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研究
2018-02-22耿晓东
耿晓东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 400010)
新闻媒体作为实现舆论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软实力。本文分析了新闻媒体不和谐的现状,找出了新闻媒体不和谐的根源,并重新审视了新闻媒体的责任对促进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一、新闻媒体不和谐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闻媒体行业效益的持续增长,大部分新闻媒体能正确认识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但有些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无法充分了解自身的责任担当,未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平和正义守护者的职能,进而引发许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象。
(一)倾向于追求经济利益,加大广告传播力度
当前,某些新闻媒体通过定位制作报刊广告,把广告以新闻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一些企业作为新闻媒体的大广告商控制着新闻媒体的话语权,使得新闻媒体不能以强大的舆论监督能力,广泛传播新闻事实。
(二)新闻媒体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了对社会效益的关注度
当前,部分新闻媒体不重视社会大众知情权的现象尤为突出。许多新闻媒体既没有传播事件真相,也没有分析这种行为会对社会各界造成怎样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导致新闻媒体许多的公共功能没有得到体现,但新闻媒体却给广告商提供了很丰富的服务。这样不利于大众通过新闻表达自己的意见,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三)新闻播报失真现象严重
时下,新闻产品的政治化特征明显,新闻场景以表扬型报道为主。这种新闻和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场景有较大差距,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久而久之,受众甚至会对新闻报道产生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二、当前新闻媒体出现不和谐现象的根源
(一)公共信息平台的倾斜与媒体话语权的失衡
社会公共领域的新闻媒体既是一座架在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也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的利器。新闻媒体是社会弱势群体向政府表达自己呼声或诉求的渠道,能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他们争取相关的政策扶持或资源分配。但遗憾的是,在市场利益的诱惑下传媒行业已经淡化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转而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这样的情境下,社会弱势群体显然在消费能力上不如一些强势群体,很容易被服务意识薄弱的传媒排斥。这会导致公共信息平台更注重为社会强势群体服务,媒体话语权也会向强势群体倾斜。对这种情况不加重视会拉大贫富差距,让社会上出现新的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新闻媒体镜像的歪置与失真
拉扎斯菲尔德曾说过:“新闻媒体是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适当地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随着公众意识、专业精神的淡化,新闻媒体的失真化趋向很明显,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准确判断,不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闻镜像的歪置与失真,首先表现为泛政治化和以正面报道为主,影响了人们对现实处境的认知。我们打开报纸和电视,到处都是表扬新成果、新形象、新结果的消息。由于新闻报道呈现的大多是高度繁荣的生活,大众很难把握真实情况。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刺激下,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社会的期望也会越来越高。但现实情况是,大众的心理预期不能得到满足,进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这些都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甚至会影响我国的形象。
其次是传播的庸俗化、商业化,新闻媒体的公共性淡化,影响了新闻的“拟态环境”价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媒体把受众视为消费者,通过新闻来满足受众的消费欲望,甚至通过暴力、色情等低俗或者耸人听闻的信息,以及成功人士的奢侈生活,还有对富商、明星的八卦新闻,如离婚等私人事件的报道来博取眼球。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一些新兴的热门报纸中,奇闻趣事、暴力事件、犯罪新闻、花边新闻等以娱乐内容为主的报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商业化、庸俗化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在公共领域的责任担当。
再次是职业道德滑坡,虚假新闻泛滥,侵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新闻媒体的生命力是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然而在现实中,新闻工作者的虚假新闻报道让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削弱,极大地破坏了媒体的声誉。
三、重新审视新闻媒体的责任,促进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一)新闻媒体在推进和谐社会理念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宣传作用。因此,新闻媒体必须加大对和谐社会理念的宣传力度,具体可以通过新闻评论、新闻报道等方式传播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发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文明发展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新闻媒体要积极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调整报道视角
为响应党和国家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新闻媒体应转变新闻传播理念,争做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传播者。而且新闻媒体要多关注弱势群体和民生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将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传递给主流社会,为弱势群体拓展话语空间。民生新闻是在“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的新闻理念的指导下,以普通民众作为报道对象,选择与普通民众关系密切的事情作为报道题材,并且用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模式,它体现了媒体的民生视野、民生态度、民生情怀。民生新闻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解大众不良情绪、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和减压阀。
(三)新闻媒体应成为发展和完善和谐社会系统的工具
新闻媒体在社会活动中能和专家、社会各界的学者等零距离地接触,进而深入地研究大众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具体诉求,而专家、学者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建立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信息系统。
(四)新闻媒体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媒介
新闻媒体在实践中要为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提供同样的平台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同时还要及时批判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和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进行持续、广泛的舆论监督。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新闻媒体应积极发挥监督、促进作用。
四、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更是当前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积极协调并不断努力,才有利于推进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新闻媒体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1]胡莉娟,王若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闻传媒的职责探讨[J].创新科技,2013(12):105-106.
[2]杜建民.探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传媒责任[J].中国传媒科技,2013(4):126-127.
[3]周志勇.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报业,2013(3X):119-120.
[4]罗以澄,陈文高.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责任担当[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3):39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