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拾级而上梯度写话
——以统编二上第七单元看图写话为例

2018-02-22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老鼠小猫词语

吕 媛

【课堂回放】

师:(在做完表情游戏后,出示小老鼠图片)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图上小老鼠的表情,你觉得可以把哪些词语送给它?

生:我觉得小老鼠好像很害怕,我把“害怕”送给它。

生:我觉得小老鼠好像很吃惊,是不是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东西呢?那我把“吃惊”这个词语送给它吧。

生:我看到小老鼠的眼睛边上好像有眼泪,它是不是哭了?那我把“哭泣”这个词语送给它吧。

师:大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观察得真仔细!(相机板书)

师:(出示小猫图片,把图片补充完整)原来电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难怪小老鼠这么害怕呢!大家看看小猫的表情,想象一下它准备做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生:把老鼠吃了。

师:你能把话说完整吗?老师帮你开个头——“小猫想……”

生:小猫张大嘴巴想把老鼠吃进肚子里。

师:哇,真不错,不仅说完整了,还把小猫嘴巴的动作都说对了呢!

生:我觉得不太对,小猫虽然嘴巴张得大大的,但它眼睛笑眯眯的,好像要跟小老鼠打招呼呢!

师:小朋友还观察到了小猫的眼神,真不错!

师:同学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那么小老鼠和小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大家发挥想象,想得越独特越好哦!

师:(生想象几分钟后)同学们,咱们四人小组里先交流,把自己想到的最精彩、最好玩的情节和同学分享分享。

(四人小组交流,学生们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手舞足蹈,有的东张西望,教师相机提醒他们要认真倾听。)

师:接下来请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分享你们组里最精彩的故事。

师:(出示故事开头:一天,老鼠在电脑边玩,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同学们,相信你们通过刚才的交流一定有所收获,一定能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有趣。看,老师帮大家写了一个故事的开头,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句话里写了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

师:是啊,我们在写话时,可以用一句话先把故事的起因介绍清楚,接着再把自己想象的故事补充完整,这样,故事就更清楚了。下面拿起笔开始写吧,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学生看图写话,教师相机指导。)

反思

表面上看,本次写话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和教师的对话互动也不错,看上去是挺热闹的一堂课。课后静下心来,更多的是透过这堂课对自身看图写话教学的思考。

1.停下来,等一等。

笔者感觉,整堂课教学流程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时间把控得不太好,前面的游戏和猜词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写话和展评环节步履匆匆。有一小半学生的写话没有完成,却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提前进入下一环节,而展评其实也只侧重了标点的规范,导致课堂虎头蛇尾。

于永正老师在一节课中的细节处理值得笔者借鉴:于老师布置学生读文做批注,几名优秀的学生早早完成,举手急于回答。于老师却并不急着交流,他让这几位学生离开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的“停下来,等一等”,不仅给予了学困生学习的时间,也让学优生有了“助人为乐”的感悟。笔者在写话环节中,应该让先写完的学生去帮一帮没写完的学生,哪怕是纠正一个错别字,也是颇有价值的。

2.蹲下来,夸一夸。

有些教师在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中,习惯站在成人的视角,以成人的思维,用成人的标准去解读、评价、定性学生的写话,所以就会对学生的写话各种不满意。这样的吹毛求疵,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写话积极性,更会让写话成为学生的负担。

于永正老师说过:“蹲下来,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是啊,在写话教学过程中,笔者忽视了“蹲下来,站在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学生的写话,无形中拔高了写话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能多一点鼓励,夸一夸孩子的写话,相信学生的写话兴致会更高。

猜你喜欢

小老鼠小猫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小猫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