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构建
2018-02-22张馨予
张馨予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出现的频率高达15次。比如:“注重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体验情感”“说出自己的体验”“获得审美体验”等。笔者认为,体验是儿童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儿童主体的想象、实践、移情、感悟、神思等活动的碰撞、引发、交融、激活。它既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又符合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而且体现了“新课标”改变“学习方式”的要求。
体验式作文是以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为基础,在开放的作文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表达心灵、反馈体验的作文教学策略,同时也是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改革的应然选择。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陷入低效、高耗的困局,教师受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偏重于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讲解,以期达到“速成”的效果,而忽视对学生主体兴趣的激发、语言的积累、生活的体验以及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内容无序、作文指导形式单一,致使作文教学成了“空中楼阁”。从学生方面来看,当前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动力不足;写作能力偏弱,失语问题严重;缺乏写作体验,作文内容单一;作文形式固化,作文情感缺失。小学生写作问题众多,作文改革势在必行。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价值定位
“体验式作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小学生“无米之炊”的苦恼,有利于扭转习作“千人一面”的态势,以此形成全新的写作指导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开启作文教学的新篇章。
西方许多国家都十分关注作文教学中的体验活动。重点指向作文与社会、作文与生活之间的相互沟通,意在追求真实和实用,提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强社会实践,为写作提供充足的体验。如美国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力求条理清楚、表达正确、妙趣横生、见解独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观察、收集材料,要求学生经历“预写”、“收集”、“发表”三个过程,激发写作兴趣。英国作文教学倡导的体验活动有:读书、讨论、看图画、听音乐、赏戏剧等。通过实际体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日本提倡“生活作文”教育思想,即“写真实的事、用自己的话写、原原本本地写、主动地写”。
近年来,“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国内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进。如李吉林创设的“情境作文训练”,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又如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倡导“活动作文”模式,通过游戏体验活动,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体验中发展”是体验教学的精髓,也是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和终极目标。对学生而言,体验是从“外界”到“文字”的中介。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体验,快乐写作,完成作文与自我的双向架构,实现个体的主动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习作主体,以亲历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表达。以体验为切入点,使学生有情可抒。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活动,更广泛、灵敏地感受生活,建立起情、声、色、味、形俱全的习作材料库,激发学生自能作文的兴趣,提升学生习作创新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1.生活化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以生活为本源,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引领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聆听窗外的声音。可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直接观察,如: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访问名人学者、参观展览会、进行社会调查等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间接观察,了解国家大事,开拓知识视野。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心灵的驿动,也在纷繁复杂中学会理性的思考,对所描述的对象有一个更真实、细致、客观地了解,产生丰富的写作灵感。
比如家庭生活就是体验式作文非常重要的写作资源。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爱在体验中”主题体验活动。①周末,做一天家庭小主人,买菜、洗碗、打扫卫生,体验父母辛劳。②参观父母工作环境,体会工作的不易。③为父母洗一次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④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真切的感受。随着生活感悟的丰厚、体验能力的增强,自然会引发学生表达和倾诉的愿望,自觉而积极地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在这样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生活和写作的主体,写作是学生个体生活的外在需要,更是生活中个体内在心灵的精神需求。
2.个体化关照。体验式作文教学顺应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遵循学生个体“体验——发现——内化——生成”的规律,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导向,积极开发体验作文资源,贴近学生实际,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自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养成独立写作、自觉写作的良好习惯,着力学生长效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指导状物类作文《花生》时,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进行了如下的体验式教学。①猜谜激趣。“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猜猜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②看一看。用眼睛观察花生的形状、颜色、大小、纹路。③ 摸一摸。用手摸摸花生的外表,感受花生外表的凹凸不平以及小蛮腰的别样感觉。④听一听。想象花生仁咚咚咚的敲门声、欢脱的嬉笑声。⑤尝一尝。细嚼慢咽,感受花生的醇香美味。学生通过个体感官一系列的深度体验,文章个性鲜明,语言鲜活:“花生的纹路像大海上起伏的波涛,又像一张细密的蜘蛛网,还像老爷爷额头的皱纹”……真是“小花生、大文章”。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实现自我提升,促进个体生命的茁壮成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开放化架构。体验式作文教学重在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架构开放的习作空间,创建学校、家庭、社会相融合的多元化作文教学环境,进行“生活+阅读+写作”的立体式作文训练,为学生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泉活水”。
体验式作文教学着力为学生创设读写情境,整合丰富的读写资源,开展各种读写活动。①营造读写氛围。在校园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名家画像,早晨或课间播放古典诗词。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②提供物质载体。在家庭、学校、社区,为学生创设专门的书架,定期提供阶段性书目,进行集体共读。③创设活动平台。联合学校与学校、家庭、社区,创办小报,成立读写俱乐部,形成多元化、多层面的“读写共同体”。④进行积极分享。在分享交流中,学生体会到同伴的欣赏、师长的肯定,体验阅读与写作的快乐。
晨诵、午读、暮省,同读、同写、同评,基于体验的真诚交流与相互启发,没有严格的组织边界,只有开放、共享、合作带给体验式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4.过程化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外部世界和学生个体活动的存在状态向内心深处趋近和展开的过程,是连续、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
比如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教师组织了“体验残疾”的主题习作活动。①阅读有关描写残疾人的文章,记录阅读感悟。②调查采访残疾人,增强体验。③模拟盲人、聋哑人、四肢残缺者,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难。④主题班会交流心得。可以以视频、录音、照片、文字等不同形式进行交流。⑤完成习作。在这例个案中,学生每一次的习作体验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元化、交互式的体验关联过程,每一次的体验和提升都为最后的习作体验提供源泉和活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既关注一次体验写作活动的过程,更关注学生长期的写作发展过程。力求在每一次的写作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体现了螺旋式、系统化、科学化、过程化的发展特质。
总之,体验式作文教学注重对写作主体的生活化关照,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生写作过程的个体化关注,有利于写作主体的自我成长。注重对写作成果的价值观重视,有利于写作主体的长效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