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浪漫与精准之间
——《猫和老鼠》教学赏析

2018-02-22丁素芬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猫和老鼠布丁细节

丁素芬

听朱煜老师的课,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味道。无论是“文学的味道”还是“文章的味道”,都能看到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执念——对常识的尊重,对儿童的尊重。

置身在“猫和老鼠”的课堂里,我的脑海里呈现出两个词:浪漫与精准。这是一种直觉。在我看来,小布丁的故事是浪漫的,朱老师指导二年级孩子学说话又是极耐心,极精准的。

40分钟的课,朱老师设计得简约而丰实。全课围绕猫与鼠展开,即“师讲述故事—生续说故事—生生合作编故事”,表达的主体由老师渐进到学生,表达的形式由个体过渡到同伴合作。教学的一半时间都用于学生“续说故事”,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之一。这个部分承上启下,学生从教师讲述的故事里学习“说”,到现场操练“说”,再延伸到最后的合作“创”。纵观整节课,个体练习说话和生生合作创写故事是主要学习任务,两部分的表达主体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儿童的表达场,教师只是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说话的故事背景和场境,再一步步耐心地引导他们从“不敢说”到“敢说”,从“不会说”到“会说”。

一、动物的猫和文学的猫

那么,浪漫从何而来?

“只有当教师的课堂与他或她的个人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活生生的关系时,课堂气氛才能从死板的权威或约束转变为生气勃勃、充满活力。”(马克斯·范梅南)当颇有动漫节律的《盛开成花树》音乐响起,当朱老师的声音伴着布丁的照片温情地传来,课堂旋即被带入了布丁的故事里。一幅幅温馨的生活场景,娓娓道来。讲述的节奏,音乐的节奏,合成了舒适的倾听节奏。从孩子们的笑声里和专注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他们对布丁的喜爱。

如果,仅仅为了讲一个关于猫的温情故事,花上六分钟,不免有些奢侈。

它是范文吗?我的第一感觉,是。再听,又觉得不全是。《小猫布丁》的故事价值至少体现在两个点上:

一是独特的讲述人。朱老师的声音和语气里所传达出来的爱与悲悯,让布丁不只是一只动物的猫,而且是有了人性灵气的文学的猫。讲故事的人,把人与猫共处的浪漫以儿童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是故事的表达式。故事不是以文字来呈现,而是以口语化的方式讲述,猫的图片与故事情节同步,像是打开了一本布丁的无字绘本。仔细听,六分钟的故事里讲了些什么呢?有趣、有料、有法。较多的短句,有意无意描述的细节,人称的生活化表达……这些方法的渗透为后面学生讲故事、编故事作了铺垫。

而这一切,只是我的揣度,学生并非可以照单全收。孩子在好奇的听赏中,获取的是感性的、直接的认知。那些情感、那些方法的接受是有差异的,然而,这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正常的状态,是教师从感性浪漫走向精准表达的真实起点。

二、在自由自在里渐趋精准

课上,孩子们很欢愉,思维自由跳跃。如果说此前的听故事是一种原生态的感受,那么这一板块,将由“浪漫”走向“精准”,由“自由”走向“规范”。如何实现这样的交接呢?我们来看几个课堂细节。

【细节一】面对普遍的语言不规范

生:小布丁来到门口,心想:他在写作业还是在看书?

师:他在写作业呀,你刚才不是说了吗?不过,不要紧,慢慢来,要学会说话是不容易的。

课中,当学生出现不规范表达时,朱老师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问题,及时纠正。在反复纠正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提高:有的孩子发现自己说错了,能主动调整,直到说好;更多的孩子在同伴和老师的示范下越说越好。这样的变化,是在老师的精准指导下产生的。在说话指导的过程中,先有规范,再辅以自由。如此,往后的自由表达才能有所作为。

【细节二】在一个点上反复给机会

生:小布丁来到房门前,看到小哥哥在看书,他在干什么?(生自己纠正)小哥哥在看什么书呢?

师:你及时纠正自己说错的地方,一边说话一边思考,调整自己的句子,真聪明!

……

(出示图二)

师:现在,小布丁在做什么呢?再给你一次机会,第三次机会,看你能不能说好。

生:小布丁想:我一定要进去陪他一起写。小布丁想到这儿,鼓足劲儿,准备把房门打开。

师:这次你说得真好!掌声送给她!(生鼓掌)有想法,有行动,说得真棒!

……

生: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猫在小哥哥的门前看小哥哥写作业,看了一会儿,它想:我要进去陪陪他。它用爪子勾住门,再勾住门把手,呀,要推开啦!

师:还用了感叹词。到底推没推开,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开头真好!

从一位学生的四次回答中,看到个体的学生在一节课中清晰的成长。最初,学生无法纠正错误的句子,老师给予鼓励,耐心等待;第二次,学生边说边自己纠正说错的地方,基本表达正确;第三次,学生已经能流利、通畅地说话,而且越发自信;第四次,学生更是能生动地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还用上了感叹词。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老师一步一步教会学生说话的耐心,也看到了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利用差异资源教学,常见放大优秀资源去辐射薄弱,少见用个别学生的变化去带动全体。此细节,折射出朱老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

【细节三】精准评价指向精准表达

师:掌声送过这小姑娘!大家看,她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把其他同学说得不好的地方作了一个弥补。

师:你基本上说清楚了。如果能够更加流畅地说,那就更好了。

没有似是而非的指令,没有不置可否的评价,没有可有可无的应答。朱老师的每一句评价语都有清晰的指向,或指向说话的要求,或指向逻辑的错误,或点评表达的亮点用以放大、启发。在精准的追问、纠正、评价之下,孩子的说话趋于精准,走向连贯与丰富。精准背后,是教师用心的倾听,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力。正因为如此,师生在课堂中的对话才能有效推进,学生在课堂上才有了成长。

朱老师这一课中值得关注的细节远不止以上三例。其课堂细节无不体现朱老师常说的“设计感”。的确,课堂是要有设计感的,没有一层层心细如发、细致入微的设计,很难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细数一下,本节课里,朱老师六次关注“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哪些同学胆怯,哪些同学有障碍,哪些同学进步了,他都能用心“看见”。

三、从“我说”到“我们合作说”

这节课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孩子合作讲出一个故事。作为听者,我担心的问题是,四人合作讲故事,比学生单独讲画面难得多。其一,小学阶段,同伴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低年级的合作形式更多的是同桌两人合作,中年级以后渐渐过渡到四人合作。四人合作,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讨论、分配、整合等问题上确实难一点。其二,从创编故事的内容上来看,合作编故事不仅要先讨论出一个小故事,还对每个学生都提出要求,有一个孩子讲不好,整个故事就不完整、不顺畅。

为什么要合作讲一个故事?有基于课堂时间的考虑,更是基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各组的差异当然是有的。第一组展示的学生讲得很顺利,第二板块中,扎实而精准的教果然在合作中显现出作用,每个孩子都能完整地表达自己所负责的图画的意思,并且整体连贯。开了一个好头,原先落后的小组立即有了自己的故事,争着要交流。紧接着,第二组学生表达虽有些小问题,但稍加引导,就很完整了。因为老师在第二板块下足功夫,步步趋准,学生越说越好。最后合作讲故事,水到渠成。

朱老师的课很浪漫,极精准,细加琢磨真如其人,且有一点独思与独行。

猜你喜欢

猫和老鼠布丁细节
猫和老鼠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猫和老鼠的宴会
猫和老鼠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迷你布丁
布丁三贱客
细节取胜
小布丁大显身手
小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