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叶圣陶国民课外阅读

罗 艳

(成都市新津县花桥镇中心小学 四川 成都 611430)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阅读,尤其是习惯性阅读,这绝不是新时代的一个口号,关于阅读数量的调查显示,2011年人均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分别为4.35本、100.70期(份)、6.67期(份),年人均阅读书1.42本。而在关于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方面,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6%的国民自认阅读数量比较多;而有50.7%的国民认为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另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比较,据调查,最喜爱阅读的是犹太民族,而我国则是个极度缺乏全民阅读意识的国家。正是因为极度匮乏,我们才必须想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盏灯,它能点亮孩子的未来,我们应该点灯人。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在《中学生课外读物商讨》一文中提到: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有两种习惯是必须养成的。一是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随时阅读的习惯。这两种习惯对于当今的小学生是极其重要和有意义的。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制定一些措施,将孩子放进书的世界里来。

三、如何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较低,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充足,这也给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但小学生也处在一个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时期,对于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还是需要一些办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教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读书需要一种氛围,在浓浓的书香里浸润着,不自觉地会被感染,然后喜欢上阅读。小学生日常所处的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之间,家庭和学校是否有读书的氛围,家长和老师是否有意识引导孩子读书,这是至关重要的。在家里,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读故事,陪孩子读书,孩子自会在这种书香和爱的包围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据笔者观察,爱看书的孩子,必然有个很爱看书的家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一文中指出:读书时要教给学生的。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所以,帮孩子找到他们“自己的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甚至也是一种责任。

(二)教师给学生寻找课外阅读的时机。儿童的阅读是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的,这也是让阅读成为习惯的前提。比如,在我们班级每周四专门开设了读书课,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两节课。在这两节课上,孩子们静静地捧着书读。每天还要进行睡前阅读半小时,为了避免他们的随意性,我制定了一张《睡前阅读测评表》,如果每晚坚持阅读半小时,并且认真专注就可以得到“优秀”,累计五个“优秀”就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一个笑脸,并用这个笑脸为小组评比升上一级。

(四)以读促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从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写一句话的日记,一直坚持到现在写两三百字的读后感,写日记的习惯也已经坚持两年半了。从他们的日记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习惯了读书,并且喜欢上了读书这件事,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益处。

有孩子在读书笔记中写道:“书是我的一个好伙伴!它每天陪伴着我,我难过时,它会来安慰我,让我变的很快乐。有时,我在做作业,见到不会的题,我会打开“朋友”的大肚子,找到答案又轻轻合上。伙伴也让我品读《青铜葵花》,读完后让我懂得一碗饭菜对于大麦地的孩子是多么的珍贵啊!所以从现在开始请大家一起珍惜粮食,珍稀水资源。”

还有孩子写道:“我曾是一个很讨厌读书的人,但现在我就与众不同,现在只要我读书,我就会坚持把这本书读完,而以前呢,连书都不碰一下。”

在长期坚持日记朗读课进行“读书笔记汇报”,通过班级报纸《金色童年》发表孩子们自己优秀的习作,介绍伟大杰出的作家故事,比如巴金、冰心、泰戈尔、叶圣陶、曹文轩等,让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名人的成长故事和思想感情,在给他们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的同时,从而更加激发了孩子们读和写的愿望。看,当习惯已成自然,兴趣当然就不再是问题了!

(五)家庭和学校要跟踪评价——“我爱读书课卡”记录我读书。每学期开始,孩子们因为班级读书课,睡前阅读等时间已经读了好多书,为了知道他们平时除了读老师推荐的书目以外还在读哪些书,还想了解他们阅读的速度和量,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读书的量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制作了“我爱读书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所读书目,读后的感受等,统一展示出来。如读完了一本,就自行去添加,然后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激励孩子们看更多的书,同时也知道哪些书值得我们去读的。

(六)日有所诵,日积月累。《日有所诵》是“亲近母语”课题组研究了十年的劳动成果,通过“3+2”模式,收录《唐绝句》,《飞鸟集》等世界经典诗篇,有深度,有内涵,又不乏童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编者写道:“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通过这样的日有所诵,可以让孩子们从浅阅读,逐渐过渡到深层阅读,有思考,有领悟,有模仿,长此以往,坚持到小学毕业,那么这成百上千的优美诗文,必将是孩子们建造美好未来的一块坚不可摧的奠基石。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将一直是教育之路上值得探索和付出的美好的事业,我们必将一直战斗在这条路上,直到全民阅读不是口号而是习惯。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主编:《亲近母语.日有所诵》,长春出版社:2011。

[4]路艳霞:《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半数以上国民自认阅读量少 》,《北京日报》,2012年。

猜你喜欢

叶圣陶国民课外阅读
一直难忘
高地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