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兴趣“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8-02-22宁武春
宁武春
(黎川县荷源中学 江西 抚州 344600)
兴趣是学习思维的火花,直接决定着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效率。传统模式的“满堂灌”、“填鸭式”于学生来说完全毫无兴趣可言。因此,怎样用兴趣“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命题。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声情并茂的讲授,师生平等融洽的对话,新颖奇特的引导,幽默手段的运用以及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都能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目的。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点燃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占据着主导地位,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图表结构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的教学设备不断补充和完善,很多现代媒体设备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画面更精彩,内容更丰富,化抽象为具体,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幽默风趣催生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讲解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古诗、名句就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哲理。比如在讲解“学习需要努力的付出”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听了之后纷纷表示赞同,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对这一知识有了深刻的领悟,勤学出真知的道理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有机结合。
不仅名诗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来,助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更要奋斗(孙中山)”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发扬这种精神。
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引用名句名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而且提高了教学实效。
另外,把严肃而庄重的道德与法治问题生活化也不失为幽默课堂的有效手段。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严肃而抽象的政治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道德与法治课自然受欢迎了。
三、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俗话说“触景生情”,这说明情感的触发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如果能够创设出引发学生情感想象的情境,自然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蕴含的情感赋予自己的真情实感创设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我在讲“诚实守信”知识点时,故意提前给学生卖个关子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明天的课堂上老师有惊喜给大家,敬请期待。第二天上课,全班学生神情显得甚是兴奋,我却一本正经装着忘记了似的,拿出课本准备上课。这时只见学生的情绪低落起来,说老师食言不讲信用,说给大家惊喜,现在又不兑现了。看到学生们沮丧的样子,我有意问:“同学们怎么今天一上课就情绪不对呀?”有同学马上说:“老师,您昨天不是说今天要给我们惊喜吗,这哪有什么惊喜呀?”觉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水到渠成,我径直走向黑板写上“诚实守信”四个字说:“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我要给大家讲故事。”同学们一听欢呼雀跃起来。至此学生已对诚实守信这一思想品质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明白了做人做事讲诚信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反之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信任危机的道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自主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参与互动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安排了不少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案例,且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诠释了课本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案例,巧妙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提高技能。比如在讲“合作竞争”知识点时,我把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操场上,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人一组做“俩人三足”的游戏,将两人的一只脚绑在一起,每两个小组之间进行走路比赛。同学们的情绪高涨,个个信心十足。比赛开始了,有的小组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就走到了终点,有的小组掉队狼狈不堪。为什么呢?我让学生们讨论分析。他们发现,有的小组两人非常注意配合,统一节奏一齐发力,所以途中没有出现差错,而有的小组两人之间光顾着快,不注意脚下的节奏,结果快慢不一互相拖后腿,并最终失去了竞争优势。“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参与深刻体验到了合作竞争精神的重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形成和提高学习技能,培养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掘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鲁迅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灵感和智慧。”因此,教师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挖掘学生的兴趣源泉,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总之,巧妙运用“兴趣”这个密码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