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物纪录片对比研究
2018-02-22刘淞菱
刘淞菱 许 颖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082)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纪录片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近些年,以动物为题材的纪录片在全世界深受好评,对纪录片的理解不分国籍、种族、语言和宗教,在欣赏和感觉上不受限制,引发观众对自然的共鸣。
一、创作主题
国外制作的动物纪录片的主题通常来说只是动物,很少出现人类的身影,将动物拟人化更是纪录片频繁采用的表现手法。2011年,BBC推出的《冰冻星球》,9集时长60分钟的纪录片运用纯纪实的手法,记录了北极熊、虎鲸和帝企鹅等极地动物的成长、求爱和繁衍的艰辛过程。纪录片在科普的同时尤其注重把极地动物的完整故事呈现给受众,并且非常重视细节处理,比如一头雄性北极熊勇敢击退10多个情敌,身披血渍和伤痕最终抱得美人归的场景。这些动物从始至终都作为主角活跃在画面中,真正实现了本色出演。
中国的动物题材纪录片,往往兼顾动物和人,更多的是借动物的视角来表现人类。我国纪录片关注的不仅是动物的生存状况与生活场景,还有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映射人类的发展变化和思想变更,纪录片中教育色彩浓厚,启迪警示含义贯穿始终,希望在动物题材纪录片中融入更多的人文价值。包括近些年出现的优秀国产纪录片《英与白》《孤岛守护人》和《野马之死》等,都侧重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二、镜头画面
国外纪录片尤其是BBC,以精良的制作、先进的拍摄技术、美轮美奂的画面代表全球同类影像制品的最高水准,每帧都如壁纸的镜头画面征服了全球观众的视觉感官。回归纪录片本身,生物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包括《南太平洋》《地球脉动》和《冰冻星球》都是对地球壮美景色的赞礼。BBC的纪实精神和人文主义一如既往,没有任何特效,也没有剧本情节、矛盾冲突,却能依然深深吸引观众,靠的就是镜头的精心攫取和画面的震撼真实。当然这些都需要依托高科技仪器和摄像手段,这同时也是我国纪录片目前的短板之一。
除装备技术限制外,国外镜头选取和画面更具有视觉丰富性,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视角,都可以做到波澜壮阔或是细腻唯美,而国内纪录片的镜头多以远角为主,全知视角的连续拍摄,缺少节奏的变化。这在《野性的呼唤》中体现得比较明显,过于强调山河的壮美而忽略了对动物的细节刻画。
国外纪录片同样重视动物主体本身的视觉张力,在《地球:神奇的一天》中,最经典的“蛇追蜥蜴”,追逐戏的精彩程度堪比很多动作片,观众会为蛇的迅猛而惊叹,为蜥蜴的命运悲叹,这样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画面是纪录片需要有的。我国纪录片多为平实记录,缺少富有感染力和冲击性的镜头,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国外在镜头视角选择上,极力追求拟人化以及视觉奇观的效果。比如美国探索频道的《神秘大沼泽》中,两只晰蝎打斗时,连续使用多个固定镜头展示两只晰蝎的动作,精妙之处在于打斗中间插入了两个以两只晰蝎视角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的插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同时也传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三、叙事方式
国外纪录片在记录动物日常生活时,经常会采取“故事世界”的叙事方式,将动物拟人化,从微观的一天的作息,到宏观的成长求偶和繁衍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叙事主体和线索。BBC在《南太平洋》中,详细记录了虎鲸如何采取车轮战捕食鲸鱼的过程,其中包括虎鲸幼崽的观摩学习过程,以幼崽的第一视角和口吻来描述整个捕食的细节和步骤,细致入微,增强了趣味性,同时将事情叙述得清晰明了。注重悬念的设计,将纪录片打造成各种富有情节和悬念的剧情片,在《深蓝》中同样记叙了虎鲸捕食灰鲸的过程,当虎鲸改变追捕策略转攻小灰鲸的时候,这个场景自然会令观众提心吊胆。
美国在2009年拍摄的警示性纪录片《海豚湾》中,开题便设置悬念:“我们本来确实想用合法的手段来拍摄这个故事。”这个海湾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这是观众最想知道的,也会被吸引着继续观看下去,同时还营造了紧张的气氛,使整部影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豚湾》直观甚至有些血淋淋地展现了日本某个小村庄对海豚的残忍杀戮,成群的海豚被渔民们用船只驱赶到封闭的水域,幸运的海豚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训练师们挑走,剩下的不幸儿就要被无情的捕杀成为盘中餐。在水中奋力挣扎的海豚和渔船上面无表情的渔民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类就是这样的漠视生命。被血水浸红的海面渐渐变成深褐色,海风一过带起浓重的腥气。这些场景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身的行为。
纪录片以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拉近观众与动物的距离,与动物同呼吸、共命运,并且可以站在动物的立场来看它们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作出生存取舍。中国的纪录片往往以教育和科普为主要目的,为了探索隶属纲类、目类和科类动物的习性,故事化不够,更多的是寓教于景。以这种定位创作出的纪录片缺乏故事情节和引人入胜的悬念,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四、制作理念
动物纪录片根据其内容的表达,侧重点大致可分为“客观呈现”以及“以人为主的野外探索”两个类型,这也容易导致中外在动物主题纪录片上制作理念的不同。首先是在主角选取上,国外会选择比较冷门的动物种类进行记录和描述,而国产纪录片大多选择的对象是知名动物或者珍稀保护动物,以热门来吸引受众。
此外,我国还缺少“以人为主的野外探索”为主题的动物纪录片,近些年来风靡世界的美国探索频道的《荒野求生秘技》就是其中的代表,惊险刺激,趣味十足,丰富了观众的知识和眼界,也掀起了此类纪录片的热潮。探索频道的纪录片风格与定位可以归为“纪实娱乐”,很大程度受到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影响,为满足受众的需求,将故事性和知识科普性完美地融为一体。更多的是将纪录片看成商品,重视故事性和视觉冲击力,跟随主人公进行野外探险更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从而对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新型纪录片已经成功开启纪录片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新方向。
而以英国BBC为代表的纪录片科学严谨,发人深省,给人以意味深长之感。它更注重故事的讲述、悬念和冲突,最终形成相对闭合的结尾,这也是最普遍的模式。注重艺术性和社会意义,这种对艺术的坚持和投入也是BBC纪录片长盛不衰并且越走越远的原因之一。而探索频道纪录片的创作理念是追求最大化地实现娱乐纪实与商业追求的完美融合。
我国纪录片更多的是通过动物来表现人类。动物纪录片往往被做成传统的科普科学纪录片,像教科书般一丝不苟,过于强调人类和客观呈现,容易造成题材的单一和叙事的枯燥。纪录片的制作理念更应该趋向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完美融合。
五、结语
在国际纪录片产业大环境下,动物纪录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逐渐走上荧屏,增强了纪录片的视觉感染力和三维体验。以2017年暑期推出的《地球:神奇的一天》为例,这是由中国、英国联合制作,BBC地球影业出品的自然纪录电影,用一天中太阳的轨迹作为串联整个故事的主线,讲述了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在日月的交替、随着太阳的起落中出生、成长的故事。在业界饱受好评,是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典范。通过这次合作,我国纪录片也会了解到和国外顶级纪录片制作的差距所在。通过分析我们应该明白,重视观赏性,叙事更加清晰,增强商业意识,提升观念和技术,能更好地创作出质量精美的纪录片。总之,动物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需要多方的努力。
[1]何子掸.野生动物纪录片发展进程及现存问题浅析[J].新西部,2015(6):101-102.
[2]冯欣.动物纪录片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9-82.
[3]武维娟.浅论动物纪录片及其拟人化风格[J].现代传播,2007(5):165-167.
[4]吴保和.记录的力量:当代世界纪录片[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458.
[5]毕苏羽.浅谈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人文情感表达——以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为例[J].中国电视,2009(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