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疫情信息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2018-02-22吴德芬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息员公共卫生传染病

吴德芬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附属医院,湖北 襄阳 441021)

县、乡疫情信息员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早发现者、监测者和报告者,也是具体处理措施的承担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县、乡疫情信息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和应急处置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其中一员,结合本地实际和实践经验,就县、乡疫情信息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谈几点拙见。

一、县、乡疫情信息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一)哨兵作用

有病投医自古如此,无论是重大疫情还是不明原因的疾病,无论是重大中毒还是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大多数都是以病人的身份到医疗机构就诊,所以医疗机构是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哨阵地,疫情信息员就是前哨阵地上的前哨兵。他们通过对各临床诊室报告的传染病个案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分析、判断,实行预测、预警。因此,疫情信息员对事件的敏感性、事件的发现及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和处置至关重要。

(二)排头兵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疫情信息员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始终走在最前面,是处置事件的先头部队。在疫情控制现场进行病例个案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时,他们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尽可能把资料调查详细;在流行因素调查和流行原因分析中,他们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以了解疫情暴发原因,寻求防控对策;在疫源地处理和效果评估中,处处都会留下他们的身影,到处洒下他们的汗水。

(三)枢纽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意外性和危害性,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疫情(或事件)的信息,对事件采取有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起着重要作用。疫情信息员作为中心枢纽人物,将从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后,把事件的发生、发展信息及时、准确反应到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四)宣贯作用

疫情信息员不仅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能力,而且还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除此外,还具备一定的宣贯能力:一是向广大群众传递各类疾病防治信息;二是向决策机构积极参谋,拟定各类防控预案;三是向基层医务人员宣贯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知识。所以说,疫情信息员不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骨干力量,而且是决策机构的好参谋,广大群众的良师益友。

二、县、乡疫情信息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不足

目前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网络已建立到县、乡(镇)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已覆盖县级,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平台。但人员匮乏是目前县、乡(镇)两级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乡(镇)防保组力量极为薄弱。襄城区2009年根据鄂编发[2009]26号文件精神,结合该区实际,每个乡镇按1.4‰标准核定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人员,而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仅占定编人员中的12%,这些人员要承担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他(她)们除了每天收集、上报传染病个案信息外,还要兼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如儿童免疫接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妇女儿童的管理、老年人管理、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等等,繁重的任务使他们只能对每天收集的传染病个案疫情上报了事。

(二)知识匮乏

襄城区有县、乡两级疫情信息员1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中专学历(含高中)15人,其他学历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7人;公共卫生专业3人,医学专业6人,护士专业4人,检验专业3人,放射专业1人,其他2人。这些人多未受过专门的现场流行病学和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培训,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只能简单操作疫情报告系统进行数据的报告,根本无法对收集的疫情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预测、预警。特别是乡镇级疫情信息员本来就专业不对口,即使是办一期培训班,也受时间限制,授课内容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操作过程,无法接触系统理论,知识得不到更新,停留在报报疫卡、统计一下发病数的基础上,无法用图、表等分析工具进行常规分析和疫情预测、预警。这与魏晟等人对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分析能力的现状进行的调查和分析一致。[1]

(三)能力低下

表现在:一是反应不灵敏。疫情信息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够强,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收集、报告、汇总、分析,开展预测、预警。二是处置不合理。疫情信息员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疾病诊断能力、现场调查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四早”措施落实以及疫点处置能力远远跟不上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求,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管理手段落后,“重处置”、“轻预防”,常常顾此失彼。三是决策能力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事件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提出科学决策的建议。[2]

(四)待遇不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杂多变,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都不可预测,灵敏的监测系统和完善的事件报告系统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所以疫情信息员在节假日、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里必须值班,坚守在岗位上,手机24小时内必须开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信息通畅。但在落实相关加班费用和手机补贴时大打折扣,特别是乡、镇级疫情信息员根本就没落实,导致县、乡两级疫情信息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充实调整基层疫情信息员队伍

一是国家大专医学院校要在今后的招生计划中,注重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或者采取定向培养形式,多培养一些适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人才。二是从现有医务人员中,把一些业务能力高、责任心强、懂得计算机一般操作且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充实到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中来,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需求。

(二)努力提高疫情信息员业务素质

针对县、乡疫情信息员业务素质存在一定差距的状况,要制定培训规划,采取逐级培训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讨论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分为4个层次:一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如现场流行病学描述、现场调查的个人防护以及现场调查方法、调查报告撰写等。二是理论知识的更新,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新《传染病防治法》特点、疾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分析软件在现场调查中的应用等内容。三是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有代表性的和近期发生的案例,通过逐步引导方式,提高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疫情信息员进行应急演练,使之严格按照应急处置规范,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真正做到常备不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三)落实疫情信息员待遇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和提高县、乡两级疫情信息员的待遇,建立激励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充分调动疫情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疫情信息员加班时,参照《劳动法》中对加班规定,合理解决加班工资。此外,还要按有关规定解决疫情信息员电话补助和预警手机所开支的费用,稳定基层疫情信息员队伍。

参与文献:

[1]魏晟,廖巧红,聂绍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分析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3):347-348.

[2]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59.

猜你喜欢

信息员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