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叶圣陶作文语文

綦 红

(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 山东 垦利 2575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综合性的工作,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语文老师常常慨叹作文教学难度大,细细想来,其实不是作文教学难,而是我们教错了方向。我们一直把写作技巧的教授当作重点,而忘记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写作的感觉更重要。《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倡导自由表达、真情写作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少教多学”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寻写作的感觉?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对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疏浅看法。

一、建立全新的“大作文”观念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考试中,就单题而论,作文题也是占分最多、影响面最大的试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写作可以游离于听、说、读之外而高高在上,没有了前面的基础,作文只能是空中楼阁,“头重脚轻根底浅”。因此,在授课中不能为写作而写作,忽视了听、说、读的作用。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大作文”观念,将作文置身于听、说、读的语文教学大环境中,培养其根基、汲取其营养。叶圣陶说过:“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应一把抓。”这话注意到了学生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首先,在平时作文中我们要尽量打破“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传统模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写作的空间,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千姿百态的、富有个性情趣的文章。其次,在写作过程中做到五个“自主”:自主立意、自主拟题、自主布局、自主表达、自主修改。“课堂作文不如生活随笔,生活随笔不如网络写作”,可见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是多么重要,自由的状态出灵感,自由的状态出创新,自由的状态出真知。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自由的情景和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在的学生总是“被写作”,这严重违背了写作的客观规律。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能会消失殆尽。所以,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作文“苦差使”为“甜差使”。把写作欲比作作文成功的“催化剂”不无道理,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多看其作文中的长处和闪光点。通过开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产生作文兴奋点,消除畏惧心理、逆反心理,在创作时自觉自愿,“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惰性的自然”(叶圣陶语)。还可以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如上课前听一首音乐,让学生画出对音乐的感觉,然后再写出来。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使孩子愿意写,写的高兴,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再比如微型小说的写作,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先给学生讲几个笑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编或创编一个笑话,最后带领学生找这些笑话的规律,如延宕、延展、发现、陡转等,让学生谈构思,教师点拨,再写作,这样微型小说的写作就不是难点了。

四、用好作文教学“三字经”

学生作文的弊病之一是叙述大于描写,过多的交代,没有自己的感受,缺少过程的描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学生学会“慢”。把感觉拉长,对事情的过程多点描述性,也就是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过程意识,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感觉体会传达给读者。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把能够体现主题的过程慢慢的展现给读者,把作文的核心情节进行详细的描写,对于其中的细节要尽力刻画,而对于次要的情节只要交代清楚就行了,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拳描写就是“慢”的艺术。

“快”就是要在写作中快速推进到写作的核心。学生的写作往往是太啰嗦,让读者看不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进入文章的情节太慢,写作中必须学会抓核心。一篇好的文章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张弛有度,快慢适中的。

把握好一个“切”字。“切”就是要切题,不仅要符合题目的要求,还要有深度。在写作时,学生往往是拿到题目,用眼睛一扫就忙于写作,导致文章写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或者离题太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自我作文的认识,不至于离题万里而浑然不觉。

五、重视指导作文专项训练

学生作文的专项训练要在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诸方面“导”,要导之有方,导之以明。唯此才能“以最经济的时间练成其最切实应用之作文能力”(叶圣陶语)。

(一)选材要真。教师要教育学生先做人后作文,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细微环节。能否正确认识和表达立场观点直接影响作文水平的高下,真诚为文,捕捉瞬间闪过的精彩镜头,摄制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把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想得出的真材料表达出来。

(二)立意要深。教师要多采用“变式”教学,对作文材料深入发掘。赋予作文深刻哲理也是立意深刻的一种有效方法,要教育学生善于挖掘生活,做到立意深刻。这种哲理是学生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是学生对生活热爱的产物,是学生做“有心人”的成果,是学生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概括。

(三)构思要新。教师要搜集整理构思典型的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克服写作方法的贫困化,启发其思维。教师应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突出作文教学的目标性,在构思方面进行专项达标训练,并学以致用。

(四)语言要顺。首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让学生“有话敢说”。在“敢”说的话中,不免有“不正确”的话,教师要在语法、逻辑、习惯等方面纠正,从而使学生感悟语言规律性的东西,做到语言通顺化、规范化。

“教育的目的不是给予,而是鼓励和唤醒”,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作文教学的本质,为学生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猜你喜欢

叶圣陶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