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传统媒体

施 露

(合川区广播电视台,重庆 404000)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最重要的环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新闻节目的质量。在传统媒体饱受新媒体冲击的今天,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也必须进行改革,而且这一改革要贯穿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发现新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新的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并使工作成果得到落实和推广。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才能在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实现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满足了新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新需求,因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手机、电脑接收新闻,通过网络获取新的信息,摒弃了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所以,新媒体的诞生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研究新媒体是当今学术界的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是新媒体呢?所谓的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的统称,它是一种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渠道,依托手机、计算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当新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出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融媒体应运而生。融媒体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不仅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产生深刻影响,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为传统媒体新闻内容再造的主要环节,编辑工作也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以满足新时期、新工作的新要求。

一方面,受众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新的传输技术,新媒体可以第一时间将实时信息通过音、视、图、文等方式全方位展现在受众面前。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真正做到了将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搬到受众面前,使受众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其次,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新媒体对内容传播几乎不受容量的限制,单位时间内新媒体可以给受众带来海量的信息,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接收信息的种类,享受新媒体带来的定制化服务。第三,移动平台的不断发展是新媒体延伸的基础。互联网覆盖面的扩大和资费的下降,使得人们越来越青睐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而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也简化了信息接收的流程,使人们能够越来越方便地获取新闻内容。

以上是新媒体的优势,也是传统媒体的局限性。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时间固定,内容含量有限,制作成本高昂,编排形式单一,而且电视机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呈现终端,无疑使人们接收信息的方便程度大打折扣。然而,传统媒体也不是一无所长。作为严肃的媒体,传统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远高于新媒体,因而其公信力和权威性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当受众难以判断新闻内容的真实与否时,更倾向于向传统媒体要答案。其次,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上更有竞争力。囿于媒体传播形态的限制,新媒体往往是通过“快”来取胜的,必然在新闻深度上有缺失,而这也是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所在。传统媒体有时间、有能力深度挖掘新闻事实,从而为受众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新闻信息。因此,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深耕内容,扬长避短,开辟传统媒体的新局面。

二、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创新的方向

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对新闻热点的追求是相同的,新闻信息的源头也相差无多。但媒介的性质差异造成了二者在编辑制作和传播形态上的不同。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必须围绕编辑多样化展开,从美学追求和服务受众两个角度出发,开拓出一条属于电视新闻的发展之路。

(一)美学追求

电视新闻是一门艺术,包含了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体验。电视新闻节目包括画面、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元素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因此,编辑在创作时,必须对新闻节目进行多样化的改造,充分体现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追求,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编辑制作技术,电视新闻编辑完全可以在不影响新闻事实传达的情况下,给受众带来更具美学价值的新闻节目。

(二)服务受众

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紧紧抓住受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全覆盖,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更快、更多、更精细、更方便成为人们对信息供给方的要求,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也是传统媒体必须满足的。基于媒介性质,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在紧跟新闻热点的同时,在新闻深度上下功夫,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完完全全地展现给受众,使受众的信息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如此才能赢得口碑和信誉,从而在媒介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途径

(一)精心策划选题,挑选最佳角度

新闻节目的选题必须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创新性地进行筛选,挑选合适的角度进行呈现。以往的新闻编辑在选题时往往过于重视时政新闻,将领导讲话、政府会议视为选题的重中之重。然而,这些新闻的收视率证明受众的兴趣点不在于此。因此,编辑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激发创新意识,跳出固化思维,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从受众需求出发,从老百姓的生活出发,真正展现人生百态、世情冷暖。

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民生新闻,电视新闻编辑都要注重切入角度的选择,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所谓大处着眼就是新闻事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要充分而全面地展现,让读者能够跳出事实本身去了解社会。小处着笔指的是新闻的切入点要小巧,要有爆发力,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他们去了解新闻的全过程。

(二)巧妙编排新闻,创设不同栏目

编辑在设置新闻节目的形式时也要用心思,要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要体现新闻作品的层次感。编辑要在日常的节目编排过程中,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播出组合进行充分考量,使其更能够吸引受众。编辑可以将新闻节目进行细化分类,创设不同的栏目,呈现不同的内容,以满足受众千差万别的信息需求。同时,编辑也可以通过组合编排、对比编排等编排方式,利用新闻素材之间的关系做文章,达到加深受众印象、强调报道内容、完整呈现整个过程的目的。对新闻节目的巧妙编排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服务好受众,以提升节目本身的舆论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做好内容整合,创新呈现形式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必须秉持“内容为王”的观念。尤其是在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谁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谁就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了解受众的口味,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对新闻节目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这是传统媒体区别于新媒体的关键。其次,新闻要接地气。即使要做政策性新闻,也要与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政策的解读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受众能够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内容整合之后,形式也要创新,电视编辑要充分呈现电视新闻节目的美学效果,满足受众对美的需求。编辑在进行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对新闻现场进行立体化的呈现。对于重大事件、主要场合,可以在新闻现场设立直播间,让受众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对于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要及时追踪,必要时可以做连线直播、同步直播,甚至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将新闻信息及时地传达给受众。

四、结语

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从美学追求和服务受众两个方向出发,把新闻节目做得更精致、更贴近、更新颖、更能满足受众需求。只有这样,电视新闻节目才能在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华炜.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137-138.

[2]费敏.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229-230.

[3]刘荟.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4):52-54.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传统媒体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技术与创新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