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播学视野中的时政新闻
2018-02-22韩改琴
韩改琴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新闻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时政新闻是现有新闻报道类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常常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重大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同时也包括重大的社会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相关报道和评论。时政新闻绝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同时还包括审视和评论相关领域的重大事件。
一、时政新闻的时代特征
(一)新闻信息量巨大
新闻的特殊性,就在于“新”字。既然是新闻,则随着时间的日益流逝会面临变成旧闻的风险。尤其在大众传播快速发展的当下,自媒体人的加入会不断推动新闻的后续报道,尤其是遇到了比较重大的爆炸性新闻,其新闻报道数量会达到铺天盖地的程度。[1]一些知名的政坛人士、新闻评论员、事件相关责任人等都会对这一突发新闻进行后续报道或补充说明,于无形之中又增加了有关新闻的信息量。
(二)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时政新闻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在于其时效性,这是其他新闻无可替代的。时政新闻涉及的是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因此时效性成为时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首要保证。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球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条时政新闻可以通过网络瞬间传到千家万户,这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时政新闻的可讨论度较高、互动性较强
介于时政新闻的特殊性,它采用的传播渠道会更加多样、复杂,不仅包括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还包括网站、社交网络等新媒体。新闻刊播之后,受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评论、分享、互动,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在相关事件的后续报道之中。这提升了时政新闻的可讨论度和受众的参与度,同时也是言论自由的重要体现。
二、新媒体对时政新闻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首先,时政新闻变得更加“接地气”。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由于内容的严肃性、重大性和突发性特征,给受众留下一种严肃、刻板、高高在上的媒体印象。而如今,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拓展,带给了受众截然不同的媒介体验,尤其是在一些权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上,大量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新闻推送方式得到了受众的青睐。例如,新华社2017年6月21日发布的《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的时政新闻则饱受大家的好评。基于此产生的“刚刚”新闻系列,也成为大家对新华社突发新闻的一种期待。
其次,时政新闻变得更加的深入化、细致化。在过去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上级传达命令、媒体负责刊播的单一线性方式,看起来更加流于形式且传达的信息量极其有限。[2]而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媒介形式的丰富多变促使时政新闻的深度增加,通过短视频、图片、数据等多种呈现方式,向受众详细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促使时政新闻变得更加全面和丰富。
最后,时政新闻的时效性增强。在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新闻刊播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报纸只能在第二天发稿、《新闻联播》只能晚上7点准时播出。但新媒体却让时政新闻打破了时间的界限,实现了24小时不受限制地将重大新闻发布到网络平台,并持续进行跟踪报道和调整。
(二)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带给时政新闻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新闻信息的爆炸、新闻发布的便捷促使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采用一些夸大甚至虚假成分渲染新闻标题,从而忽略了新闻事件的客观性。另外,有些媒体为了抢夺新闻的首发权,在尚未查明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就抢先发布,在论述新闻事件之后补充意见“具体情况,尚待记者调查”,实则也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挑战,更是对受众新闻信息接纳底线的再次挑战。
三、建议
时政新闻凭借特殊的新闻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凸显自身价值。因此,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时政新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第一,从传播者层面来看,保障传播者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第二,从传播内容来看,应加大对新闻内容的审查与核实力度,确保事件信息准确无误。第三,从传播渠道来看,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加强二者的有效互动,积极发挥各自媒体的传播优势。第四,从传播效果来看,加强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追踪和调查,确保新闻信息的社会导向性和国际影响力。最后,在社会监管层面,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制定与媒体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此规范媒体责任人的行为,保障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结语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生共荣的时代,时政新闻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为了更好地发挥时政新闻的独特优势,其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叙述口吻、传播路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并在这些方面作出相关的调整,从而保证新闻报道贴近百姓,最终达到相应的传播目的。
[1]王大可,冯妮.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现状与可能[J].东南传播,2017(8):36-39.
[2]郭姝艳.浅谈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影响力[J].各界,2017(10):104.