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党报标题制作

2018-02-22倪训强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党报日报

倪训强

(重庆日报,重庆 400010)

在新媒体传播日益普及的今天,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成为大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2015年零点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90.7%的白领群体和78.8%的中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此外,58.7%的城市务工人群和53.7%的县城民众获取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即便是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中老年群体,也有25.4%的人以互联网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为了提高传播效率,扩展舆论宣传阵地,近年来,党报纷纷开辟了自己的新媒体。例如,重庆日报开辟了“理论头条”、“重庆日报”公众号、“同茂大道416号”等,内容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新的传播背景下,传统党报内容变革势在必行,标题制作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党报标题制作仍不尽如人意,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对党报标题的制作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党报标题制作的重要性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时也给党报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和新闻素材。人们在阅读新闻报纸时,一般会优先阅读标题。新闻标题是否有吸引力,决定了读者是否决定继续阅读。各媒体都将新闻标题作为竞争的一个标准和依据,希望通过制作好的新闻标题来吸引更多的读者。所以,在编辑报纸内容时,标题的制作和提炼是一项重要任务和基本功。

党报作为国家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途径,应当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引导社会舆论。党报要利用新闻报道,明确指出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解释政府政策,做好舆论导向,反映社情民情。因此从这一点来讲,党报应该更加注重标题的制作,顺应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使标题更好地为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服务。

二、党报标题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传统报纸新闻已经被互联网信息工具特别是移动终端(如手机等)代替,人们对党报的关注度呈现下降趋势。很多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翻阅、查找新闻内容,这对党报的内容传播造成了冲击。因此,党报应作出适应新媒体背景下的内容改革。

在党报改革中,首先要对新闻标题进行改革。党报标题要与时代接轨,尽可能提高阅读的便捷性、传播的高效性、新闻内容的吸引力。但在党报标题的现实发展中,仍然存在标题空洞、主题不明确的现象。通常党报新闻内容以党中央和国家要闻以及本区域新闻为主,同时还包含国际新闻。国家和政府的新闻标题通常有固定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可以作为政府的政策宣传形式,这样的标题给读者一种类似公文的感觉。地方新闻的标题相对国家要闻的标题而言有所改进,标题的形式相对丰富,但仍然存在官方话语体系之中,虽然标题的内容可以对新闻作简单概述,但缺乏新鲜感和生动性。

党报新闻标题应该以简短、概要、精辟为主,让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眼就可以通过标题了解新闻的重点。同时,新闻标题还要有利于在新媒体上传播,应该尽可能将新闻内容的核心提炼出来,便于新媒体抓取和传播。目前,不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新闻标题,大多显得十分烦琐,标语式、口号式新闻标题充斥其间,很难一眼就读出新闻的核心内容。

党报报道的政府新闻、文件类新闻只有将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并制作出贴近百姓生活的标题,才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如果标题依然采用官方语言,会让读者感到生疏,使党的舆论宣传脱离群众。

同时,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党报新闻标题的制作应该顺应时代,拥抱网络热词,这样可以使党报标题更接地气,更具有传播性。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就引发热议,网民表示,党中央机关报出现网络热词,让人感到亲切,拉近了读者和媒体的距离。

三、党报标题改进的探索

(一)避免标题空洞、言之无物

2018年2月5日《重庆日报》第9版的稿件,原标题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聚合磅礴之力——重庆日报、携程集团联合发布<2017年重庆旅游大数据报告>》。这本来是一则受人关注的新闻,但是,其标题却没有提炼出这个报告的核心内容,《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聚合磅礴之力》这样的标题空洞无物,让读者看后摸不着头脑。笔者在编辑过程中,将其修改为《重庆日报、携程集团联合发布<2017年重庆旅游大数据报告> 重庆多项旅游发展指标名列全国前茅》。修改后的标题将重庆多项旅游发展指标名列全国前茅这一点强调出来了,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重庆市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二)避免标题文件化、口号化

2018年2月12日《重庆日报》3版头条原标题为《市卫生计生委、重庆日报联合启动“重庆健康快车” 把健康送到群众身边》。《把健康送到群众身边》这个主标题几乎就是一句口号、标语,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确实无法知道稿件的核心内容。遵循使新闻标题准确、鲜活、生动的要求,编辑后将标题改为《市卫生计生委、重庆日报联合发起健康扶贫行动 “重庆健康快车”昨日首发》,修改后新闻性更强。

又如《重庆日报》2月19日2版的稿件,原标题为《儿童医院儿科医生值班的一天 坚守岗位全心对待每一位患儿》。《坚守岗位全心对待每一位患儿》这个标题也像一个标语口号,没有把新闻点体现出来。经过对稿件内容的提炼,修改后的标题为《12小时“连轴转”接诊154位患儿——一位儿科医生值班的一天》修改后的标题突出了儿科医生的工作状态和现场感,新闻性得以增强。

(三)避免标题用词过于专业,让读者看不懂

《重庆日报》4月24日3版倒头条的见报标题为《重庆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布局》。不熟悉通信专业的读者,会对IPv6搞不懂。不如将其改成《从IPv4到IPv6的演进升级——重庆布局下一代互联网》,这样副题就对主题作了解释,让读者看得懂。

(四)标题制作要适应新媒体的抓取和转载

2018年4月25日《重庆日报》倒头条标题为《市慈善总会为我市癌症病人提供八类药品援助》。这个标题在报纸上使用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新媒体抓取后面向全国发布,读者就搞不懂这里的“我市”是哪个市了。所以,在制作报纸标题时要有互联网思维,要考虑到新媒体抓取后的传播需要。这个标题如果修改为《重庆低保癌症患者八类药品全部免费》,更加有利于新媒体传播。

(五)适度接纳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不仅可以拉近媒体和读者的距离,而且简洁、易于传播。但是,在选择热词时必须注意尺度,应选择健康、充满正能量的词。例如,《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12日2版《非名校生考研不在于熬一锅浓浓的“鸡汤”》、2018年4月23日头版《中职教育在雄安“逆袭”》、2018年4月23日9版边栏《高校现真人版“吃鸡”现实世界也需要你守护》等都用了时下的网络热词。

(六)适当添加快读题和提要题

主标题制作得精简短小,有利于提升标题的吸引力,但同时也削减了标题所含的讯息。为适应现代人的快速阅读需求,应当适当增加标题的信息量,适当添加快读题和提要题。“快读”观点由美国的报纸设计师霍华德·芬伯格提出,他又将其称为事实/影响题,是把整篇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及其对群众生活的影响进行简洁标出,使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6日头条标题《88.6%受访者称所在城市停车难问题严重 73.4%受访者感觉乱停车普遍 63.4%受访者期待增设新型停车方式》,标题几乎将稿件的核心内容全部呈现出来,正文是具体的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对稿件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四、结语

党报编辑工作是报纸出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一个好的标题制作需要编辑、记者共同努力完成,记者要把新闻眼写出来,编辑要利用新闻眼把标题制作出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党报新闻标题要不断适应新时代,顺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让党的舆论宣传更加精准有效。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党报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