枋刻有凸起四边形图案,斗枋上面一层与二层之间使用轩蓬做法,轩蓬两端上角有木雕镂空雀替连接纵横两枋,堂屋大门上方为木质窗棂,下方用栈板拼合。唐家老屋窗棂雕饰瑞花祥兽图像或龙腾、或凤舞、或花鸟、或花木,十分精美且寓意深刻。如福禄寿全物化为蝙蝠鹭驾仙鹤图像,待人处世应先礼后兵物化为笔书刀剑图像等等。

月光楼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屋主年轻时四处游学,接受新生事物,打破世俗偏见,仿照欧式建筑风格进行改造,形成中西合璧的新版月光楼。新版月光楼拱形窗是欧洲巴洛克风格,拱顶是由凹凸起伏的波浪曲线与曲面组成的欧式动感窗饰,拱顶下方是泥塑彩色“喜鹊登梅”的高浮雕彩色图像,窗棂是由宝瓶状竖向直窗木质棂条组成,其雕饰手法及图像具有明显的中式元素,这种中西合璧的窗棂雕饰在高椅侗寨独一无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的艺术特征

(一)构图——和谐统一

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作品在构图上也十分灵活多样,除了善于运用单独构图、适形和连续构图等“置陈”法则外,还有圆形与“S”构图。如杨方春家中堂大门上方的“五福拱寿”窗棂长1.5米,宽0.6米,正中心采用圆形构图,圆内一只蝙蝠倒挂依附在篆书“寿”的上方,圆外的两边各两只蝙蝠斜飞向“寿”字。“五福拱寿”图案看上去非常饱满而富有张力,让人的视觉不由自主地聚焦于画面中心的主体,完全表达了吉祥、福降人间之意。如杨荣月家的“一路封侯”“喜上眉梢”组合的窗棂上采用“S”形构图,窗棂中间格心有四幅小图组合而成,上面两幅左右都是由喜鹊和梅花构成,下面左下角一幅由一只嘴中衔着一枝花的鹿,右下角一幅有一棵遒劲古松和一只伸手想去摘马蜂窝的猴子,四幅组合在一起的雕饰图像上形成了“S”形。“S”形构图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让画面看上去更有韵律感。

(二)造型——神形兼备

高椅侗寨古建筑的窗户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拱形和圆形等,既便于空气流通,又起到了丰富古建筑外立面的艺术效果。窗棂雕饰造型设计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潜心布置各类图像,以平雕、浮雕、透雕和圆雕等形式出现,力求在俯仰之间、触目之处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高椅窗棂雕饰中出现凤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龙造型,尊龙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汉族人历代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高椅侗寨人却“尊凤抑龙”,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凤是高椅侗寨人心中的神鸟,工匠们根据屋主的需求从传统图像中借鉴,再结合自己观物取像,采用写实或非写实手法雕饰出凤的造型。如杨荣春家的“尊凤抑龙”窗棂雕饰图像,对凤与龙的造型进行了个性化雕饰,整扇窗棂选用上好的紫檀木制作,采用浮雕和透雕的手法来表现凤与龙的基本特征。巧妙地雕刻出一只正欲展翅高飞的凤鸟,头朝右上扬,两翼展开,身后拖着长长的尾羽,处于画面的主体地位,龙依附于凤下,龙头向左上盘旋腾飞,两者造型优美神形兼备,凝固成另类的“凤龙呈祥”艺术图像,契合了高椅侗寨人的心理习惯。

(三)色彩——传情达意

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作品中,包含了色彩、图像、文字三种元素。首先引人注目的是色彩,依次是图像,最后才是文字。色彩出现在高椅侗寨古建筑庙宇的窗棂上,是为了营造神秘氛围产生出虚实共生的意境。如遗存的五通庙窗棂,以土红色油漆衬底,表面施以金粉,至今仍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金色的铁拐李清逸潇洒,意境盎然,妙不可言。民居受当时封建统治阶级严格限制不可能像庙宇那样可以借用丰富的色彩,只能利用木材固有色彩,通过实物化的图像合理安排布局,顺势借力、类物刻像,巧用木料的纹理和形态,用单纯的色彩、生动的造型和简练的线条将窗棂雕饰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的文化内涵

(一)生命意识——物化表征

受当时生命观和宇宙观影响,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被营造成现世与仙界杂糅的空间,将生者对仙境世界的臆想与种种诉求,寄托于升仙、祥瑞、天象、辟邪等图像,表现出强烈的永生期盼与生命意识。生命意识对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产生了重要影响,孕育了高椅人特殊的本源文化。窗棂雕饰纹样在创作上大多采用借喻、象征的表现手法,花卉纹样中运用较多的瑞花祥鸟主题。如窗棂上雕饰荷花,“荷”与“和谐”的“和”谐音,暗喻户主家庭、夫妻和谐、邻里和睦,而荷花又称之为莲花,莲花中的“莲”与“连续”的“连”同音,用以借喻传宗接代连绵不绝之意。雕饰祥鸟,主要原因在于鸟类是高椅侗族人图腾崇拜的符号,鸟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是生命意识的象征符号,寓意子嗣繁多、人丁兴旺。特别是草龙、鼠与仙鹤图案题材同时出现在一扇窗棂之上,草龙图案题材象征着原始的巫傩文化,鼠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一,传说中就有鼠咬天开之说,仙鹤图案题材更是体现出明清时期高椅先民对仙界世界的臆想。

(二)趋福避祸——精神工具

祈福图案出现在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中频率较多,如菱花纹、云头纹、万字纹、如意纹等。利用同音字来替代本字或图像出现窗棂上,如莲花和鱼组合,谐音为“年年有余”,鹊和梅组合,谐音为“鹊上眉梢”等等。如杨富贵家的窗棂中的寿壶图案下面雕刻两只造型生动活泼的老鼠,“鼠”与当地会同方言“数”谐音,主人利用谐音寓意为“数一数二”,以此表达了屋主心存高远。杨荣月家的窗棂上雕饰一棵松、一只鹿、一个马蜂窝、一只猴为图案题材,“鹿”和“路”为同音字,“封”和“蜂”为同音字,“侯”和“猴”为同音字,谐音为“一路封侯”,表达屋主奢望封侯拜相成为达官贵人的愿望。象征就是用一些带有祥瑞的动植物图像表示出趋福避祸涵义,常见的祥禽图像有龙、凤、喜鹊和蝙蝠等,常见的瑞花祥草图像有兰、梅、菊、竹等,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取意则主要把具有祝福的汉字直接雕刻在窗棂上,如喜、寿、福等。将这些吉祥文字案所衍生具有美好愿望的物象图案,以雕饰这种形式表现在窗棂艺术载体之中,以此来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三)伦理教化——实质载体

高椅侗寨古建筑为高椅人的住所,通常会通过窗棂雕饰手法把家风表现出来。根据雕饰艺术的通则“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借助直观的纹样形式来传达伦理教化的实质载体,这种传统雕饰教化功能大于装饰功能的艺术观念在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遗存的嵌字窗棂有“勿忘祖训,信义和平”“勤俭创业,忠孝仁德”“关西门第”等题刻上都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内涵。如“关西门第”直接可以看到姓氏渊源,高椅侗寨杨姓祖籍潼关以西,祖先杨震以清节儒雅著名,被称为“关西孔子”。他曾告诫后辈要“清清白白做人,廉洁为官”,所以后世的杨氏子孙都会在门窗题上家族的祖训,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特色,这既可以展现出家族的悠久历史和先祖的业绩,也是对后人的一种鼓励。如杨永发家“狮、蛇”雕饰图像表明了屋主以“仁”为核心的仁者爱人的处世哲学,演变出谐音“施舍”含义。高椅人长期在这样环境中生活,自然会受到熏陶,以此来喻德养性。

四、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的传承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加上生存环境脆弱、保护措施难以落实以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传承危机,随时有可能失传的危险。针对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传承面临的困境,为了及时拯救这一传统技艺需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一)整体保护——活态传承

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产物,是当今市场经济下冲击最前沿的手工业之一,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与特殊关怀及整体保护。一是要做好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建立档案名录体系。二是重点培养传承人,建立传承计划,落实好传承人措施和方法,与传承人签订传艺带徒弟的承诺书,激发窗棂雕饰技艺传承人的自觉性。三是对从事窗棂雕饰技艺传承活动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极度困难或者年老的传承人给予基本生活补贴。四是加大开展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的传承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积极探索高椅侗寨窗棂雕饰作品的商品化和数字化,通过构建的数字化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做到有偿服务,让工匠们得到一定的收人,以增加他们的经济来源。

(二)坚持创新——永续发展

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传承不可能一味地要求原汁原味,传承本质要义在于维护和强化其内在生命力,才能保持适时创新。大胆借鉴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让古老的窗棂雕饰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对于窗棂雕饰技艺毫无疑问的是继承,尽量做到原生态的保护,但不能把它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要时时激发它的创新和创造能力。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应走动态的传承道路,要结合新的形势,体现时代的特色,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不损害高椅侗寨窗棂雕饰原真性的前提下,在表现内容的新形式、新造型和新色彩等方面下功夫,增进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其艺术的美感和观赏性,提高知名度,生产出创意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让民众切实感觉到高椅侗寨窗棂雕饰技艺传承带来的经济效益,他们的学习和传承的热情才会高涨,永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窗棂因所处的特殊的位置以及蕴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在高椅侗寨古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采光的媒介也是整个建筑的门面,最能体现出屋主的社会地位、家族历史、性情品德等。高椅侗寨古建筑中的窗棂雕饰是侗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体现,对高椅侗寨古建筑窗棂雕饰进行研究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去发现它的内在美,传承和发扬侗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让这种窗棂雕饰技艺通过建筑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雕饰窗棂侗寨
江南窗棂文化在拼布服饰品中的运用
吉代荣作品
羊城快速通道
最特别的旅行小贴士:寻找故宫里的窗棂
肇兴侗寨
走出作文“雕饰”,回归生活本真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飞来一只小蝴蝶
“嬗变中融合”
侗寨里的斗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