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理念下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基于原则与流程视角
2018-02-22廉东昌
廉东昌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内容依托教学理念(Content-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简称CBI)是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一种外语教学理念,也是第二语言和外语课程设计的一种新理念。[1]其中,CBI教学研究是研究热点,以“CBI、英语、教学”3个词作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搜索能检索到568篇论文(截止到2018年1月),而课程开发研究则很少有人涉猎,以“CBI、英语”+“课程开发或课程设计”4个词作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搜索仅能检索到7篇论文(截止到2018年1月)。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重点分析CBI理念下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下文简称为“CBI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开发流程。
一、“CBI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CBI课程开发”既是校本课程开发,也是语言类课程的开发,因此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适用于“CBI课程开发”
“CBI课程开发”尽管采用了内容依托教学的课程开发理念,但其实质还是一种校本课程开发。因此,符合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需要确立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实施和评价学习内容等。[2]
(二)国家课程纲要是“CBI课程开发”的根本指导
“CBI课程开发”要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3]就高职英语而言,国家课程纲要是“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三)“CBI课程开发”遵循 Stoller等提出的“六T”法
“CBI课程开发”遵循Stoller等提出的“六T”法,即主题(themes)、课文(texts)、话题(topics)、线索(threads)、任务(tasks)和过渡(transitions)。在课程开发时,要确定或设计贯穿于各个单元的theme(主题),选用大量真实的语料作为text(课文),以topic(话题)为载体进一步细化主题,以thread(线索)将一个个不同的话题或一个话题的不同部分有机地、紧密地串联起来,以tasks(任务)为驱动贯穿每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以transitions(过渡)实现主题中各个话题的自然转换。“六T”方法中六个因素紧密相连,使得CBI教学模式更加完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语境。[1]
二、“CBI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明确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哲学是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前提,而如何设计校本课程,关键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方法。[4]
从基本流程上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开发程序等均适用于“CBI课程开发”,同时语言类课程设计模型也同样适用于“CBI课程开发”。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吴刚平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包括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等6个方面,[5]而语言类课程设计模型包含了需求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授课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学材料设计、授课安排、课程评价等方面,二者有很高的一致性。
(一)需求分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离开了对学生的调查,校本课程开发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所以,首先要对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与客观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依据课程要求来确定符合学生的语言基础目标、语言能力目标、跨文化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6]在CBI理念下开展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如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课堂观察等,全方位实地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内心需求,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4]
(二)教学环境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院的课程资源,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由学院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做好教学环境的分析。[7]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在CBI理念下开展教学环境分析,主要分析学校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见、英语师资分析、教学设施、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教学氛围等。同时要通过对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而以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确定实用教学内容,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CBI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寻求在语言和内容目标方面达到平衡,以完成“语言和内容学习的双重使命(dual commitment)”。[8]明确课程双重目标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在内容和语言这两方面实现绝对平衡,而是要根据课程任务和学生需求合理进行设定。
例如,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可适当增强语言方面的目标,而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就要对内容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在第一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面向职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主要使用主题模式,第二阶段则增加行业知识,使用主题模式和附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
根据CBI理念,高职英语的教学要将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使英语课程教学能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服务,因此,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工作需求,又要考虑到学生英语知识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及需求,教学内容可以是文学、艺术、教育、哲学、环境、生物、航天、信息、历史、旅游等等。例如,针对旅游专业,教学内容可以是接待游客、安排住宿、景点讲解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与CBI理念相吻合。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还需要注意对内容难度的控制,要同时兼顾Krashen“i+l”原则以及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原则,使教学内容难易适度。[9]一方面,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宜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教学中的内容材料选择应以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主,兼顾趣味性,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词汇、短语甚至句型结合到英语实践中去。
(五)教学策略设计
在教学策略上,在Stoller六T法课程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其中的话题(topic)和任务(task)这两个核心开展以下一系列教学活动。
课前阶段:按照设计好的教学主题,如校园主题、文化生活主题和语言学习主题等,教师给学生布置适度的课前任务(task),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协作学习,初步了解话题(topic),并能够完成基本的听说读写等练习。
课中阶段:在完成释疑和重点讲解之后,教师要利用真实可信的目标语材料设计真实的交际任务(task),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汇报展示等,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考虑到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不太好,在训练学生说和写的能力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可以从单词开始,再到短语、句子。[8]
课堂教学尽量用外语授课,但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学生不能听懂时要及时使用双语。此外,要摈弃逐句翻译的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依赖于中外互换的“翻译式”教学。
课后阶段:在课后阶段,围绕话题和任务,安排学生巩固与拓展性练习,并通过角色扮演、拍摄视频等方式编排为对话、短剧等,作为后期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
(六)课程评价
根据Kasper的研究,CBI模式下的学生必须完成“会话层面上的任务”,而对某些技能的测试也必须置于特定的真实语境下。[10]因此,课程测试的内容应该基于真实语境下的会话测试,学生需要整合信息,形成和表达自己对某一主题的见解的能力,而不是分析目标语的语言层面上的结构。[11]
此外,CBI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12]因此,在课程评价方面,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考核实施以教学评价量表以及教学档案袋为主要载体,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进展、教学问题、阶段性测试、汇报表演等多种途径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CBI课程开发”的原则与流程是“CBI课程开发”策略中的重要内容,把握好上述原则,按照上述基本流程进行课程开发,使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内容依托教学的设计理念,并在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诸多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从而达到CBI理念下高职英语校本课程的设计目标,为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