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虚拟的世界里,交流反而更真实

2018-02-22文/整

新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真实交流

文/整 编

教师关键词:真实、交流、亲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老师的定义。然而,如今随着课堂模式的改革、教学工具的进步、教学形式的变化等,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悄然之间发生着改变。如今的老师们虽然有着相同的身份,但在公立校、培训机构、独立老师等不同场景下,教与学也形成了不一样的关系。

选课走班之后,和学生更亲近?

黄晓鸣是一名初二英语老师。在全面实行分层教学和选课走班后,他的课堂变成了小班制授课,课堂内容也与传统课堂有很大不同。课堂上,他会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练习口语。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频繁互动。传统课堂枯燥的单向讲解转变为活跃的多向互动。课堂模式转变后,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多了,与老师的互动也增多,这让黄晓鸣看到学生更愿意积极思考了。

课堂形式的转变,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还有一个更大的转变是,教学思维的变化。黄晓鸣说,新的课堂模式下,老师更关注学生一些素养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再单纯地只让学生学知识。

当老师转变思维,选择了一种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后,得到的也是学生更为积极的反馈和互动。黄晓鸣所说的和学生“一直比较亲近”的秘诀也在于此。同为语言学科的孙玉红也有类似的感受。她的语文课变为了三节基础课加两节选修课,课堂模式以自主研修为主。课堂模式转变后,学生变得越来越爱看书,看完不停找她交流,这也逼促她抓紧一切时间看书,“不然跟不上他们的速度”。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像互相切磋的朋友。

技术不只带来效率提升,还有课堂交互新模式

除了教改政策下的选课走班,教育信息化也是近年来公立学校的热点。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已逐渐进入中小学的课堂,在提高上课效率的同时,这些产品也在悄悄改变着课堂上的师生交互模式。

每周,北师大朝阳附中都会为初中学生安排线上英语课,而在规定教材的教学中,也会部分采取APP的内容用以拓展。在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念课文、抄笔记,而是对着系统提供的音视频材料进行学习,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具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空间”也随之大了许多。

“之前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很多都有些懒洋洋的,不愿意动。”该校老师郭艳说,“现在,不论是搞一个小比赛,还是做跟读模仿,学生的反应都积极得多。”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的确已经不再受学生的欢迎,效率不高。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反应,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有深度,更容易吸收。技术的进步迎合了这一需求,也让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更加良性。“他们表现得更加开心、活跃,至少比之前单纯地听课记笔记要好得多。”郭艳说。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产生交互最密集的场所,却在大部分时候呈现一种单项输出、“死气沉沉”的状态。课上交流的顺畅,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更加亲密的师生关系。对老师而言,最让他们开心的不是教师节的一束花、一封信,而是课上回答问题时一句地道的英语表达,和成绩的顺畅。

在虚拟的世界里,交流反而更真实

刘杰是网红老师,跟此前在面授机构不同,刘杰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网友关系。然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与学生的交流反而更加真实,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平等了。学生们爱在直播屏幕上刷“666、2333、刘杰最帅”等,而他也享受这个过程,“不上直播课的时候甚至感到寂寞”。在机构做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大于亲密。但是在网络直播中,由于是单向传输,老师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只能看到弹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沟通障碍。“听懂的打1,没听懂的打2”,这是刘杰在直播课上跟学生常用的沟通方式。当学生听懂了、做题做对了的时候,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也是在这个时刻他觉得自己不只是补习班老师,而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在面授机构做老师,每年最多服务数百个学生,而在线上,影响上万甚至几十万学生都有可能,做老师的成就感也更强。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工作量也同步加大,每天做完直播在微信和QQ上答疑也是日常工作。“每年高三毕业,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生活,老师的影响力越来越小,难免还是有些失落。”刘杰说道。

猜你喜欢

真实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