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建设模式与方法思考

2018-02-22陈文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商业街巷子襄阳

陈文俊,彭 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襄阳北街地缘优势与现状

北街地处襄阳古城核心地段,经过2 800多年的岁月变迁,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及商业贸易地缘优势。但北街发展现状已经背离了初衷,已不符合“四个襄阳”的发展规划。

(一)历史人文及商业贸易地缘优势

襄阳北街经过长期社会人文发展,形成了曲直合度、宽窄多变的街巷布局。街巷亲和宜人,空间蕴藏着活力和趣味。

1993年、2001年,襄阳市政府两度对北街进行修建整治。初衷是将北街打造成一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朴典雅风韵的商业步行街,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周边商贸繁荣。改造后的襄阳北街全长780米,宽7米。现有业主200多户,300多间门面,已成为古襄阳城内最繁华的街道,也是游客来襄阳必到之处。

北街尽管都是少经岁月的新建筑,但并非凭空臆造的仿古街,许多建筑都是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古城墙、昭明台等都是襄阳著名的旅游景点。北街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厚重感,也有热闹的商业氛围,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北街可充分利用自身及周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商业资源,建构民俗文化商业街区,打造襄阳民俗文化游,对促进襄阳旅游产业发展,带动鼓楼商圈繁荣意义重大。

(二)襄阳北街发展现实状况

北街长期存在文物保护不够、商业经营不规范、文化味不浓等问题。北街作为仿古街,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缺乏特色的普通商业街。

1.古朴端庄建筑风貌被破坏。

商家任意改造北街原有仿古建筑风貌,原来古朴的门廊和窗户几乎全部被打掉,代之以明亮的玻璃幕墙,商家门店空调室外机分列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只剩下一个檐牙高啄的屋脊,成为一个单纯的仿古符号。

北街大幅度的“变脸”改造至少有7家,小幅度的不协调装修可以说是普遍现象。本来仿古一条街韵味十足,古朴端庄,但如今满街是时髦装修及现代广告。仿古一条街在“古”字上大打折扣,让人感受不到遗风古韵。

2.业态缺特色,文化品味低。

北街商业业态分布缺乏规划,低端业态聚集。北街商户入驻门槛低,商品上不了档次,随意性大,流动快,很难形成独特的业态风貌。

到了北街,看到的是随意混乱的店面招牌,听到的是各类嘈杂揽客的叫卖声和不悦耳的音响。街道两边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和三轮车随意停放。好端端的仿古街,俨然成了一个城乡集市。

3.文化资源保护不够。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自然有着丰富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我们缺乏对襄阳本土文化的正确认识,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北街许多历史文化资源被现代商业氛围淹没。

例如昭明台是北街的南大门,也是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昭明台西侧被两家商店占据,大幅广告占据大半个外墙,其图案与博物馆搭配极不协调。

北街26号单家祠堂也被一家服装店使用,门内的两个天井已被改造封闭,里面摆放着男女式服装。用来会客、迎宾的前厅成了收银台。作为议事宴客的后厅也未能幸免,明清建筑中常见的回廊也无处可寻。

北街古玩城,几乎变成了小吃城;紧邻其后的杨家花园内一棵登记在册树龄430多年的桂花树,也时常被晾晒的衣被遮盖。

紧挨临汉门的北街126号,是三栋相连的单家府邸。1993年北街修建之时,此处规划为三国人物蜡像馆,现在成为某单位办公场所。

二、襄阳北街背离初衷发展的原因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资源整合、商业地产规划、街区主题定位、业态分布及商业氛围营造等诸多方面都要统筹考量。如何处理好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历史文化氛围与商业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商圈规划没有确立北街的引领地位

在襄阳城市商圈中,商业街雷同,缺乏鲜活个性。襄阳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以人民广场商圈、长虹路商圈、万达商圈为主,以襄城鼓楼商圈为辅的定位是不合理的。从其定位我们看不出各个商圈的特色。“鼓楼商圈为辅”是“以鼓楼商场为龙头,以北街为龙身”,北街就成了“辅中之辅”了。[1]北街没有起到带动周边发展的引领作用,次街及巷子胡同文化及商业活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北街后天成长“营养不良”

北街后天营养“三缺”,使其发展走向背离了改造时的初衷。

1.文化缺主题。

北街业态低端,混乱不稳,缺乏品格和特色。造成北街文化品位的缺失与错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文化主题定位。商家经营项目缺乏选择,各自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意发展,经营行为随意。各种低端广告和店面招牌遮蔽了仿古门窗,甚至改造原有仿古建筑。破坏性的发展,使北街“古不像古,今不像今”。[2]

2.资源缺整合。

北街发展缺乏与胜利街、古治街等周边商业及文化资源关联思维,与其相连的街道、小巷、胡同很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北街初衷定位为仿古步行街,由于后期对其周边肌理文脉资源缺乏梳理,次街及巷子发展规划没有及时跟进,无法形成整体合力。[2]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北街自身的特色也渐行渐远,不知不觉已被淹没在现代商业大潮中了,成为南北通直孤立的一个普通商业街。

3.管理缺主体。

北街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没有发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文化商业街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襄阳市政府曾多次成立北街工作临时指挥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北街管理与保护意见,使不少问题至今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防火通道畅通问题;车辆进入、停放问题;商业音响噪音问题以及电线裸露杂乱影响形象问题等。

这“三缺”,导致襄阳北街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商业街区风貌,其文化、旅游、商业等综合带动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襄阳城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商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襄阳北街开发模式与方法思考

北街的发展,应放到襄阳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大框架中规划,应与周边街道巷子发展一并考量。通过差异化、协调化主题项目建设,街道巷子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形成襄阳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促进鼓楼商圈的发展。

(一)确立北街在鼓楼商圈的龙头作用

调整之前襄城商圈以鼓楼商场为龙头、以北街为龙身的定位,把北街、南街、古治街,作为一盘棋来统筹规划,形成以北街为龙头、以胜利街为龙身的发展格局。依托北街、南街以及昭明台、大成殿、谯楼等景点,将南街、北街打造为襄阳第一文化大道,北街的龙头引领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二)明确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主题定位

主题是文化商业街灵魂所在,是街区特色的集中反映。它规范商业业态行为,指引商业街发展方向。襄阳北街应以“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为其形象主题定位,构建以襄阳民俗文化为主、外地民俗文化为辅的商业街区。

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包含三个要义:一是较好地体现一定的民俗特征,有别于其他商业街;二是由“点”、“面”、“线”构成的网络区域,不是一个孤立的街道;三是生活性街区,有一种长期形成的开放居住状态。[3]在文化上,突出民俗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组合;在功能上,侧重于休闲购物、主题餐饮、时尚休闲及民俗体验活动。

(三)整合资源,构成“点”、“面”、“线”结合的网络化商业步行街

梳理北街物理及文化资源,合理运用北街空间形态。遵循民俗风情与商业繁荣、文化保护与和谐宜居相统一原则,科学规划街巷重要节点。连接街道巷子胡同“线”;规划特色业态区“面”;亮化历史遗迹“点”,打造“点”、“面”、“线”结合的网络化商业步行街区。

1.连接“线”,即疏通次街、背街及巷子胡同。

改造百年老巷,提升北街巷子胡同整体民俗风貌,分步骤打通北街南北东西背街的道路及与之相关联巷子胡同。改变北街一条直街两面铺的单调街道模式,开发北街纵横交错的巷子胡同,延长拓展文化商业街区活动空间。

在北街临街门面背后修缮适当的通道,既可以解决居民生活和商家进货的交通之需,也基本可以解决北街防火通道的老问题。在打通背街巷子胡同时,可一并解决小区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及电线网线私搭乱建问题。设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位置,为引进文化商业业态创造条件。

2.规划“面”,即合理分布商业业态。

根据街巷历史肌理文脉及现行商业发展,以高端业态进主街次街、低端业态进巷子胡同的原则规划业态空间,形成特色业态集群。

(1)主街限制低端业态,打造老字号品牌一条街。北街东侧业态主要经营全国各地特色品牌商品;北街西侧主营襄阳及外地老字号产品。品牌和老字号入住北街,可以形成群体效应。这既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增添北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提升北街业态的品格。

(2)北街附二路已经初步形成小吃一条街,但到了雅斯超市后面成了断点。拓展北街二路小吃业态与鼓楼巷连接,形成民俗饮食区域,可以带动鼓楼巷、铜鞮巷和石壶巷商业发展。

(3)北街北端内环路东段,业态规划为茶楼酒吧文化街。这些大大小小的茶楼酒吧,与汉江观景区相呼应,热闹非凡,晚上更为迷人。其业态的延伸,可以与古治街关联,形成跨区域的民俗饮食文化街,从而带动荆州街商业的发展。

(4)管家巷位于北街东侧,起于新街,折向西止于北街。巷内曾分布着裴山庙、土地庙、四贤祠、黄经堂等民俗事项场所及私学等旧式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对管家巷进行全面改造,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完善旅游休闲功能。展示襄阳传统小吃如襄糖、清汤、米粉蒸糕、红糖饼、石花粉及传统工匠如纺织印染、修补缝纫等,将其打造成具有浓郁市井风味的古老街巷。

(5)仁义巷两侧横街窄巷很多,保留着不少原有居民,处处流露着老襄阳的生活方式与格调,民俗味浓。单、杨两家的仁义故事,使得这条巷子民风古朴纯正,人人称道,可以开发民俗居住文化体验区。

(6)徐指挥巷可以规划为老行当街,展示日常生活中正逐渐消失的传统行当,如竹器坊、木匠铺、老酒坊、裁缝铺、弹棉坊等。这些老行当,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记叙了历史的昨天,很有怀旧的味道,深受游客喜爱。

(7)卉木林巷可借助昭明小学的文化气息,业态规划应体现特色文化创意作坊及读书故事吧。可采用前店后坊经营模式,提高游客参与性和趣味性。创意产品有较高的格调,深受现代年轻人青睐,充满文艺小清新范。

(8)新街起着传承传统工艺的作用。沿街商铺开设如刺绣、雕刻等艺术工作室,形成古玩字画文化一条街。

(9)背街巷子节点,保存适当游动摊位。如糖画、泥人、吹糖卖花鞋、绣荷包、剪纸绘画等民间手工艺摊位。这些特色摊位,既增加了背街巷子死角的活力,又可连接业态空间的断点,保证商业网络的连续性。

3.亮化“点”,即保护历史文化遗迹。

北街历史遗迹,与错落的仿古建筑群一起构成北街独具风情的历史景观面貌。这些北街特色景点,让游客停留脚步观看品赏。

(1)保护北街古城的文化符号。对破坏北街原有风貌的行为,如店面的胡乱装修、电线的私扯乱搭、广告招牌的违规设置等要予以清理整治。恢复北街飞檐错落有致、门窗花格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

(2)修缮北街历史文化古迹。北街散落的历史遗产,都是北街的重要文化资源,为北街商业街区增添了不少古老历史文化气息,对于游客具有巨大的诱惑性。[2]如恢复杨家大院和单家祠堂原貌,保护百年桂花古树等,并将此理念进一步延伸,吸纳更多的文化要素。昭明台、古城墙、护城河、临汉门、夫人城、瓮城等都是古襄阳标志性建筑,市民和游客在这些景点停留、观赏,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3)设立小型特色民俗文博馆。利用历史文化遗址设立博物馆,展示民俗文化。例如,2017年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有限公司将北街内环路1号改建成楚酒文化博物馆。不仅向市民和游客展示了企业形象,也为北街增添了浓厚民俗文化气息。

(4)北街与新街的交汇口是北街中心地段,也是街道巷子的重要节点。在这里可以建一个文化小广场,设戏楼,白天定时展示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可以留住游客,给北街聚集人气。

作为民俗文化商业步行街,创造适合驻留的休闲漫步街区,营造适度宜人的共享空间。看古城、步古街、品民俗风,市民和游客在休闲、互动、体验中进行消费,让市民和游客逛北街有真正的获得感。[4]

(四)明确管理主体,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政府主导,明确管理主体。整合北街的管理资源,发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文化商业街区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制定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管理与保护办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提升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管理品质。

1.明确北街管理与保护的主体。

(1)方案一:成立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管理处。北街是襄阳市重要的形象载体,北街目前的问题,不是一个北街居委会或古城办事处所能解决的,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北街的管理主体问题。[2]可建立以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北街管理处,授之以权,加之以责。通过专责管理机构的服务和引导,加强与城管、卫生、工商、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使北街的管理规范化。

(2)方案二:成立北街民俗商业街区管理公司,或交给有实力的管理公司托管。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把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当做一个风景区整体统筹规划管理。改变北街业主各自营运、缺乏资源统筹的零乱局面,统一定位、统一招商,对店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

(3)方案三:政府可以通过招商等方式确定营运主体或吸纳社区居民以股东的方式参与营运及管理。这样组合成的利益共同体,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保护文化资源,还可以形成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良性循环的营运效应,实现旅游发展与社区受益的双赢局面。

2.制定襄阳(或北街)古迹景点保护管理办法。

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对襄阳古城的管理和保护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与评估,对存在的问题作客观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尽快制定暂行办法。

3.加强对进入北街的车辆管理。

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是一个步行街区,对于商户运送货物的机动车辆应限制路段和限制时段进入;对于商户上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规定停放区,严禁停放在商户门口;对于游客的使用非机动车进入北街,也要限制路段。如此,可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一个轻松自在、漫步休闲的旅游购物环境。

四、结束语

通过对襄阳北街先天及后天条件的相关性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只要科学统筹谋划,逐步整体推进,打造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实现北街建筑仿古化、商业区域化、业态民俗化、购物步行化,促进北街高品格发展,使之成为襄阳的一张名片,带动鼓楼商圈文化商业的繁荣是完全可行的。

襄阳北街民俗文化街区的构建,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实践项目。其运作体系涉及众多关键因素,需要诸多部门协调统筹。项目要想落实到位,还需要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

猜你喜欢

商业街巷子襄阳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完美小店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李晶晶作品
神秘的包裹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