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播音员主持人的采、编、播
2018-02-22王瑷珲
王瑷珲
(密云区广播电视中心,北京 101500)
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涉及的社会面较广,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多元化的知识、清晰的思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传播信息。
对于在基层工作的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只会在配音间配音、在演播室录制节目、在新闻采访现场出镜已不能满足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只有拿起话筒能说能采、提笔能写、扛起摄像机能拍、看着稿件能编辑的全能型人才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隔行如隔山,新闻的采、编、播等环节的专业性很强,播音员主持人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转型是非常困难的。既然学习专业知识很难一蹴而就,那么我们首先应该端正态度、立场鲜明,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发挥好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平时多学、多看,用心、用脑、用情参与其中,这有利于我们成为全能型人才。
一、采访要用心
就区县电视台来讲,新闻采访普遍是由一个文字记者和一个摄像记者搭配起来开展工作。文字记者主要负责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如了解背景、与采访对象沟通、列采访提纲等,采访回来后写出新闻稿;摄像记者则负责拍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会用到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摄像方位高度、摄像机的运动方式(推、拉、摇、移),之后再根据稿件对新闻进行粗编,领导审看后上传给编辑部门。当然,也有一些电视台存在采访和摄像由一个人或者多个人完成的情况。就笔者所在单位而言,一条新闻是由两个人完成的。为了让我们成为全能型人才,新闻节目中开设了一个专门由播音员主持人完成的板块,虽然只要求我们在采访环节负责文字记者的工作,但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参加工作以来,播音员主持人或多或少都参与过新闻采访活动,但采、编、播结合的模式还是第一次尝试。这种模式对专业水平的要求虽然还没有达到专业记者的标准,但依然讲究新闻内容贴近百姓、紧跟主题、生动鲜活,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可想而知。采访要用心做好前期策划和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笔者记得这样一条新闻,它讲的是全区养蜂产业如何带动蜂农增收致富的故事。这方面的内容之前有记者写过,当笔者接到这个选题的时候,考虑从蜂农和观众等几方面入手:蜜蜂如何酿造香甜的蜂蜜、蜂农如何增收致富、观众看到后会有怎样的触动和想法等。有了构思之后,笔者开始列采访提纲、与被采访对象联系、与有关部门沟通,待一切准备就绪便进入当天的采访环节。笔者用主持人这个身份进入养蜂户家中,穿梭在成千上万只蜜蜂中间、与蜂农一起收割蜂蜜等。在身临蜜蜂世界时,笔者把之前撰写的稿件改了又改。这条新闻从接到选题到完成稿件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播出后反响很好。通过不断挑战自己,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不仅要肯学,还要用心,这样做出来的新闻才有血有肉,进而才能深受观众喜爱。
二、编辑要用脑
广电行业里的编辑一般分为文字编辑和制作编辑两种,文字编辑主要负责当天新闻文字稿件的排版和校对工作,制作编辑则要把文字编辑排版好的整组新闻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制作好。就笔者所在单位而言,记者的粗编和编辑的精编相辅相成,而笔者所说的“编”是指粗编的部分。当前笔者所在单位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电视媒体中的最新版本,刚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还不是很熟悉操作流程,因为要把拍摄回来的镜头、同期声等加以剪裁,并按照一定的结构把它们组接起来才能完成剪辑工作。工作人员只要认真学,就能很快掌握一些简单的编排手法,如删减音频、视频、同期声,打字幕,考虑画面之间的转换和切换景别等。例如,在编辑题为《互联网+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新闻时,采访的电商较多,电商经营的种类比较全,还有笔者在现场主持的画面,这些内容要按顺序剪辑和编辑,使整条新闻看起来层次鲜明、内容完整。面对上述要求,笔者这个门外汉着实为摄像老师带来了麻烦。最后在笔者剪辑、编辑为主,摄像老师全程细心指导为辅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条新闻。这使笔者认识到编排新闻与撰写采访稿件不同,除了要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之外,一些画面镜头的铺设对应还要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
三、播音要用情
笔者在播音主持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多年,开展播音主持工作得心应手,播报的稿件和主持的节目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这些主要源于笔者对专业和本职工作的热爱。笔者在校学习时,老师不止一次强调播音是二次创作,在参加工作之后笔者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所以在播报稿件的时候笔者会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近两年,通过参与采访,笔者领悟到在播报稿件时想象中的身临其境和实实在在的深入其中,两者的差别不是走没走心,而是用没用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想象是事物在头脑中的重新分解、组合,也就是一个组合、加工、改造自己脑海中已有的表象,进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过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调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种特性,表达某类事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另一种是改造、综合出现的表象,把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特征组合在一起。人的想象可以分为两种: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笔者以前很少外出采访,所以在播报稿件时基本是靠创造想象来达到理解稿件的目的。创造想象包括视觉想象、听觉想象、运动想象和情绪想象。它不仅是客观刺激与相关事物原有的再现,也是创造性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往往是受事物的启发,调动头脑中原有知识的储存、形象的积累,重新分解和综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新形象,即通过创造想象产生一种新事物。
而再造想象是有客观刺激头脑中就会产生相关事物的形象,它们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以记忆为原料,从过去的工作、生活感知中获得养分,包括事物的印象、行为动作、情感体验、情绪记忆。笔者在采访之后再读稿件,就会达到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互作用的境界,以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记得在采编全区栗农通过种植板栗走上致富路这条新闻时,天下着雨,虽然不大,但进行室外采访需要撑雨伞。原本我们想改天再采访,但由于板栗收购点收购板栗的时间不变还是坚持当天完成采访,最终我们决定驱车40多公里赶到某个乡镇的板栗合作社。由于路面湿滑,难以加快车速,等我们开车抵达目的地时已有部分零散的栗农送板栗来了,笔者连忙下车拿着话筒开始了出镜采访。这时天还下着蒙蒙的小雨,随着采访的进行,天公作美,雨停了,栗农拿到钱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笔者心里也暖暖的。感谢这场小雨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采访环境,我们打心底替勤劳的栗农们感到高兴。再读到这篇稿件时,看到栗农拿到卖板栗的钱的文字描述,笔者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细雨蒙蒙的天气,在山脚下的农民合作社里,拿到钱的栗农笑容满面。这条新闻播出之后收到了许多赞美。近几年来,采编播结合的工作模式已成为一种常态,对于笔者播音水准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十余载的播音主持生涯中总会遇到瓶颈,通过拓展业务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进而顺利突破瓶颈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十余载的播音、十余载的主持、十余载的自我认知,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笔者可谓经验丰富,但在采访和编辑新闻方面,笔者只是一个刚刚踏上战场的新兵。昨天的奋斗是今天的基础,今天的努力成就明天的笑容,笔者会在以后的采、编、播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思路,做出内容丰富、题材新颖、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电视新闻节目。
[1]翁如.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6-116.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