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忧外患”中锻造传媒的竞争力
——凤凰卫视创新策略分析
2018-02-22岳思明
岳思明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9)
凤凰卫视中文台近年来在卫星电视业中名列前茅,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收视率不断上升,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其面向全球华人,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把历史融进新闻里,于民生中体现人情,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用高质量的节目启发受众,在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不断壮大,不断创新。
一、风格创新
当今电视传媒业的竞争,表面上是人力、财力、频道数量、广告客户之争,实质上是争夺观众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因为虽然电视媒体传播给观众的是节目,但是真正能够吸引广告主的是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广告主看重的是附着在节目中的价值。
(一)人性的关怀
凤凰卫视坚持把“人文关怀”作为其节目的理想和目标,最大限度地尊重民众的知情权,把事件真相展现给受众,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传播中关注人和人性;尽可能多地把镜头对准民众关注的焦点。为了诠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唤和平,其制作了一系列专题节目,如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的《战争与和平》《哭泣的伊拉克》《战火巴格达》《文化巴格达》等专题片,旨在通过这些节目充分体现出战争的残酷,让受众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二)张扬个性
凤凰卫视创办了一种打破传统电视制作模式的节目,它要延伸一种新的电视文化,那就是张扬个性,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追求个性更要追求“野性”,要自我更要超我。2004年,凤凰卫视重金礼聘李敖广开言论,独立担纲主持《李敖有话说》。该节目最大的亮点在于,主持人是众所周知的李敖,他从台湾政情、社会、经济,到治学读书、生活和女人无所不谈;向受众全方位解读台湾历时5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揭开台湾社会的神秘面纱、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二、内容的差异化及创新
由于各种粗制滥造的大众化的、娱乐化的报道充斥在各种媒体中,经过认真选择、专业把关的新闻精品成了高端人士寻求的稀缺资源,而凤凰卫视则致力于满足他们的这一信息需求。凤凰卫视正是以新闻立台,突出报道的专业性、人性化、丰富性及分析评论的深刻性、尖锐性进入公众的视野,也成就了凤凰卫视,使其成为人们心目中信誉良好,具有高度权威与公信力的电视传媒品牌。
三、大胆起用人才,奉行“三名主义”
“三名主义”是凤凰卫视培养传媒人才的经典概括,即培养“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其实质就是重视传媒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发挥。凤凰卫视将旗下现场记者、节目主持人、评论员通过媒体平台打造成如同娱乐圈的明星一般的人物,通过他们在其他媒体的频频曝光,使观众在接受凤凰卫视名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接受了他们所代表的电视台——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有着宽容和包容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创新的用人策略,同时还为主持人提供了最自由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媒体人可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与理想抱负。凤凰卫视主张为主持人量身定做栏目,充分展现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色,让栏目迎合主持人而不是让主持人迁就栏目。例如,其相继为陈鲁豫开办了《鲁豫新观察》《一点两岸三地谈》《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等节目,将其培养成了金牌主持人。这种知遇之恩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割舍,情感上的牵连成为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砝码。如陈鲁豫所说:“凤凰让人有家的感觉。”
四、资源创新策略
(一)借“资”创新
凤凰卫视的很多节目在面世之前,其广告时段早已经被广告商买断。节目将多数赞助单位的名称放在节目名称的前面。
(二)借机创新
凤凰卫视首先抓住的是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机会。灾难、战争等重大事件,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为传媒提供巨大机遇,它们往往能成就一个传媒。在凤凰卫视诞生后的几年内,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各地大事频频发生,“凤凰”抓住了这些非常难得的机遇。
(三)借“名”创新
名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他们对大众影响深刻。凤凰卫视借助名人造势,不过其借助的多为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学者,如余秋雨、徐刚、葛剑雄等,或是演艺界颇受人尊重的艺人。
通过以上策略,我们只是管中窥豹。凤凰卫视为了使自己迅速进入世界传媒的主流,提出了三个必须实现的目标,即大事发生时我在场;大事发生时看凤凰;给我半小时,给你全世界。从中足以看出凤凰人敢为天下先的新闻职业精神。他们要当华语电视文化的领跑者、新闻改革的领跑者,把共同坚守的中华文化信仰当成他们奋斗的内在激励剂。
[1]冷述美.媒体管理案例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9-21.
[2]李本乾.提升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J].新媒体与社会,2015(01):50-54.
[3]强月新.《传媒竞争力:中国特色的路径选择》评析[J].新闻前哨,2012(12):103.
[4]刘文平.影响传媒竞争力的几个非市场性因素[J].新闻战线,2012(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