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建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的比较分析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举制高考状元科举制度

陶 思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北碚 400700)

1977年末对于“文革”后首次参加高考的那五百多万人来说不是冬季,却是一个民族重新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也是他们接受考试而改变命运的春。四十年来,高考成为整个中国的举国上下人人关注的焦点,都因其打通阶层、推动理念转变等重担在肩。

其实对比科举制而言,科举制有一整套的选拔制度,而高考则只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如果详细的比较的话,高考更像是童生试,通过了之后就能得到一个身份和学习资格。科举制为促进当时社会流动,最大的追求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认为高考的核心不是选贤而是实现社会流动促进公平,跟科举制本质一致。当前,高考改革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会让农村生吃亏,高考与科举都是阶级流动的一种形式,科举可以说难度大很多,从结果上可以跻身上层阶级。而高考的范围就广的多,更像一个入门性质的选拔,从这个来说就是选拔出体面的工薪阶层,贫寒地区通过高考从底层进入中层,但其实对想进入高层并没有直接帮助。高考不是科举,所谓的高学历本身真正改变的不是命运这么肤浅,而是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所以大学充分利用好平台才是关键。也可以说高考最重要的目的不是选拔贤才,而是实现社会的运转和流动,为贤才提供平台和机会。

而科举制度在古代既能推动社会、稳定民心,又可以让帝王选拔官吏。一个小统计表明,宋代官吏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出身平民,这样的比例可以称得上很了不得。换一个角度说,其实科举制和如今的高考一样——为了公平。章太炎说过,八股十文一两银子就可买到,这让一个穷孩子取得了一个可能。科举其实就给人一个台阶、一个平台,具备十年寒窗吃苦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素质后,其实就具备做官的资格了。科举制和高考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可以实现社会相对稳定和人才流动,并且二者承载着相对的公平。虽然科举制选拔官员,高考选拔知识人才,但它们对社会人才的输送流通功能是区别不大的。

从科举制演变到如今的高考,二者的内容、范围都有极大的变化,但没有改变的,也是高考继承下的科举制度最正义的部分,就是对于相对公平以及正义的努力。公与不公,从古至今的人们,尤其是无权无势的人把公平放在很高的位置。因此高考和科举制考试内容的普通化,正是人对于追求公平的妥协,导致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也无可避免的有相对平庸的特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很多优胜者他们不过是善长于学习和应对考试。但换个角度,如果科举制或高考是为了找出人群中的天才的话,那么世界上大部分平庸的人应该往哪里安放?我们应该明白,不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都不应该让教育去承担培养人才的职能,要知道我们熟知的成功者,没有几个是天才,他们和很多人一样接受了一样的教育,是他们自己努力而成的人才。

高考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平凡一生中转折点,甚至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兴衰,但是历经三十多年的高考,在有些地方还不如被一举废除的科举制。

科举作为封建中国的盛典,不得不承认其严格的选拔程序和极其严重的惩罚制度,为封建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稳定做出的成就,也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推动作用。在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中的两百多位状元中,文天祥这样的政治军事家,王维等诗人书法家就出于这二百余人中。

换言之今天的高考不过是就职途径,即便是众星捧月的“高考状元”,也可能连好工作的候选人的资格都不够。中科院的调查显示,恢复高考后的三千多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他们各自所在行业的顶尖人物。谁愿意相信,那么多的曾让人人都羡艳的高考状元的成就远低于预期。

而我国将有过半的高校逐渐转轨为职教学校,类似于职高学校,这些学校所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毕业生也不过是普通劳动者,社会运转的齿轮。所以在社会地位上,如今的毕业生同过去的中举者已相差甚远。古代文人一旦科举高中马上成为社会精英,高考制度在人才上流方面毫无疑问比以前公平,当然也应该更公平,也会更公平,这是大势。全国人民恐怕都有一种思路——北京高考录取分数是如此之低,原因简单,因为国家部委的孩子们都在北京,教育部已经成了北京人的教育部。当看到《北京啊北京,你咋不上天呐?》,我发现人民日报还是全中国人的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我是在公众号看到的,第二天再看时却被提示被人举报。文章写到科举与高考相似度很低,高考仅是一场考试,科举却由三场考试组成。读书人若想进入仕途,一般要经过乡试、会试到殿试,所以高考更像是科举考试中的其中一场,更像乡试,考秀才的那场考试。高考的本质是教育资源之争,高考前是学生,考后仍是学生,而举人可以立即从政为官。

高考和科举确实不能再相提并论,高考根本就不是精英选拔的科举,在目前的情况下,高考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选拔的方式方法,是给所有学子们最后一道最公平、最正义的防线了。有了平常心,我们对待高考才不会那样郑重其事与胆战心惊。

[1]王金炳.科举制的利弊和借鉴[J].南方论刊,2007,(04).

[2]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J].

[3]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猜你喜欢

科举制高考状元科举制度
古代的考试
“科举”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状元:别拿教育焦虑当生意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捉“妖”记(六)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